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京城的商户们(1 / 2)

李天心中其实一直有一个不甘的。

那就是同样是远航,同样是开拓帝国的视野。

凭什么他哥伦布就能成为享誉世界的大航海家。

而比他更早,更伟大的郑和,最后却只能在华夏的历史上留下一点点的威名。

究其原因,只不过就是因为,哥伦布最后是带了一船的黄金回到自己的国家的,而郑和则是带着一船的张嘴要钱、闭嘴要钱的使节回来的。

可想而知,一个是带钱回来的,一个是要送钱出去,谁更能受到大家的欢迎,也就不用细说的。

其实不管是从人文还是从历史原因来说,郑和其实一点都不比哥伦布差。

他之所以在生前备受明朝人的唾弃,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朱棣当时的错误决定引起的。

在李天看来,什么展现大国风范,什么文化交流,固然有他的历史意义,只不过这个意义对于一个昌盛的文明来说,其实意义并不大。

还未经历过工业大革命的明朝,其实是处在一个野蛮战胜文明的时代。

在这样的一个时代中,用文明的方式去换取其他文明的认同,根本就是异想天开。

哥伦布为西方世界打开了一扇窗户,而西方国家却用枪炮和瘟疫,将这个窗户轰的粉碎,随后将之变成了掠夺和奴役的盛宴。

最后他反倒成了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开拓者,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天大的讽刺。

这背后的道理人人都知道,却并没有人愿意反驳。

这是为什么?

一切还不是源于利益。

李天不想做西方列强那样的野蛮人,但也并不认同朱棣那种没有意义的认同感。

他薪俸一个真理,那就是公理存在于枪炮射程之内。

强大的威慑也同样能达到同样的效果。

征服不等于毁灭,合作共赢不等于奴役。

当然,想要达到这个目标,你首先要有足够强大的实力。

可李天此时可以放言,整个天下就每一个能打的,他还怕什么。

原本的历史上的郑和是伟大的同时也是可悲的。

他一生的坚持和努力,却并未给大明乃至华夏带来什么实实在在的利益。

但现在不一样了,李天的计划此时看起来虽然还有些粗糙,但假以时日,终将会给大明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这一切的源头,都将从郑和的下一次远航开始。

主导的郑和也毕竟被历史以另一种口吻来铭记。

他给予郑和和整个大明的,不仅是一个肆意挥毫的全新画卷,更是一个全新帝国版图和无数嗷嗷嚎叫着的功勋。

“勇敢的少年,奔向未知的大海吧,那里有数不尽的财富,有着无数传奇故事正等待着你们去谱写!”

这是李天的梦想,也是无数后世宅男们梦想。

他们或许没有这个机会和精力了,但大明却还有着无数正在成长的少年。

一个成功的领导者,不是说他自己有多能干就可以的,而是他自己能干的同时,还能激励和培养出更多能干的人,这才是一个领导者真正的应该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