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5章 记者(1 / 2)

对于李天用这种方式,将朝廷要征收商税的想法表达出来。

不管是杨士奇,还是杨荣等知道内情的人,对于李天的这一手,都是佩服不已。

此事若是放到朝堂之上商议,不管李天的措辞多么严厉,再怎么陈述厉害关系。

这件涉及到大量官员的切身利益大事,一定会受到极大的阻碍的。

到时候支持派和反对派,将脑浆子大成浆糊都是有可能的。

可是用这种方式就完全不一样了。

京报的内容是一种评论体,既能表述出李天等人的观点,又没有实质性的行动。

那些极力反对的官员们,即便想要用这个当做攻击的借口都做不到。

而风已经放出去了,整个京城的人都在讨论这件事,不管他们是否愿意承认,事实已经摆在他们眼前,他们不得不作出决断。

是打算坚持抵抗下去,还是顺应大势准备妥协。

每个人心中都已经有了准备。

当舆论出现一面倒的时候,李天等人在使用响应的策略,完全来的及。

到底要不要发布,甚至何时发布,都已经尽在掌握。

不管最终的结果怎么样,最后的赢家指定是李天等人。

……

这第一版京报引起的震荡,远不止商税这一件。

不管是对朝廷举行工举考试意义的解析,还是洁皂工坊招募新工人的含义,在不同的人群之中,都引发了各种讨论。

有的人在弄清楚,工举并不只是局限于工匠之时,后悔自己没能深入的了解一下,为自己错过了这一次的工举感到惋惜而痛哭流涕。

有的人则是在听闻工坊招募新工人之后,第一时间涌到工坊进行面试。

而有的人则是在了解了曲辕犁的好处之后,预感,这东西指定会流行开来,觉得这是一个发财的好机会,打算开办一个专门制作曲辕犁的工坊。

区区几个消息,涉及到的却是方方面面,就仿佛在京城这个人口稠密的城市中。

投放了几枚重磅炸弹一样,将平静的京城彻底搅动的风起云涌,各种潮流涌动不熄。

然而作为这一切的始作俑者的李天,此时也并不在宫中,而是穿着便装。

在一座拥有三层楼的热闹酒楼,倾听着,酒楼之中各种人士对京报上内容的议论。

两个看上去像是读书人样子的文士一边喝酒一边讨论着,

“想不到汉王竟然如此穷奢极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古人言诚不欺我!”

“嘘,你小声一点,要是让人知道了,你就不怕汉王诛你九族!”

“哼,我怕什么,京报此时满京城都是,汉王即便再有权有势,难不成能将所有看过净京报的人全都杀了不成……”

另一波人则是说到,

“也不知道这京报是何人想出来绝妙主意,这还仅是第一版,就已经出了这么多大重大消息。

要是今后每一版都是如此,这天下恐怕就没什么不可对人言的秘密啦。”

“行啦,你也少说两句吧,京报这东西刚刚出来。就放出这么多大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