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6章 王莽的春天(上)(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一直以来李恪给属下们的印象就是一个“仁君”,在汇报之前,李济荣还担心太子殿下会于心不忍,不愿意用这“因粮于敌”的做法。

受限于这个时代的运输条件,历朝历代打仗,在粮草上的损耗都是极为惊人的。

孙子兵法之中就有明言:

“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输则百姓贫;近师者贵卖,贵卖则百姓财竭,财竭则急于丘役。

力屈中原、内虚于家,百姓之费,十去其七;公家之费,破军罢马,甲胄矢弓,戟盾矛橹,丘牛大车,十去其六。”

战争之中,粮草的运输对国力的损耗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兵圣孙子也在随后给出了答案——因粮于敌:

“故智将务食于敌,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忌杆一石,当吾二十石。”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简简单单的四个字“因粮于敌”,对民间所造成的后果是极其恶劣的。

具体的可以参考古代历次北方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入寇。

换了那些文人士大夫来领军,不管是真的傻还是爱惜羽毛,不想自己清名受损,更不愿在史书上留下恶名,那是绝对不可能就粮于敌的。

这也让李恪所在的那个平行世界中,宋明之后,无论对内平叛还是对外讨伐,历次战争的成本翻着滚往上爬,进一步造成全民舆论性质的厌战思想。

但李恪来自后世,眼光更开阔,也没有被迂阔的腐儒思想所毒害,既然广南人已经心心念念想要北上,全国上下都把大雍当成肥肉,人人都想扑上去咬一口,那李恪也不介意反过来给这些野蛮而凶恶的广南人一个深刻的教训。

李济荣没有来得及发挥自己的口才劝说,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心满意足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多虑而惭愧。

李恪见李济荣再无他事,这才转向他召见的第二个人。

王莽等李济荣的事情问完之后,才开始汇报:

“殿下,已经审问清楚了,那两人的确是广南大族富春黄氏族人,只不过在族中地位低微,似乎并没有什么用处。

而且,那女子一看就知道是个不甘寂寞,野心蠢蠢欲动的货色。”

春桃夫人与黄坚母子二人的情况,李恪之前也从邹崇荣那里询问过,让王莽亲自去审问,不过是相互印证核对而已。

他本来也没怎么把这对丧家之犬的母子放在心上,不妥听到王莽对那个女人的评价之后,心里却是一动,带着些诡异的眼神扫了王莽一眼。

王莽心里猛然间升起不妙的想法,耳边就传来太子殿下促狭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