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 都察院改制(1 / 2)

有机会外放的官员用这种手段,揽财谋私,贴补家用,还算是小事。

毕竟天下有责任出劳役的百姓众多,只要能按照要求,凑足一定数量的劳役,也不会耽误正事。

在这期间,多征调一部分民夫,让其中有些钱财,又不想做艰苦劳役的人出钱免除劳役,其实无伤大雅,对朝廷来说,也没什么大的影响。

所以,即便是顾佐这样清廉公正的官员,也曾这么做过。

可见这种事不仅被当成了常态,还成了公开的秘密。

不过这只是外放官员的揽财手段之一。

身处京城的这些官员捞钱的办法就更多了。

有像郭文玉这种利用职务之便,揽财的,也有向郭六虎他们那样,倒卖宫中贵重物品的。

其实更多的官员则是利用在京城的便利,收受地方官员孝敬的。

这种方式最难查证,也是最难发现的。

除非被知情者举报出来,否则很难让人抓到把柄。

此时朝堂之上敢当着李天的面说,自己没问题的人,多数都是这种情况。

而杨士奇这些已经自曝丑闻的人,虽然也都跪下了,却并未开口求饶。

他们的事其实并不算大,惩罚与否全在李天的一念之间,求不求饶,其实作用都不大。

李天此时也是犯难了。

今天这件事若是不处理,难免日后会成为言官们攻违朝政的把柄。

可若是真的下重手处理,还不知道要刷下去多少官员呢。

而顾佐又是他好不容易看上的一名清官,如何处理,还真是让他想破了头。

沉默良久之后,他们终于做出了决定。

猛地一拍桌案,大声喝道,

“顾佐,朕念你为官清廉,公正严明,略微小过,朕也不打算追究了,依然认命你为都察院左都御史。”

顾佐虽然为人孤僻,可是这次不仅能脱得牢狱之灾,官职还更进一步,让他欣喜莫名。

连忙叩拜了下去,口中高呼道,

“谢陛下恕罪,臣……臣必定鞠躬尽瘁,以报陛下鸿恩!”

见李天终于松口了,杨士奇等人也是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唯有刚刚举报顾佐的那个言官此时吓得面无人色,只当自己已经大难临头了。

其实他今天之所以敢这么做,背后也是有人唆使的。

具体是什么人,李天不清楚,可是他断定一定和支持刘观的那些人有所关联。

顾佐的事情好处理,李天当朝赦免了他的罪责,不计前嫌的任用他,估计也没什么人敢多言。

只是,外派官员利用劳役充饱私囊这件事,可就没那么容易处理了。

首先,利用这种漏洞的人,明显不在少数。

其次,若是少了这部分补益,他们可能会寻找其他的方式揽财贪腐,到时候造成的影响,可能还要重大一些。

想要解决,其实也不是没有办法,最管用的就是提高官员的俸禄待遇。

只是这样一来,朝廷的负担就会立马加重。

明朝不同于以往的朝代,在朝廷中为官的人数众多。

在唐朝时,全国的行政官员,也只不过是七八千出头,而此时的大明,九品以上的官员,高达三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