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炉!”
樊高新脑中再次浮现那个如鸡肋一般,但效率之高却超出平炉数倍,而让人弃之不舍的转炉。
早在19世纪中期,英国人亨利.贝氏麦发明了空气底吹转炉,尽管转炉的生产效率高、生本低廉,但每一个学冶金专业的都知道,炼钢是氧化熔炼过程,空气是自然界氧的主要来源。但空气中4/5的气体是氮气,空气吹炼时,大量的氮气在炉内穿行而过,白白带走大量的热且有部分氮溶解在铁液中,这是恶化低碳钢品质的重要原因。
纯氧!
若想用转炉炼出优质钢,就需要解决氮气,在亨利.贝氏麦发时转炉时,在他的356、1292号专利中已经提及用纯氧作为精炼气体。之所以一直未能实现工业生产,根本原因是纯氧的无法大规模工业化提取。
一年前林德弗兰发明了大规模的氧气生产法,可以为炼钢提从廉价氧气后。包括西钢联在内的许多发明家、冶金学家及公司都致力于发展氧气转炉炼钢。所有人和公司都是都沿着贝氏麦提出的概念发展吹氧法。
“……实施贝氏麦炼钢法,必须获得大大高于可锻铸铁熔点地温度。为此,必须把气流强有力地吹入熔池,使之成为无数个微小地气泡,扩散分佈到整个受处理地钢水中。这时可把它比喻为液体泡沫,碳与氧在大量地不断变化着地气泡中持续地燃烧……”
樊高新在脑海中反覆回忆着书本上关于贝氏麦炼钢法的原理,同时回忆着在西钢联实习时参加的那些吹氧试验,那时公司进行了氧气底吹地尝试,也做了把用氧枪强迫氧气穿透象固体一样的钢水中。但这些尝试都是以失败告终,因为严重损耗耐火炉衬、损坏风口、发生危险地喷溅,而且无法得到期望地钢质。
隐隐的樊高新感觉如果想成功就必须改变以前的方法,但……新方法又是什么?
“呼……”
冲杯中滚烫的咖啡吹口气,樊高新把咖啡杯送到嘴边时突然一愣,有些失神地看着咖啡杯。
“或许……或许……”
一个月后,在西钢炉的一座稍显破旧的转炉车间内,戴着安全帽、穿着石棉服的樊高新激动地看着的面前这座经过改造的2吨贝氏麦转炉,今天自己将在这裏做第一次顶吹氧气的尝试,如果成功的话,自己就有足够的理由申请公司投资,继续完善这种顶吹技术,但如果失败……或许所有人都会笑话自己不知道天高地厚。
想到这樊高新的神情更加紧张了起来,甚至于开始有些懊恼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多点耐性,若是再等上几个月,或许那时再失败大家就不会说什么。现在弄的自己骑虎难下。
“别那么紧张,试验即便是失败了,也只是一次试验而已!不用放在心上,有时候失败的试验要比成功的试验更让人惊喜,至少你知道那里错了!”
注意到身边的樊高新这个刚进入西钢联的年青人此时非常紧张,李贺便轻声鼓励着。即便是这次没取得什么成果,但是却在试验过程中让这些年青人得到了经验,这是西北式的试验精神,试验,本身就只是试验,不需要过于看重结果。
“李老师,谢谢您!”
樊高新感激地看着身旁的李贺,如果不是他的支持,或许其他人并不愿意让进所不过两个月的自己,进行一个大家都知道不会成功的试验。
说话时,转炉已经点燃,转炉的火力猛烈的惊人,可以从的炉口看到紫色的火焰同,喷氧枪不断向炉内的喷射出工业纯氧,当氧气与铁水中的碳发生反应时,火焰先是变成黄后,最后变成美丽的白色光焰,炫目的铁花不时从炉口飞溅。
几十分钟后,从转炉中的流出的金色的钢熔液,经冷却水冷却后,数根标准钢锭出现在所有人的面前。
“恭喜你!你的试验很成功,至少目前来看是如些!”
李贺满面笑容的恭喜着这个年青人,眼前的这个年青人的确做到了,正像他说的那样改变以前的方法,或许可以获得成功,至少直到现在试验是成功的,或者说成功了一半。
“真的能成功吗?”
望着那些钢锭被试验人的拉走后,樊高新感觉自己的心脏越跳越快,几乎要跳出嗓子眼一般,尽管炉衬和氧气喷枪并没有像过去公司试验时那样发生损毁,但钢的质量决定一切,必须要达到期望的钢质,才算真正成功。
“啪、啪、啪……”
在樊高新进门的同时,掌声在办公室响了起来。
“恭喜你!”
樊高新看到面带笑容的组长手中拿着一份文件,难道是……
“化验室那里的报告已经出来,钢锭的质量不下平炉钢,所长已经带着两份报告去了总经理那,很快你就能听到好消息!”
