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唇枪舌战(1 / 2)

吴中话音刚刚落地,文武百官皆是一片哗然,喧闹之声几乎快要掀翻屋顶,自古以来只闻科举考试,这工举考试是个什么玩意。

新任礼部尚书邓师颜蹭的起身,拱手看向李天掷地有声道:

“臣请陛下收回成命。匠人入仕,臣闻所未闻,科举考试九百年来,只有士子寒窗苦读十二年方能入仕。

陛下若是一意孤行,强行推行此法,必将使天下士子离心离德,届时我大明危矣。”

邓师颜一番话毕,六科科长,国子监祭酒,太常寺,鸿胪寺寺卿,数十位文臣紧随而起,躬身拜地叩首:

“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齐刷刷的声音让大殿内为之一静,文武百官脸色各异,不约而同的看向了内阁四位阁老。

杨荣若有所思的瞥了眼杨士奇,躬身出列道:

“邓尚书此言差矣,恕本阁不能苟同。

读书人入仕做的官岂能和匠人们入仕做的官相提并论,读书人文可吟诗作文。

名满天下,政可治理一方,青史留名。敢问邓尚书,匠人们入仕,可有名满天下青史留名的机会?对读书人可有半分影响?”

杨荣的反驳有理有据,不少大臣都陷入了沉思,开始思考工举考试到底利弊几何。

邓师颜敢站起来,自然不会被杨荣一番话说服,当即反驳道:

“敢问杨阁老,今日匠人能入仕,明日是不是做饭的厨子,拉媒的媒婆,接生的稳婆皆可入仕?”

邓师颜这话一出口,不少大臣都暗暗摇头,邓尚书还是太年轻了,居然会说出这种漏洞百出的话来。

果不其然,只见杨荣蔑然淡笑,悠悠道:

“邓尚书说的好,那本阁问你,太医院太医是不是官?工部的金器使是不是官?御膳监的御厨们是不是官?”

杨荣一连三问,问的邓师颜面无血色,跪在邓师颜身后的国子监祭酒叹了口气,只得站起身道:

“杨阁老,匠人入仕,老夫并不反对,毕竟工部中就有不少各地举荐的能工巧匠。

可工举考试,老夫以为甚是不妥,匠人虽不是奴籍,但比奴籍也高不了多少,为他们举办一场全国性的考试,不知杨阁老想过其他行当的百姓没有?

好,就算工举考试对天下士子毫无影响,那成千上百的匠官俸禄由谁出?可是户部?

杨阁老别忘了,户部的银子是文官们收上来的,若是因为一场工举考试引的天下百官不满,乱了税银,杨阁老想过后果没有?”

国子监祭酒孔彦缙,是孔子的第五十八孙,也是大明的衍圣公,更是天下学子心中的文曲星。

孔彦缙的话在某种意义上,已足以代表天下士子和文官。

杨荣明白只要驳倒孔彦缙,其他大臣再想反对就得好好掂量掂量,稍加思索,便有了对策。

不过正欲开口,却见皇上打了个手势,杨荣明白皇上这是要出手了,不再多言,躬身一礼,毫不担心的回身落座。

李天先用锐利的眼神扫了一眼邓师颜,转而看向孔彦缙笑道:

“孔祭酒说的非常好啊,但孔祭酒是不是搞错了一件事,朕让吴中宣布的意思是通知尔等,而不是与尔等商议。”

孔彦缙预想过皇上会用各种理由来堵自己的嘴,就是没想到皇上会说这种话,脸上恼羞之色一闪而过,讪然拱手道:

“陛下乾纲独断,看来已不需要天下文臣士子,老夫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