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殿外,秋日高悬于空,开了整整一上午大朝会终于结束,文武百官拖着饥肠辘辘的肚子匆然告退。
奉天殿内,户改局局长黄准,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以及六部尚书内阁学士则被李天留殿议事。
自在的倚在龙椅上,让小太监给一众重臣尽数赐座,李天眯起了双眼:
“诸位可知朕为何没将刘清二人处死?”
这种小廷议的氛围要比朝会轻松许多,大臣们也没那么拘谨,刑部尚书金有德拱手一礼,奉承道:
“可是陛下即位改元,已怀恩为重,不忍见血光之事?”
李天呵呵一笑,命小太监去御膳监传几道小食,摇头道:
“尔等都是朝中肱骨,国之栋梁,就没必要再说这种客套话了,朕不杀刘清二人的道理很简单。
他二人虽犯欺君之罪,但根子却不在他们身上,不改变朝中官制,朕就是再杀十个都御史也没用。”
见皇上如此直白,一众重臣皆是讪讪发笑,金有德面露尴尬,拱手道:
“可朝中三司六部,三院九寺乃是太祖爷定下的祖宗之法,陛下贸然变动,恐怕朝中会有非议。”
刑部尚书金有德所言,也正是其他大臣所担忧的,庙堂之上稍有变动,对于天下万民而言便是翻天巨变,更何况是改变朝中官制。
不过已经尝到改革甜头的黄准却不这么认为,起身看向金有德道:
“金尚书此言差矣,祖宗之法虽轻易不可废。但,此一时彼一时。
彼时天下局势动荡,自然需要锦衣卫监察天下,但此时天下政通人和,再有锦衣卫这种特权衙门,只会助长其嚣张腐败之风。”
金有德身为文官集团的一份子,自然无法反驳黄准关于锦衣卫的发言。
但金有德担心的是大变之下,必定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若是因为大变致使朝局动荡,那实在是得不偿失。
稍加沉吟,金有德拱手还礼道:
“黄局长误会本官了,本官并非是反对改革,而是自古以来,凡是大变必生大乱。
若大乱之下改革成功倒还好,若是出了差错,本官实在不敢想象会发生什么。”
看着黄准和金有德拌嘴,李天心中暗暗吃惊。
改革户籍才三天,朝中就已经出现保守派和改革派了吗?
把其他重臣的反应都记在心中,李天咳嗽了两声,打断道:
“金尚书的担忧乃是情理之中,朕能理解,不过改革并非一时之功,还需从长计议,两位爱卿不必现在就争论不休。”
皇上发话,两位大臣自然没什么好争的了,拱手告罪一声,赶忙回身落座。
李天见状微微颔首,看向一旁正襟危坐的朱高煦,含笑道:
“高煦啊,朕想把锦衣卫暂时交给你辖领,你可愿意?”
发生正阳门一事后,朱高煦已对皇帝宝座提不起半分念头,被李天突然点名,下意识打了个哆嗦,面露惶然道:
“陛下何出此言,臣弟...臣弟绝无忤逆之念。”
李云虽然不明白今早朱高煦为何跟个傻子似的,拉着亲卫在正阳门外操练,但对朱高煦现在的反应,李天还是十分满意,满脸春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