年纪稍长的组长在说话时脸上带着些许羡慕,但仍不乏嫉妒,这是人之常情,更何况这个大桃子竟然被这么一个年青人轻易摘取。
“第一次试验显示,熔池与炉渣的机械搅动并不要求氧气流的深度穿透及其动能,精炼反应本身就足够了。为了能与熔池金属反应,垂直于熔池中心表面的氧气流必须穿透炉渣。非常高的温度在冲击区发生,即所谓的热点,由此开始熔池循环。C0的生成加强了熔池循环。产生的大量气体形成了渣液与钢液滴的乳化。这些液滴是被氧气的喷射力从液体表面剥离出来的。气体—金属液—炉渣的乳剂表面积大,极大的增加了冶鍊的反应速率。
这些特征基本上形成了大规模工业应用的基础:
1.反应速率高可以有高的生产率。2.炉衬及氧气喷枪与热点有足够的距离而不致损坏。3.用纯氧的冶鍊方法,确保了钢的高质量。4.过程与系统的简化,降低投资和操作成本……在几周的试验过程中,前后进行四十五炉试验,并进行多次技术改进,大多数产品生产达到钢质要求的可能性,建议改到15左右试验炉,进一步验证其工业可行性以及经济效益性。”
吴健静静地看着手中的钢锭质量分析报告,试验室的工作人员一丝不苟的检查了每一块钢锭。
“……已经证实,顶吹法对于所炼钢种是极为适合的。第一次采用低磷的澳大利亚铁矿时技术优势是非常明显的,高磷铁水的冶鍊则很困难。最好的解决方案是与氧气一起顶吹石灰粉。在冶鍊过程中需要添加废钢,比例可在0与20%之间变化。相对降底了炉料成本……顶吹钢对于所生成的钢种的级别和质量也具有很大的适应性,顶吹炉冶鍊周期较短、喷溅较少,同时拥有钢水的纯净度与均一性,这是平炉钢所不具备的。这一点应该已经写进了报告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顶吹法的效率。”
说到这李贺笑看着吴健,顶吹法炼钢的效果好的超乎所有人的想象,最初一开始,这还是樊高新一个人的发明,但是到了最后,研究所内有六分之一的人都对他提供了帮助,重新优化了设计,现在的那座2吨顶吹炉的运行已经非常稳定。
“我们进行过计算,以新厂一期工程为例,年产1200万吨钢的钢厂,需建40座500吨炼钢平炉,但如果采用顶吹炉,只需60个20吨至30吨转炉就可以达到同样的生产规模,钢厂设备投资上大约可以节省50%,如果现在我们改用转炉,公司可以节省一大笔支出,而且新厂的建设工期可以缩短一年。”
留意到李贺的笑容,吴健承认减少50%的设备成本,这一点只需一提请董事会,董事会就会毫不犹豫的批准,对于钢厂的迁移董事会的董事们颇有怨词,尽管他们嘴上说着“什么是西钢联!就是西北钢铁企业联合体,西钢联的工厂若是迁出西北,那还是西钢联吗”,但实际根本原因是因为钱!
西钢联的搬迁涉及到到近70万吨冶金设备,拆迁费、运费、停工损失都会给未来几年赢利带来影响,这是他们反对的原因,若不是因为有政府的补偿,钢厂搬迁售地后的巨额回报,或许他们仍然会反对。
“一哲,你应该清楚世界上80%的钢是由平炉生产的,余下的钢由托马斯炉和电炉生产。官方标准预先规定了平炉或电炉钢用于一些零件时的成分,这些零件一旦失效,可能对人身造成危险、引起材料损坏或损害环境。这是托马斯和贝氏麦钢只能被有限接受原原因。氧气顶吹转炉钢目前却没有限制标准。如果氧气顶吹转炉钢未取得生产及应用性能上的经验之前,国家工业标准委员会不可能给予氧气顶吹转炉钢与平炉和电炉钢相同的地位,某些情况下甚至更长时间,这种差别都不会取消,这就意味着顶吹转炉钢在一定时期的应用都会受到限制,所以无论如何,至少从暂时来看,顶吹转炉钢只能保持在一定限度内的理性生产。”
“什么?公司不准备应用顶吹炉?”
听到这个消息后樊高新一愣,诧异地望着面前自己最尊重的前辈。
“不是不应用,而是不大规模应用,你要知道现在我们只是在2吨炉上取得了成果,而且顶吹转炉钢现在无标准可以遵循,根据公司的推测,冶金标准委员会可能会把顶吹转炉工艺定为空气精炼法,从而归类于贝氏麦钢的范围。不过公司同意投资进行进一步试验,争取在新厂建成之前,完善30吨顶吹转炉试验。”
李贺注意到面前这个年青人此时的神情有些底落。
“别灰心,吴总理已经承诺了,只要你的小组能够完成30吨顶吹炉,而且证明了他的工业可靠性和经济性,公司至少会上五座30吨顶吹炉。”
“五座30吨转炉!”
樊高新被这个数字吓一跳,五座30吨转炉的年钢产量有多少?专利费……瞬间,樊高新意识到一个问题,或许一两年后,自己的年收入很有可能超过……樊高新望着笑看着自己的前辈。
樊高新丰富的表情变化都落入了李贺的眼中,于是便拍拍了这个突然陷入呆滞状的年青人。“多努力吧!咱们研究所很快就会出现一个新百万富翁!”
百万富翁!
嘿嘿!
仅仅只是想一下,樊高新就禁不信在那傻笑着,按照每吨1.15元专利标准,自己那怕就是拿40%的专利费,一吨也有46分,顶吹转炉钢的产量100万吨是46万,200万吨是92万……若是以后顶吹转炉钢像平炉钢一般,被普及开来,中国现在一年能生产1100万吨钢,三年以后钢产量至少有3000万吨,如果有三分之一是顶吹转炉钢……
“嗯……”
樊高新猛的甩甩头,把那些疯狂的念头从自己头里甩出去,现在八字刚起笔,一切必须要等到公司开始安装顶吹转炉,顶吹转炉钢被市场接受之后,一切才有可能变为现实,现在当雾之急是必须要继续完善顶吹转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