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河路是工部的最头疼的一条路, 这条路不知修过多少回, 总是坏, 那条路是出京必经之路, 又不得不休整, 今年更是因为路不平整, 两辆马车撞上了死了人, 满京城的报纸都在说这件事情,把那条路批判得不行,上边大怒, 工部就得担责任。
工部也是无奈,这条路也不知修了多少回,实在不是他们不想修好, 那条路经过的马车太多, 总是被压坏,修了坏修了坏, 实在没个法子。
工部的长官们也是被喷了一脸的口水, 竟还是被人怀疑偷工减料, 那酸爽, 尤其是如今报纸出来了, 这言论一开,一丁点屁大的事情就被放大了。
被上头严词要求一定要把这路给修好, 工部立即召开紧急的会谈,如今不管如何, 花多少银子, 总归要让老百姓看到工部是在卖力修路的。
元武帝最在意的就是民意,原本形式大好,若是工部掉了链子,这乌纱帽.......
沈兴淮资历浅,又是初来乍到,只是听着上头大人们的交谈,偶尔记录两笔。
方大人建议将路全部凿掉重造。
王大人觉得用时过长,此路奈交通要道。
争执了半日,也未能做出抉择,尚书大人亦是头痛,只道:“此事明日再商议,本官先回去翻翻以往的记录。这一回不管如何,这条路一定要修的让上头满意,大家回去再想想法子。”
大家站起来恭送他离去,又议论纷纷起来,沈兴淮跟着他的上司,金大人,是个瘦瘦小小的中年男人,在工部待了八年了,据说是传胪出身。
他有些板正,又有些个迂腐,沈兴淮来的这些日子比较谦和低调,他倒没得为难他,另一个新人,许是年轻气盛,刚来几日就同金大人不对头了。
金大人道:“那些个愚民知道些什么,石板子路本就如此,再修能修到哪里去!”
方大人冷哼一声:“那路都出了人命,再不修修好,以后事情多的去了。”
金大人板着脸不说话。
几位大人纷纷稀泥打岔,方大人的职位比金大人高一级,奈何当年方大人只是个同进士出身,金大人耿耿于怀。
待是下了职,沈兴淮骑马到热河路去瞧了瞧,这条路离主城区远,来的次数也少,到了热河路沈兴淮下马走一走,这条路铺的是石板,因太多马车经过,石板有的裂了,有的凹坑了,更有直接碎了一块的,马车驶过,咯噔咯噔的。
另外就是这条路委实有些窄,放在现代,就跟一条单向道似的,现如今它就是一条双向的,而且古人不分道,亦不知靠右行驶,有时候就乱得很。
沈兴淮一边走一边记下来,路窄、来往车多。
再是观其两侧,因此处偏,商铺不多,都是一些打尖吃饭的,一边有驿站和小集市,集市是官府建造的,多是卖给来往车辆的。
另一边则有小茶铺和餐馆子,还有几户人家。这条路不算太长,但此路是出城的必经之路。
走到底,拐个弯就是通往东城门的路了。
那条路也是坑坑洼洼,还不是石板路,不过这条路胜在宽敞。
恰是一辆马车飞驰过来,带起一大片尘土,沈兴淮掩着鼻嘴,刚想走回去,热河路上也窜出一辆马车,两辆马车在转角处相遇,赶紧拉缰绳。
“你眼瞎啊,没瞧见老子这儿,骑得这么快赶着去投胎儿!”
“我早就转弯了,你突然窜出来,谁他奶奶的眼瞎!”
沈兴淮再是看了看那转角,这路笔直笔直的,从另一条路上转过来,只有到了这路口才能看见有没有人,也是好在古代车速不快,如若放在现代,大底就是个交通高危路口。
他看完一圈回去,命人找些石灰和黏土来。
他是学建筑的,水泥是英国一个工程师研究出来的,起初研究出来的时候也是一个偶然,原料也并不复杂,学建筑的,并非画画图纸那么简单,就像学服装设计的还要考究一下衣服的面料,但他也忘记了按照什么比例配兑。
只能亲手试验一下。
陈令茹要去处理些事情,把辰哥儿交给丈夫,回来就看见丈夫抱着辰哥儿在玩泥巴!?
辰哥儿高兴得要命,捏着黏土,糊得脸上、衣服上都是,沈兴淮按几个比例兑了几个试验品,抬眼一看,忍俊不禁:“你这般要是被你娘瞧见了可要疯了。”
陈令茹在后边幽幽道:“已经瞧见了......”
辰哥儿笑嘻嘻地举起黏土,么嘛么嘛地叫,邀请陈令茹同他一道玩。
沈兴淮干咳两声,同她解释这些土的用处,陈令茹凑过来看,满脸狐疑:“这,土造路?”
现在当然还不成,还需要放在窑炉中烧制,然后再铺上去等冷却凝固。也许坚硬程度没法和后世的比,但肯定是比石板路平整的。
第二日沈兴淮提早先去了一趟工匠部,工部养了许多工匠,有各个方面的,他寻了个修路的工匠头头,先是了解了造路的过程,再是让他带他去窑炉。
李壮有些摸不清这位大人的路子,这修路和窑炉有啥关系,但还是乖乖带他去了。
沈兴淮参观了一遍,发现没有一些旋转的器材,他同李壮描述了那一样东西,李壮听得稀里糊涂,讷讷地说:“大人,您说的东西小的没见过,不过,倒是同摇苞米的挺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