唯一可能有压力的,主要是练兵和兵员。
……
第二天一大清早。
李云龙刚吃过午饭,黄二虎快步走进来,向李云龙敬礼汇报道:“团长,晋绥军358团团长楚云飞、参谋长方立功、副官孙铭求见。”
李云龙神色一动,楚云飞来了?
在正太战役结束的时候,李云龙就邀请过楚云飞,但是楚云飞没有回信。
这正太战役都结束一个多月了,楚云飞来干什么?
“虎子,先让楚云飞他们先到客厅休息,你去把赵政委请过来。”
李云龙吩咐道。
陈老板来新一团,李云龙和赵刚是出城迎接,楚云飞可没那个待遇。
“是!”
黄二虎转身快步离开。
过了一会儿,赵刚快步走进团部,询问道:“老李,我听说楚云飞来了?”
“没错,你跟我一起去见见他。”
李云龙点了点头。
随后,李云龙和赵刚一起,联袂向客厅走去。
在路上,两人还讨论了一些关于楚云飞此次来太原的目的。
不过没有讨论出个所以然来。
客厅。
楚云飞和方立功听到脚步声响起,随即向门口看去,只见李云龙和赵刚同时出现在门口。
楚云飞和方立功便立即迎了上来,敬了一记军礼说道。
“云龙兄、赵兄。”
“楚兄、方参谋长,未能远迎,还望恕罪。”
李云龙随手还了一记军礼,哈哈一笑道。
赵刚也是还了一记军礼。
楚云飞道:“云龙兄客气。”
李云龙一肃手道:“楚兄、方参谋长、孙副官,请坐。”
等众人都落座后,李云龙便问道:“楚兄,前些日子我给伱发了一份电报,怎么现在才到太原呀,难不成是你们358团的电台信号要一个多月时间才能传到?”
也就是楚云飞,以如今李云龙和赵刚的身份,换一个国军团长来,连见李云龙和赵刚的资格都没有。
“还请云龙兄恕罪。”
楚云飞笑了笑,便道:
“兄弟前些日子实在是太忙,抽不开时间到太原来跟云龙兄和赵兄叙旧,这不一有时间,兄弟我就来了?”
李云龙看了眼赵刚,笑道:“楚兄是个大忙人啊,比我们这些在前线打鬼子的都要忙。”
顿了顿,李云龙又看向楚云飞,阴阳怪气的笑问道:“楚兄,你们晋绥军最近在忙些什么呢,是在忙着撤退呀,还是在忙着趁我们八路军跟日军干仗的时候,从我们背后偷袭?”
楚云飞这么精明一人,怎么会听不出李云龙话里的意思。
“云龙兄说笑了,大家都是抗日队伍,我们怎么可能从你们背后发起偷袭呢?”
楚云飞说道。
“那可说不准。”
李云龙说道:
“根据情报,山城的常校长可是向阎长官和汤长官下令,在正太战役的时候,晋绥军和中央军从八路军背后发起进攻,与日军三面夹击我八路军。”
“云龙兄。”
楚云飞顿时神情一凛,说道:
“饭可以乱吃,但是话不可以乱说,说话要讲证据,校长是绝对不会下这种命令的。”
楚云飞是阎长官的亲信,当然知道常校长给阎长官下达过这样的命令。
不过,第二战区长官部只能是关起门来说,绝对不可以外传。
这也是楚云飞对常校长心寒的原因之一。
“那皖南事变,云飞兄怎么解释。”
李云龙冷冷一笑:
“谁说我搞不到证据?连冈村宁次的作战计划我都能搞到,蒋委员长的命令我搞不到?”
李云龙获得的情报,自然是从陈老板那里得来的。
中央军和晋绥军的一举一动都在陈老板的监视之中。
这两个部队一有所动作,李云龙就能立刻收到陈老板的电报。
也就是中央军和晋绥军没敢动手,不然八路军将他们一块收拾了。
楚云飞一时语塞,李云龙说的这倒是实话。
皖南事变,国军进攻新四军,造成新四军的事情洗不了。
而且,说不定李云龙还真能搞到常校长下令进攻八路军的证据。
楚云飞和方立功脸色一阵阴晴不定。
半晌后,楚云飞恢复冷静,说道:“云龙兄,兄弟还是那句话,国难当头,楚某不愿介入党派之争,只愿民主独立自由,八路军打鬼子,便是楚某的朋友,今天我和方参谋长还有孙副官到太原来,就是跟云龙兄和赵兄,商量358团和贵团合作打鬼子的事情。”
“合作?”
“怎么个合作法?”
李云龙和赵刚皆是神色一动,李云龙询问道。
楚云飞深吸口气,说道:“很简单,我率358团脱离晋绥军的战斗序列,但是不加入八路军,我的弟兄们可以听你云龙兄的指挥,不过条件是你得给我们358团美式装备和后勤保障。”
如今八路军部队实力极其强悍,阎长官手里就那么点家底,不敢跟八路军起冲突。
一旦跟八路军爆发冲突,晋绥军那点家底,随时都能玩完。
所以阎锡山准备将大部分兵力都撤往陕西,到时候358团也会撤到陕西。
楚云飞和358团就彻底没有机会打鬼子了。
而楚云飞也看清了常校长的嘴脸,再加上八路军这么多次的胜仗,楚云飞心里的血性彻底被点燃。
什么党派之争都是扯淡,只愿国家民族独立,保家卫国是军人的职责所在。
但眼下,楚云飞和358团想要打鬼子,就不得不依附李云龙和八路军。
毕竟八路军的口号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抗日力量。
楚云飞心想,自己率一个加强团投靠,对方应该没有拒绝的道理。
虽然现在新一团已经装备上了新式武器,但是楚云飞更青睐美式装备。
“不行!”
听完楚云飞的话后,李云龙昂了昂头,语气斩钉截铁:
“我李云龙的武器装备不是大风刮来的,只给八路军和新四军使用,云飞兄想要我的后勤保障和武器装备,那就只能加入我们八路军,没有商量的余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