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一月之后,靖王班师回朝,在靖王入城之前,丞相去见了皇太后。

这一月期间,丞相痛定思痛,全方面考虑一切因果,且权衡利弊之后,他觉得不能再这么继续等下去了!

他更喜欢先发制人!

犹豫来犹豫去,只是庸人才会做的事。

而他,乃大魏肱骨,一代权臣,日后必定永垂史册,他也必定手段雷霆、雷厉风行!

太后屏退了所有宫人,见丞相如此严肃,她也同样神色凝重。

既然司马慎炎不仁,那她就只能不义!

“兄长,你有话不妨直言。”太后已经笃定了自己得决定,自赵嬷嬷被乱棍打死,她就知道,终有一日,司马慎炎不会放过她,也不会放过靖王。

丞相从怀中取出一只细颈青花小瓷瓶,“太后,皇上恐怕早就知道咱们的计划。眼下之际,就是要先发制人了。皇上想除去靖王,逼着靖王反。此毒无药可解,中毒者,唯有.敦.伦.方可以活命,王爷把苏昭昭当做眼珠子似的,苏昭昭真要是中招了,王爷只会顺应心意。”

江山和美人,自古以来就备受各路枭雄争抢。

丞相是想彻底撕破了司马慎炎与靖王之间的关系。

如此一来,靖王只能竭力而为。不反也不行。

只要有了靖王出面打头阵,届时再公布司马慎炎的真实身份,天下人都会认为靖王才是天命所归,才是正统皇室血脉!

皇太后对此深表同意,即便事情出现差错,能除掉苏昭昭,也能稍解她心头之恨。

丞相要离开之时,太后多问了一句,“兄长,那.野.种.到底是从哪里抱来的?你从未与哀家说过,哀家怎么瞧着他有几分眼熟?”

丞相眼中闪过一抹异色,转瞬即逝,“太后放心,老臣办事,一向滴水不漏,他不过就是一届凡夫俗子。等到时机成熟,老臣就公布天下。”

太后拧眉。

司马慎炎当真只是一个凡夫俗子?!

他这些年所做的事,可都不算普通呢!

*

这一日,风和日丽,城门大开。

全城百姓一大早就站在了长街两侧,恭迎大魏的英雄归朝。

苏启骑在高头大马之上,与司马逸之并肩同行。

他的心情很复杂。

眼下,兄长还在北庆,父亲依旧“下落不明”,苏家“叛.国”的污名始终存在。

然而,苏启却发现,华京的百姓们,并没有朝着他扔烂菜叶子,亦或是臭鸡蛋、石子。

少女、少妇们手捧鲜花,对他挤眉弄眼,他一个眼神扫过去,就羞得女子们一个个面红耳赤,捂面抿唇。

苏启陷入了深深地沉思。

他虽然长得好看,但……大魏子民,不能这么没有原则啊!

不能这么以貌取人啊。

难道不应该唾弃他、辱骂他、伤害他……

苏启对大魏百姓的觉悟,有了深沉的担忧。

要先爱国,才能爱美男啊!

作为苏家人,骨子里留着精忠报国的血,苏启游街的路上,全程蹙着眉头。

难道百姓们都不知道,苏家现在还顶着“叛.国”名声?!

又或者……

这一切都是怪他过分美貌了?!

幸好他是忠良,而不是奸佞,苏启默默地想着。

*

皇宫设了宴。

赵嬷嬷死后,太后身边就一直是玲珑.贴身伺.候.着。

靖王游完街,就携几位前锋将军入宫面圣。

这一战持续了大半年。

眼下已经入冬。

宫宴就设在御花园,即便晌午日头高照,但还是极冷的,苏昭昭很不情愿的出席,她身上裹着大红色滚狐狸毛的披风,怀里抱着汤婆子,房嬷嬷特意给她准备了奶片、杏仁之类的小零嘴。

因为这大冬天的,饭菜刚端上来,就冻住了。

苏昭昭觉得,狗皇帝在御花园设宴,根本不是为了犒劳三军,这分明就是见不得功臣们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