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快些,鄯城那里快顶不住了。”在崎岖的山路之中,一名将领大声催促着麾下的万余将士们行军。
这名将领大约三十岁,国字脸,卧蚕眉,一脸的严肃,晗下几缕长须,看起来颇为英武,正是之前被任命为洮河道行军副大总管的王孝杰。
而在现在的任命之前,王孝杰因为受到原安西都护唐休璟的赏识而被保举为安西都护府司马,后来在吐蕃进攻安西四镇的时候曾经率军英勇抵抗,但是由于敌强我弱,只好奉命撤退到凉州一带,作为防止突厥进入河套地区的第一道防线,直到黑齿常之大军到来接防之后,这才前去支援鄯城。
而这时候鄯城已经被围了两个多月,不仅粮草紧缺,城内的人员折损也特别严重,估计再能坚持半个月就已经十分不错了。
所以,王孝杰在大军开拔之后,立刻就下令进行急行军,要求在十天之内赶到鄯城城下。
从凉州到鄯城只有五百余里,就算是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也能在十天之内到达鄯城城下,然而这一路都是山路,如果是正常行军的话,一天能走个三十里就不错了,想要在十天之内到达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事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王孝杰只能下令急行军,每天最早要走五十里。
好在他麾下的将士大都习惯了爬坡越岭,再加上畏于王孝杰的军法,所以倒也能按期完成任务,每天能够行军六十里左右。
这一支万余人的大军就这样走了八天的时间,眼看离鄯城就剩了五十里了,再经过一天的奔袭就会赶到鄯城城下,可是就在这时却忽然听得一道苍凉的号角声传来,随即就见不远处的密林后现出了密密麻麻的人影,看样子竟然不下五六万人。
这五六万人将王孝杰的大军团团围住,然后摆下了阵型,竟然将王孝杰的大军困在核心。
“这,这,怎么会这样?唉,可怜我大军连续急行军八日,到了如今已经将力气差不多耗完,而且又马上就到鄯城,正是大军最为懈怠之时,却遭遇了伏兵,真没想到敌军主将竟然如此精明,对于战事的把握竟然已经到了如此精准的境地,果然是一个十分可怕的部署,如此看来,布下这一次伏击的肯定就是吐蕃的第一名将噶尔钦陵!我实在是小看了此人。”
这一次王孝杰说得倒不是虚言,之前因为噶尔钦陵败于李显之手,所以虽然一再强调不要轻视此人,然而在驻守的将领之中,仍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骄傲轻敌思想,认为噶尔钦陵在八年前惨败于李显手下,自身的军事能力也不过尔尔,想要战而胜之不会太难,而王孝杰虽然自认为对对方已经给予了足够的重视,比如说这一次虽然是连续八天的急行军,却一直没有忘了派出探子,以免遭遇敌军的伏兵,但由于这几日一直没有遇到任何风吹草动,所以对于噶尔钦陵的戒备也放松了不少。
可是他却没有想到敌军却有着很强的反侦查能力,明显已经看到探子平安从这裏通过,并且回报说这裏没事,他才率军继续前进的,可即便这样却依然遭到了敌军的伏兵,可见敌军主将之精明到了何种地步?
好在王孝杰也是个心性坚定之辈,知道事情已经发生了,懊悔也没有用,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原地固守,尽最大的能力拖延时间,然后再期待己方的援军能够到来。
于是王孝杰处变不惊,立刻下令将士们结阵固守,好在将士们平时训练有素,在接到命令之后立刻行动,只要用上盏茶的时间,就能结成一座圆形阵法,由盾牌手、长枪手、弓箭手层层设防,形成一座座人墙。
可是吐蕃军却根本不给唐军时间,早就在侧翼待命的骑兵在号令之下,直接发动了攻击。
“若是让敌军骑兵冲过来,那我们绝对活不过今日,骑兵队听令,立刻分散到外围,不惜一切代价也要抵挡住敌军,为我军布阵争取时间。”
到了这时候,王孝杰已经顾不得心疼麾下这三千骑兵了,果断的让他们充当肉盾,以便为大军布阵争取一点时间,虽然他知道这样做其实是意味着他的骑兵将会全军覆没,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毕竟如果这样做,牺牲的只是三千骑兵,而如果不这样做,不仅仅是骑兵,就连所有的步兵也要全部搭进去!
尽管最后的结局也可能是全军覆没这样的结果,但是只要有一丝固守的希望,那也绝对不能轻易放弃。
其实所谓的名将并不是说永远不打败仗,而是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最恰当的决策,最大可能的保存己方力量,最大程度的消耗敌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