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是沈老太也万万想不到问题竟是出在自己儿子身上, 惊愣了好一会儿, 才迟疑地问道:“奈?奈森老有啥问题(你身上有什么问题)?”
沈二抱着头:“是我前些年做木活的时候摔了下来, 伤着了。”沈二当时觉得疼痛, 但那种毛病又不大好意思看大夫, 自己忍了几天倒也好了, 他便也没多在意, 没想到现在竟是他出了问题。
心中竟是升腾起对妻子的愧疚,这些年那些苦苦的中药也没少喝,妻子一直活在愧疚当中, 他有时候也会想为什么还生不出儿子来,没想到最后是他的问题。沈二心中隐约体会到妻子这些年的困苦。
沈老太这辈子也是见识多了,没想到这种事儿发生在自己儿子身上, 也竟对花氏有些心虚, 她虽未对花氏骂过什么,但这些年花氏为了生儿子喝得药拜的佛也看在眼里, 如今倒是委屈了她。
花氏自是委屈, 这些年她可没少被人说, 庙里烧香拜佛, 家里求医问药, 婆母也没少给她脸色,丈夫这些年背后也没少埋怨她, 真得感谢那位神医,若不是他, 她这锅岂不是还得背着!
沈老太缓和一下语气, 看了看两个人:“不管怎么样,也都知道了。且都收收心,毕竟还有两个女儿,这村里头生不出儿子的人家也多的去了,想想思娘家里头也是如此。夏至也这般大了,可以想想是招女婿还是两头。”
沈二语气沉重:“到时候看吧,若是能找到那不错的后生,又愿意两头,自是两头的先来,若是没有再招个上门女婿。”
沈老太点点头:“那自然还是两头好,还能找到些好人家,若是那人好,家里头差一些倒也罢了,若是他自愿来咱们家,且也不当是上门女婿,就当做半子,亦是两头的法子。”
(两头:是当地一个成婚方式,就是两方结合,生两个孩子,一个姓男方一个姓女方。如今很流行,因为都是独生子女,两头的很多。)
这年头上门女婿都是让人瞧不起的,愿意做上门女婿的也都是那些个没骨气的人,如今沈家条件又这般好,赶着来做上门女婿的也不少。
“老三认识的人多,眼力见又好,我让他帮夏至留意着。”沈二心中略得宽慰,至少还有两个闺女,只是心中也觉得委屈闺女了,以如今家里这般好的条件,给她找个好夫婿轻而易举,可若是两头或是招女婿,就难了许多。只愿可以给她找个不错的夫婿......
沈老太便不再多说,看看旁边的花氏,看着她还在愣愣地发愁,心里头也是叹息,现如今即使知道不是她的过错,她也不大是看得上她,就这般性子,还有那糊涂的脑子,委实撑不起这个家,如今倒也不好说道她什么。
“大妞,前些年让奈委屈了,但这事儿大家也是没想到的。好在如今也都清楚了,不是你的过错。这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你们好歹还有两个闺女,总要为两个闺女好好打算打算。”沈老太好言好语道。
花氏低着头揪帕子,不轻不重地点点头。
这件事儿虽是对她愧疚,但这些年他们待她也不差,有些事情上沈老太依旧不会惯着她,“奈嫁到沈家也十几年了,咱们家待奈如何奈自己也有个思量。奈之前接济奈娘家我们也不说啥了,可这日后奈还有闺女,以后还要有孙子孙女,总要为这个家里头打算打算。奈大哥、弟弟都起了新房子,都是一家子兄弟,奈们也得赶上来啊!”
这话夫妻两倒也是听了进去,沈老太关照一番后便是走了。
夜里头,夫妻两躺在床上都是睁着眼睛睡不着。
沈二摸着她的背,叹息一声道:“前些年委屈你了,竟是不知是我的缘故......”
花氏心里头是委屈,可这么多年相处下来,她对沈二也是有感情的,“这也不能计较谁的过错,好在还有两个闺女。若是秋分是个男孩儿就好了......”
“且还是那句话:命里无时终莫求。女儿有女儿的好处,就像姆妈说的,日子还是要过下去的。”沈二心中一口郁气终是叹了出去。
“留在家中也好,有我们看着,没有公婆过得也舒心。”花氏安慰他也安慰自己。
沈二:“秋分还是可以找户好人家给她嫁了的。咱们先把大哥家旁边那块地买了,再拼个几年,也好好地造一栋大宅子,攒些家产。”
花氏忍住眼里头的泪花,埋进他的怀里:“嗯......”
沈老太也未对家里头说起这事儿,毕竟传出去对沈二的影响不好,一直盯着二房,瞧着夫妻两倒是比往常还有动力,终是放下心来。
沈二把沈二旁边那块地买下来了,沈老太喜闻乐见,买了地就得存钱造房子,花氏想要一栋大宅院,造价可不低。死了那条生儿子的心,花氏想给女儿打个好家底,以后也好找个好女婿,最好有那些愿意两头的。
花氏想起江老夫人,心中亦是极为感慨,若是能找到像夏至她三叔这般女婿,那当真是极好的。想想当初江家这般好的条件,都没想着招三弟为上门女婿,估计也是看上了三弟的能耐,如今看来,当真是眼光极好的。
若是那些个落魄读书人也好,指不定日后就考上了功名,她家夏至就同她三婶一样的。花氏心中有了个盼头,也不整天苦着脸,于两个闺女以及家中事务上心了不少。
夏至感受她这般改变,喜在心中,又怕她这是一时的。
沈二接下了一个大户人家的活儿,带着徒弟整日忙活起来。
那花阿婆月余未上门,且终是忍不住再次过来了,这回花氏倒没把她关在门外,放她进来了。
“大妞啊,之前啊是同振武吵架了?还是那沈家欺负奈了?”花阿婆问道。
花氏:“没有吵架,是,被振邦婆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