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4章 绕城行军(1 / 1)

武当生死簿 关坡村 1021 字 2022-12-29

转眼已到十一月。寒风肆虐,田野里一片肃杀景象。这天,“叛将”再次送来一封密信。邱索看过密信后,当机立断,派遣撼山魁和百山越去姑苏城北的一处山坳,伏击魔军运粮部队。天冷了,二十多万魔军需要大量的粮草和被服之类的物资。而姑苏城又不生产这些。所以,必须一点一点从江东地区的其他地方向这里调运。这就给了魔军极大的运输压力。而且,还必须抓紧时间调运,因为一旦下雪了,姑苏城外的道路堵塞,就运不进来了。“叛将”在密信里透露,最近就有一队魔军,押运着大量的粮草,准备往姑苏城里的魔军大本营送。而他们的押运路线,“叛将”也在密信里交代清楚了。姑苏城北部的一个山坳,正是押运大军的必经之地。邱索派遣撼山魁和百山越,就是要在这山坳伏击这队运粮的魔兵。……撼山魁和百山越得到命令之后,立刻带兵前行。按照邱索的军令,他们每人带领三千人前去,分别埋伏在那处山坳的两侧。待魔军押运大军一到,他们就同时发起攻击,消灭魔兵,抢夺物资。当然,消灭一支魔军押运队,完全不需要六千莽军。邱索之所以要他们带这么多人前去,主要是为了搬运物资。因为按照“叛将”在密信里所说,这一次魔军押运的物资非常多。这么多物资,肯定不能一把火烧了。毕竟,莽军也需要储备大量的过冬物资!莽军虽有泰来镇作为后勤基地,按道理说应该是吃喝无忧。可是,现在是冬天,地里不长东西,上百万老百姓加上十几万莽军,等于是坐吃山空啊!一旦下起雪来,情况可能更糟糕。所以,如果能抢夺魔军的后勤物资为莽军所用,何乐而不为呢?……邱索派遣六千莽军去抢夺这批物资,还有另外一方面的考虑。因为魔军的押运路线在姑苏城北部,是离莽军大本营最远的地方。毕竟,魔军也防范着莽军的偷袭。这就是说,撼山魁和百山越这一次,是要绕过整座姑苏城,到最远的那一个方向去完成任务。这就等于是孤军深入。一旦他们劫夺军粮的事情被魔军发现,那么魔军必然会在他们回来的路上进行围追堵截。这样一来,这六千莽军所面对的,可就不仅仅是那队魔军押运兵。从这方面来说,六千莽军,数量甚至有点少。当然,邱索肯定不会只派这六千人去冒险的。在撼山魁和百山越带兵启程之后,邱索立刻向秦铁马、宋冰河下达了任务。之后,他又向雯雯、穆天元、柯芸下达了任务。这些将领领受的任务,主要是从侧面吸引魔军的注意力,以便撼山魁和百山越能够顺利绕行到姑苏城北部。在撼山魁和百山越回程的时候,这些部队也要牵制魔军四方的主力,给撼山魁和百山越减轻压力。这样部署一番之后,邱索还是不太放心。他又给南天鹤和褚北湖下达了密令:一旦撼山魁和百山越陷入魔军重围,南、褚二将军要不惜一切代价进攻姑苏城,将魔军的主力牢牢牵制住。南、褚二将军得到密令后,立刻部署下去。很快,南、褚二将军的一路军和二路军就开始向姑苏城悄悄靠拢了。这一异动,当然逃不过姑苏城魔军的眼睛。魔军也开始集中兵力,紧盯一、二路军的行动轨迹。……与此同时。撼山魁和百山越已经带兵悄悄离开了泰来镇。他们没有走大路,而是从一处秘密的隘口离开镇子。之所以这么小心,就是为了不引起魔军的注意。毕竟,他们还要绕过整个姑苏城。一旦过早暴露自己的行踪,会引来极大的麻烦。甚至,会引起魔军押运部队的警惕。一旦魔军押运部队察觉到危险,很可能会改变押运路线。到时候,莽军可就功亏一篑了。所以,这一次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撼山魁和百山越的部队能否避开魔军的眼线,顺利到达北部山坳的埋伏地点。而现在,他们才刚刚离开泰来镇。距离姑苏城北部的那处山坳,还有好几百里呢!长路漫漫,一丝一毫也马虎不得!……出了泰来镇。撼山魁和百山越就兵分两路,分别从两个方向绕行姑苏城。姑苏城是一座大城,土地辽阔,山川纵横。要想从城外绕过去,其实是非常难的。首先,要时刻提防魔军岗哨的盘查。在姑苏城外的一些山峰上,魔军也派驻了哨兵,就是为了防范有人翻越山岭。这些哨兵的战斗力虽然很弱,可是因为占据了地理优势,所以也不可小觑。一旦被这些哨兵发现了行踪,哨兵就会发射响箭,或者点起狼烟,通知城内的魔军大部队。其次,是要防范山野村夫和山里的百姓。姑苏城外的大山上,其实也住着很多老百姓,只不过住的比较分散,没有形成村落之类的。这些老百姓以砍柴、打猎为生,常年穿行在丛林之中。一旦被他们发现行踪,他们很可能会报告给山下的魔军大部队。好在,撼山魁和百山越都是久经沙场的老油条了。这点困难是难不住他们的。出了姑苏城后,撼山魁和百山越就不约而同地命令手下,换上魔军军服。这些魔军军服,都是平时打仗缴获来的。撼山魁和百山越这次启程之前,命令每个莽军士兵都带了一件魔军军服。为的就是在行军途中鱼目混珠,减少阻力。……果然,换上魔军军服后,两支莽军部队几乎没遇到任何阻力。他们在姑苏城外的崇山峻岭间快速行进。偶尔会遇到山顶上的魔军岗哨,可那些岗哨一看到他们的军服,就立刻放行了。至于山里的老百姓,看到他们的军服之后,一个个都躲进了家里,根本就不敢出来。毕竟,魔军的名声在老百姓心里可不怎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