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2章 克虏伯山炮(1 / 2)

目前大明的主要敌人,就是蒙古人,而蒙古人最厉害的就是骑兵。

从前对抗骑兵最有效的东西,就是同样规模的骑兵和火炮。

可是骑兵的培养比任何兵种都要困难和时间长,这点上从小长在马背上的蒙古人,有着大明永远追不上的优势。

而大炮虽然强大无比,可在这个铸造工艺还不太成熟的时代,锻造出一个不会炸膛的火炮的难度极高,往往十几门才能有一个合格。

而且每尊火炮为了保证足够的火力往往要造的无比沉重,少则几百斤,多则数千斤,光是运输就能难死绝大多数的将军。

在种种条件的制约之下,严重的限制了火炮的应用。

这才让已经走进了半火器时代的明军,最后还是选择了人海冷兵器作战作为主流。

火炮也大多是被应用在城墙的防守之上。

虽然这个决定,让大明苟延残喘了一二百年,可昙花一现终究是一夜繁华,不成大器。

但李天这次给刘保和的这两个图纸,可以是彻彻底底的改变这种状况。

手榴弹自然就不用多说了,那是近战利器,不管是在防守,还是在进攻的时候,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他给刘保和的这个图纸,是仿照了后世一战时代使用的木柄手榴弹。

结合先前天工院研究火柴时研究出的磷工艺,制作出来的一种只需要一拉线,就能爆炸的手榴弹。

可以说,不仅解决点火的问题,还让这种手榴弹的密封性更好,爆炸的威力至少比先前增加的一倍还多。

而火炮,李天选择的一种七十五毫米口径的克虏伯炮。

这种炮不仅轻便,全重量才四百多公斤,安装上轮子之后,只需要两个人,或者一匹马就能拉着走,十分的方便。

它的炮管全都由兵工厂自己锻造出来的钢材铸造而成,在承受同样威力的炮弹同时,它比从前的大炮轻了三五倍还多。

虽然,此时大炮好解决,可后装炮弹依然是个致命的问题。

于是李天依旧采用老式的铅球铁球作为炮弹,后堂点燃的方式。

虽然这样的炮弹发射速度可能比不上十九世纪末的原版克虏伯山炮,但也能做到,一分钟两发甚至三发的程度。

射程上虽然也达不到四千米,但也至少能达到一两公里了。

这种数据对于目前的大明来说,已经足够用了。

更重要的是,这种炮只是炮管需要一定的精钢,其他的地方完全可以用铁来铸造。

这样一来,一门这种炮只需要三五百斤的精钢就可以了,以大明的现在的能力,完全可以实现量产。

仅是陈记,半年就能生产五万斤的精钢出来,比陈记规模更大,而且马上就要列装蒸汽机锻锤的兵工厂,没有道理比他们更差。

积攒个半年一年的,弄出个三五百门来,绝对没什么问题。

到时候,几百门火炮一字排开,就算对面是有数万的精锐骑兵,也是无法撼动这样的钢铁长城的。

再说了,即便火炮挡不住他们,让他们突进到了跟前,这边还有壕沟,和新式火枪以及手榴弹,铁丝网等东西,在等着他们。

这些东西,大明此时都已经掌握了核心生产技术,量产也不过是迟早的事。

只需要在有三五年的时间,李天就可以自豪的对世界上所有人说,冷兵器的时代可以彻底结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