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此时,就有着其中一个最为年长,已经二十五六的护卫迟疑的插口说道:“先生,我倒是想到了一点……”
顿了顿,赫然说道:“以前我家里其实穷,父亲在外面从军,我在家中照顾母亲和弟妹。
依稀记得,小时候,那时候还天下还没有彻底动乱。
有一年天干,官府就带领着我们,到处挖河渠水井,浇灌田地。
然后那一年虽然受灾,但是粮食多少收成了一点。
但是后来,战乱更加严重起来,再有着天干,就再没有人组织我们抗旱救灾了。
我记得后来有一年,天旱的没有当初那一年厉害,然而我家的田地却都绝收了……
那一年,我们家里都饿肚子。隔壁人家还饿死了人!
要不是父亲当时赶了回来,恐怕我家也要有人饿死!”
这护卫看着质朴,手脚粗大,显然干过重活。
此刻絮絮叨叨的说这么多,忽然回过味来,就觉着不安。
在公子和先生面前随意插口,而且讲了这么多……
心中惶恐之下,就准备跪地请罪。
却听陶小吴就笑了起来:“张恪说的没错!”
事实上,古典时代的战乱对于生产的破坏是最为巨大的,远超后世。
主要是小农社会对于灾害风险的抗衡能力实在是太低了!
单独的人家,甚至一般的大族,都没有抗灾自救的能力。
一旦战乱,各地公共秩序都被打破,没有了官府作为组织者。
自然就有所谓的瘟疫,水旱蝗灾之所以接踵而来,很多时候的原因不是因为战争容易带来天灾。
而是因为原本地方上的组织和抗灾力量,都会在战乱之中被摧毁,从而很容易让太平时节的小灾,变成大灾!
而亭舍和官道的重建,其实代表着秩序的重建。
亭舍乡里是大虞朝廷深入民间最基层的组织。
而官道,却是代表着朝廷和地方上消息渠道的畅通!
有着基层组织,再加上畅通的信息渠道,一切岂不正是太平景象?
陶小吴微微一笑,最后说道:“所以说,此地官吏,实在深明大义,是个能吏啊!”
听了陶小吴的解说,那虞庄恍然大悟,在车上向着陶小吴施礼,道:“多谢现实指点,小子受教了!”
这是很郑重的感谢了。
陶小吴呵呵一笑:“没什么,也就随口说说罢了。
我看公子出身不凡,日后怕是要做大事的。
以后行事还要多多想想,不要轻易下定论!”
这年轻人的脸顿时一下子就红了,急忙道:“先生见识高明,正乃良师益友。
我想请先生到我家去,也好能够亲近请益!”
这话中的意思,就是想要请陶小吴为真正的先生,师父了!
这般时代,师父的地位极高,非是后世的西席先生可比。
是真正的师道尊严!
当然了这个虞庄请陶小吴为师,当然不是想要好陶小吴学习道法,而是学习知识学问。
然而陶小吴听了,顿时微微一笑。
若是换了其他任何人来,想要拜陶小吴为师,陶小吴都不可能答应。
然而这个年轻人开口,陶小吴却就一口答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