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陈记的底蕴(1 / 2)

说完抬手一引,给李天他们让出了一条道路来。

“三位里面请!”

“那就叨扰了。”

一拱手,李天三人就随着两人走进了工坊内部。

其实李天也不是非这个时候来不可。

可是在刚刚的一瞬间,他想到了另一种可能,这让他顿时对目前的私营冶铁坊起了更大的兴趣。

相比官营的工坊,私营工坊因为更加注重效益,所以相比官营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和优化生产过程。

与其费心费力的去改造一家国营的工坊,倒不如自己私底下收购或者扶植一家来的方便。

这家陈记冶铁坊,就在京城方便自己操控。

而且不管是经验丰富的匠人还是设施都还算齐全,到时候只要自己稍微提点,相信这家工坊就能快速的步入轨道,生产出符合自己要求的钢材来。

想通了这些,李天就开始琢磨,到时候该怎么插手进这桩交易中去。

随着陈掌柜等人的指引,他们穿过热气蒸腾的前院,来到了位于后院的书房之中。

可能是对自家的工坊比较有自信。

三夫人和陈掌柜在商谈工坊过户的时候,并没有避开李天等人。

李天也乐得听听他们到底怎么评价自己,一边假装不怎么在意的喝茶,一边却竖起了耳朵仔细听了起来。

三夫人一边翻着工坊的各种账目,一边询问道,

“工坊目前有多少匠人。”

陈掌柜十分熟练的将一本名录打开,指着上面的详细记录说到。

“工坊中目前能单独掌控一座炉子的匠人有二十八人,跟着他们的学徒差不多七十多人,这些人最少都在工坊当了七八年的火头了,经验十分丰富。”

“剩下的就是二三百普通的火夫了,这些人除了力气,没多少本事,三夫人要是不想要他们,小人随时可以将他们辞退。”

李天微微一咂摸,将近三十个大匠,每个人带着三个匠人学徒,在加上十来个普通的力工就能掌控一座高炉。

也就是说,陈记看着虽然不大,其实拥有将近三十座高炉啊。

按照每一座高炉,月产三千斤熟铁算,那一个月就差不多有一万多斤啦。

一年就是十万斤,看起来,虽然不少,可是比起此时的大明整体产量来说,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根据前段时间查到的资料,洪武三十年左右,全国经过三年的大冶炼,寸铁三千多万斤。

也就是说,即便在二十多年前,明朝其实已经能做到,年产熟铁一千万斤了。

这还仅是官方的记载,若是连几十人甚至十几人零星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私营铁坊全都算进去,这个数字恐怕还要翻上三五倍。

但陈家只是一家坐落在京城的冶铁坊。

京城这里既没有现成的铁矿,也没有冶铁必须的煤炭。

说实话,能达到这个规模其实已经是十分的不错了。

李天心中的感叹,三夫人等人并不知道。

她依旧低着头在自己的查阅着各种账单。

“先前的匠人的每月薪俸是多少!”

陈掌柜低头沉吟了一下,似乎在考虑是否如实禀报,最后一咬牙还是说了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