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2章 南京是大明最后的屏障(1 / 2)

李天淡淡一笑道,

“都过去了,现在的大明虽说不上强盛至极,但让儿孙们吃上几餐饱饭,还是没什么问题的。”

朱允炆轻声叹息了一下,

“是呀,四叔的确是一个圣明君主,我是远远比不上他的。

这或许就是冥冥中的天命所归,这天下本就应该交给四叔……”

两人聊了半天的家常,总算是聊到了正题上。

李天神情逐渐变得严肃起来。

“堂兄,你冒着身死灯灭的危险,故意引我过来,应该不单是和我说两句家常话的吧!”

朱允炆眼中流光闪烁,神情依旧没什么变化,

“你呀,还是这么心直口快!

好吧,既然已经说到这里了,为兄也就不和你绕弯子了。”

说到这里他稍微停顿了一下,然后起身背对着李天看向了山下那熙熙攘攘的街道和上面匆匆来去的百姓。

以及那个他生活了二十多年,当了四年皇帝的南京城。

“高炽,你可知道这南京城的来历,可知道当年爷爷为何要将京城设立在这里!”

南京城的来历,李天自然是知道的,只不过当年朱元璋为什么要将南京城当成都城,他还真的不清楚。

但他估计可能和朱元璋出身安徽凤阳,本就是个南方人有关。

再加上朱元璋是第一个,由南方起兵,最后夺得天下的帝王,他更加的偏向将都城放到南方,也是情有可原。

但李天感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原因,轻轻摇了摇头后说道,

“这个我还真不太清楚,堂兄难不成知道?”

朱允炆默默的点了点头,仿佛追忆什么画面似的,然后说道,

“当年我爹得了重病没多久就故去了,爷爷伤心不已,当时我年级还小,爷爷怕我太过伤心,就每天陪着我……

他经常给我将他们当年南征北战时候的故事。

又一次爷爷问我,知不知道咱们为什么要将京城当做国都?

我那时太小,当然是不知道了。”

“爷爷当时给说解释说,南京此处南方,是江南玉米之乡通往北方的一个重要节点。

水路畅通,易守难攻,是一个永远都不会缺少粮食的地方!”

“我当时就问爷爷,咱大明地大物博,怎么会还却粮食呢。

爷爷哈哈大笑一声之后说道,大明看似已经人人丰衣足食,那是因为这些年没有碰上灾年,百姓家中都有存粮,这才没有人饿肚子。

可若是一旦碰上了大饥荒,天灾人祸,那可就说不好了。”

“我当时根本就不能理解爷爷这句话的意思,即便是当了皇帝之后也没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