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菁菁摆摆手。
朱治赶紧让将士把孙暠从往兜子里牵出来,砍了。
这样的议臣贼子来一个杀一个。
若不将它杀明白了,就会有之后的后患无穷。
孙权留他们守吴郡守会计,他们必须守好了,守稳当了。
孙氏宗族之中,竟有人趁孙权领兵在外之机,又欺负孙权年轻,看吴郡空虚无人,发起叛乱。
孙暠最终被砍头!
身首异处。
至今不能葬入孙氏祖陵。
孙暠的父亲孙静一直闭门在家。
这件事在整个江东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各人有各人的看法。
那些正直的,读书人也好,武将也好,一直受孙坚、孙策、孙权的恩情,他们立志报恩且心智坚定,都认为孙暠活该。
还有一些是孙氏宗氏,或是孙策孙权两兄弟的亲戚,他们反而不像那些读书人和武将那么明智明理。
竟有人觉得这件事情处理的过火了。
却不敢明说。
都等着孙权回来之后再来,掀起一番风浪。
尤其是孙权那堂兄孙辅,他早背着孙权跟曹操往来上了,只不过是把柄已经被张昭抓住,他自己不知道而已。
孙辅身边的那些近臣谋士,都在给孙辅出瞎主意。
理由有两条。
第一条孙权年轻,在打仗这方面,绝对赶不上他大哥孙策。跟着孙权孙老二,不要再想着开张拓地盘,从此以后大家就蜗居在江东六郡吧,不要再想着有更大的作为。
再来孙权初立,一切都还要靠着张昭周瑜以及孙策的遗孀大乔夫人主事。
这些不怀好意的近臣就拿出孙暠叛乱的结果来说服庐陵太守孙辅。
“将军,您拿他们当兄弟骨肉,可他们并不曾拿您当兄弟呀!
是兄弟,能直接授意属下的人外姓家臣,还有就是一个寡妇主事?把一个战功赫赫的将军砍头了事?
是亲亲的兄弟呀!
是杀是剐,不是应该等着孙权回来亲自做主吗?怎么能够那几个人就把事情办了?”
近臣们把事情给孙辅分析得清清楚楚。
就是要让孙辅明白,孙权除了年轻之外,还很昏庸。孙权在那些奸臣的把持之下,孙氏宗族终是讨不了好处,大家不如早点弃暗投明,好好跟曹操一起干一票。
孙辅几乎就被说动了。
“列位的意思是……我们趁此机会反攻吴郡?”
大家都看到了反攻吴郡的下场。
孙辅一想起孙暠。
亲亲的堂弟啊,身首异处!
朱治、张昭、还有那个大乔夫人,也真的是下得了手啊!
就那么把人砍了?
当年孙策在的时候,面对这些事情,不过是关他一个禁闭,幽静终生而已。
唉,孙辅自己也觉得很难抉择。
谁不想做大做强?
他跟着二叔孙坚出门打仗,跟着当年孙策东征西战的时候,这老二孙权还是个毛头小子。
如今让他都当大叔的年纪了,还要为这孙权小子马首是瞻。
说白了,不过是看着死去的二叔孙坚的面子,给死去的孙策一个面子。
说的难听的,如果这孙权真的那一般昏庸无能,他岂会再听他的号令?
孙辅说:“不急,且观望一下。”
且先跟曹操继续联络起。
等哪一日曹操有了动静,他在江东作为内应,这不更容易一些吗?
到时候又有曹操的支持,他在江东六郡又有非常好的基础,由他来统领江东,不是十分水到渠成的事吗?他为什么要像那个孙暠一样,傻不愣登杀红了眼睛,最后身首异处?
孙辅的算盘可谓打的十分的艰险。
这边吴郡,孙家。
刚刚经历了孙暠叛乱,大家惊魂未定。
吴太夫人正把所有的儿媳妇,孙子,孙女们召集到跟前,孙尚香带着婢女,再加外头有凌统带两千人守着。
大家左盼右盼,终于等到乔菁菁张昭等安然回来报道。
吴太夫人那一颗悬着的心才又放下。
她抱着大儿媳妇狠狠的哭了一场。
“唉,这都是做了哪辈子的孽?家门不幸!他三叔这一房,唉,怎么又是他们?大乔啊,你没事吧?你没吧?”
孙尚香和新二嫂徐娇还有三嫂徐氏,也都过来围着乔菁菁问外头的情况。
张昭先乔菁菁之口说了:“叛军已被降服,主谋就地问斩。”
女眷们听说就这么杀了三叔家的嫡子。
也是一时不知说什么好。
既是难以置信,又觉得事实残酷。
如果今日胜出的是三叔家的那嫡子孙高,那她们这波柔弱的女眷又该如何?
还是孙翊他媳妇儿徐氏最明白这种理由。
“有什么好叹息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大嫂,杀了便杀了。张长史,此事全由你和朱太守做主。等二哥回来,你们好好向他说明白,你们是有功之臣,我大嫂临危不惧,坐镇指挥,是女中英豪,对不对,母亲?”
有徐氏这一番话。
这里头许多人才坚定起来。
三叔家的那个是叛徒,是叛贼,他举起刀来是要杀自家人的,把他杀了不可惜。
最后,还是乔菁菁又顾及大家族的颜面,又晓以关系厉害。
她对婆婆吴太夫人还有众弟媳妇小姑子说:
“谁不愿意一个家庭和和睦睦?
我们想要安宁,别人不给。
是他们先叛乱了起来,这都是没法子的事。
三叔如今闭门在家,还请子布和老三一起去一次富春。
三叔是从此闭门在家养老也好,或是进祠堂守灵请罪也好,必定请三叔拿出一个态度来。
孙家宗室里都看着,亲戚们都看着,并不是说谁仗着当年有什么样的功劳,便可不顾忠孝仁义君臣之礼,起了贼心,都想要叛乱,那这世道岂能得了?”
孙家女眷们听了都说是这班道理。
孙尚香便自告奋勇。
“大嫂,这件事情用不着三哥专门从乌程县回来!我和张长史去。
大嫂如果不放心,把凌统和他的人马借我用一用。
我和张长史亲自去富春问问三叔,这究竟是个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