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6章 武松打虎(1 / 2)

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武松打虎的故事一出,顿时引起了热烈的反响。

甚至很快就出现了跟风之作。

什么《武松倒拔纯杨柳》,什么《武松夜戏扈三娘》的都出来了。

只不过,这帮人的创作水平有高有低,唯有李天的这篇原作,反响一直稳居热议榜的头筹。

当时李天也只是一时兴起,随便摘了水浒传中的一个桥段,当成独立的小故事来发表。

后来发展成这样,甚至被戏班子看中这个故事,特意给改编成了曲目,居然藏着掖着的演到了他这个‘正主’的面前。

虽然,李天挺为原作者施耐庵叫屈的,可一个简单的故事在经过京报的宣传之后,爆发出比原作更高的反响,倒是让李天感觉非常的有趣。

有关施耐庵到底是不是水浒传的原作者,甚至施耐庵到底是什么时期的人物,因为年代太过久远,根本就无从考证。

但有一点却可以确定,那就是,明初的时候,水浒传这本书还没有流行开来。

即便是已经被写出来了,估计也是藏在某个人的书房之中蒙尘,还未见天日。

明朝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在后世形成那么强的影响力,其实和明朝中后期印刷术的技术突飞猛进有着不可分割的原因。

正是因为印刷一本书的成本大大的降低了,才让那些好故事慢慢的变成了全民都读得起,全民都有机会接触到的大众读物。

李天随便截取的一个小故事,居然就能引起这样的反响,倒是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

一个真正的好故事,即便是你把他拆的再怎么零碎,依然无法掩盖它的出色。

来到大明之后,他也不是没让人寻找过,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名著。

但找遍了京城的大街小巷,却从来都没人听说过这两本书。

李天不得不怀疑,要么是这本书还没有面世,要么就是这本书根本就不被目前的主流文化圈当回事。

可现在李天可以确认了,这本书估计是根本就没面世呢。

但这也让李天多了一份思考。

“自己是不是要帮着推广一下,这四大名著呢,甚至让他们早点面世,给大明的文学创作,开辟一条新的道路呢。”

他倒是非常想让这些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早点出现。

可同时又对抢了人家的著作有些羞愧。

而且,李天自己什么水平,他自己是清楚的,故事他能讲的出来,可里面涉及的一些诗句,一些精彩的对白,他可是没本事照搬的。

即便写的出来,充其量也只是大白话而已,和后世的网络文学小白作品,没什么两样,平白的浪费了这么好的故事题材。

但他也不是没办法。

他完全可以写出故事的梗概,润色什么的,完全可以交给翰林院那些无所事事的文人们,让他们帮着完善这本书的。

两种声音,不断的在李天的耳中争吵,让他一时间难以抉择。

一方面他是不忍心,一方面是可惜。

看着戏台上,武松已经和吊睛白二虎激烈的战斗了起来。

台下更是迎来了一阵阵的欢呼叫好声。

李天最后一咬牙,最终还是做出了一个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