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老狐狸与小狐狸(1 / 2)

显耀大唐 汉胄 1614 字 4个月前

时间很快就到了大唐龙朔二年,这一年注定是多事之秋,首先是在二月甲子,高宗下诏改京城诸司及百官名:以尚书省为中台、门下省为东台、中书省为西台、左右仆射为左右匡政、左右丞为肃机、侍中为左相、中书令为右相等等。

到了三月,左武衞大将军郑仁泰和左武衞将军薛仁贵在率军征讨铁勒九部的同罗、仆骨等部过程中获得大胜,高宗闻报心中大喜,设宴款待群臣,李显由于在头一年被任命为并州都督,虽然只是一个遥领的虚职,但身为高宗得宠的皇子,也参加了盛宴。

不过整场酒宴李显都表现得很平淡低调,并不像高宗那样开怀大笑,也没有通过夸耀通过这一战大出风头的郑仁泰和薛仁贵等人来奉承高宗,而高宗这时的情绪正高,也没有顾及到李显,反而是武后注意到了李显的神情,不由得暗暗奇怪,这个到处喜欢凑热闹的小家伙今日竟然如此安静,这也算得上是奇迹了。

注意到李显这幅表情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位高权重、声望极高,乃是三世老臣,也是被称为大唐两大军神之一的司空、同东西台三品、英国公、校检洛州长史李绩。

李绩,原名徐世绩,字懋功,也就是传说中那位让太宗李世民言听计从的神机军师,因为功劳卓着,被高祖赐姓李,是名李世绩,后因避太宗之讳,改名李绩。

早在李显出世之时,李绩就听说这个与自己长孙敬业年纪相当的皇子身上的种种奇事,不过这一切他都没有真正往心裏去。因为对于一个稍微有些聪明的皇子,还根本不值得他去关注。

可是这一次李绩见李显在为郑仁泰大胜而庆贺的宴会上不仅不随波逐流的表示喜庆,面上反而隐隐有一丝的忧色,不由得心中讶异,暗暗想道:“看来此子并不像外人传说的那样不通政务,反而是极为精明,此子小小年纪,便深通韬晦之术,看来所图非小,若果真如此,恐我大唐日后祸患不小,不过为谨慎起见,我还是找个机会试探一下此子的好。”

自从发现李显面色有异之后,李绩的目光便没有离开过他,一直等到李显终于借口如厕走出殿外,便悄悄追随了过去。

等到李绩来到殿外之后,却发现李显一人静静地站在月光之下,面色说不上喜忧,不由得驻足了片刻,然后开口问道:“夜深天凉,大王如何不顾风寒,独自外出?”

李显自然也早就注意到了李绩的目光,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才借故走出殿外,准备向这位三朝元老好好套套交情。

因为他知道面前的这位,乃是大唐少有的智者,不仅在高祖、太宗两朝深受恩宠,即便是高宗一朝,恩宠之荣也无有人及,当初高宗欲立武后,朝臣反对,高宗无奈,问计于李绩,李绩一句“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便轻松化解了难题,所以连武后也都对此人感激不已,他相信只要自己能够得到此老的赞誉,自己一定可以在高宗武后面前获得非常大的好处。

可是李显却又知道,此人乃是大唐有名的纯臣,一心只为社稷考虑,如果自己在对方面前露出一丝一毫的野心,一定会引起此人的警惕,而以武后的精明,只要李绩在她面前有一点点暗示,自己以后的日子就别好好过了。

所以,李显决定继续采取韬晦之策,想办法瞒过眼前的这条老狐狸,然而此人可不是一般的难缠,如果自己装的全无踪迹,恐怕更会引起对方的怀疑,所以此事一定要做得恰到好处才行。

虽然李显深深知道,以自己目前的智慧想要瞒住千古智者李绩,恐怕不是一般的难,好在他现在只是以一个五六岁幼童的身份,再加上对对方了解得相对比较透彻,想要以此瞒住此人却也不是太难。

所以,李显听到李绩的声音之后,顿时吓得一哆嗦,好像是没有发现背后有人,等到看到是李绩的时候,这才躬身下拜道:“原来是懋公祖父,孙儿李显有礼了。”

“不敢不敢,大王以皇子之尊,如此称呼,如此礼节,老朽如何受得?更何况若论职分,大王身为洛州牧,而老朽忝列洛州长史,当为大王下属,按理老朽当先行礼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