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向柏林进军(1 / 2)

1947年2月13日,当中俄联军在奥地利境内横冲直撞向德军发起进攻时,一队盟军俘虏正在朝着相反的行进。他们八天前离开了战俘营的。这是一支奇特的队伍:1379个美国人、200个意大利人,还有几十个法国战俘,其中还有30名翁伯托国王投降后被俘的前将军。

它的领队是赫尔利·泰森。这位美国中校是在里昂战役时被俘的。当时,他的一位士官曾对他说:“德国鬼子肯定会因为抓到赫尔利而不得安宁。”

从一开始,被关进战俘营之后赫尔利就把这个预言变成了现实。向北转移的第一天,他就像从前指挥自己的部队一样,下令中途休息,他自己就带头躺在地上。那些对此感到吃惊的看守们,看得出这位四十九岁的得克萨斯人很有志气。

由于他总是显得不怕威吓,看守们干脆让他带队行进。整整一周,赫尔利一直想方设法破坏西撤,他希望中国人或者俄国来解救他们。他们现在进驻了乌加滕,不然的话,早已在横渡恩斯河了。

保罗中尉在一座学校里为战俘们安排了食宿。他曾经在纽约学习了五年,因为熟悉英语的缘帮,才会成为战俘营里的翻译,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他显得有些亲美。

“如果你和我们合作。”

赫尔利看着这保罗中尉诱导着他。

“我们一定设法让你再到美国去。”

但在赫尔利心中,这句话不过是用来哄骗这个党衞军少尉谎言罢了,如果碰到的中国人的话,那怕就是中国人要处决保罗,他也不会阻拦他们。

也就是在这天夜里,保罗在广播中听到戈培尔一项安抚人心的报告:东部的局势虽然严重,但决无理由惊慌失措,元首的神奇武器即将问世,东方人将轻而易举地被击退。但是,保罗刚一关闭无线电,就隐约听到了隆隆的饱声。

第二天拂晓,看守队队长听到附近有机关枪射击的声音,便果断的作出一个决定甩掉俘虏,以免被俄国人或者中国人追上,不论是俄国人或是中国人,追上党衞军结果只有一个“杀死他们”,党衞军曾处决过中国战俘,所以报复就再正常不过了。

他赶到学校唤醒保罗,然后用德文写了一张条子。上午七点左右,保罗中尉把条子交给赫尔利。条上写着。

“由于中国重型坦克的逼近,美国军官们难以继续赶路,他们必须留在后面。”

“等中国人来了,我找他们借件武器,追上去,把你这个蠢货干掉!”

扔掉纸条,赫尔利一副的恨得牙痒痒的恨说着。表面上看去他似乎一副怒不可遏的模样,可实际上,摆脱了马茨却让他非常开心,中国人的到来无论意味着什么,自由离他们就不远了。在保罗匆匆穿起衣服时,带着几名战俘走过去的赫尔利走过去,拿掉了他的瓦尔特枪和账簿,“保罗,你要留下来。”

说罢,他让人给保罗穿起一套美国军官制服,包括内衣和军鞋,还发给他一个编了号的军人身份证。

“从现在起,你就是美军中尉乔治·马尔鲍尔。”

马尔鲍尔最近潜逃了。

“不要害怕!”

赫尔利安慰着惶恐不安的保罗。

“你一直待我们很好,我们会替你解围的,在这裏你就是美国战俘,很快你就可以和我们一起回美国。”

当然这是在中国人没有发现他是党衞军的前提下。接着他又召集美国人,让他们留在学校,并警告说,谁要是抢劫,就惩处谁,同时派人控制了整个村庄。

在这个时候,显然没有任何人会过问这些战俘,到了晚上,赫尔利上校和他的参谋人员在村子附近设了防。除了缴获看守们丢下的26支步枪和两挺机枪外,还有从当地老百姓手里收缴来的猎枪、手枪和匕首。

赫尔利把武器分发给美国战俘,至于意大利人,和意大利人打过仗的他知道,给他们枪也没用,并在村子四角设置了岗哨。在学校周围的民宅墙上。挖了枪眼,埋伏了机枪。这在期间,有好几批德国兵小分队被这支“深入敌后的盟军部队”打散了,吓跑了,顺便有几十名德国散兵被俘。

过了一个钟头,赫尔利、克雷格·坎贝尔中尉和保罗正睡在村长住所的三层楼上,被一阵炮声惊醒。赫尔利从窗子望去,只见十多辆坦克闭着灯隆隆地开过来。这些坦克不像是德国人的。三个人还没来得及穿好衣服,已经有人用拳头敲门了。门外有人喊话。

“他们讲的不是德语。”

“可能是俄语!”赫尔利的脸上露出了喜色。

“打开门吧!”

楼梯里响起了脚步声,保罗连忙大声叫喊了起来。

“这裏是美国人,美国人!”

门开了,几个俄国士兵朝他们冲了进来,然后用冲锋枪对着他们的胸膛。赫尔利用手指了指隔壁房间的门,俄国人终于理解了,把亚历克斯·贝尔坦,即那个懂俄语的法国浮虏,叫了过来。当这个小队的俄国指挥官得知他们三个都是美国人时,他笑了,并用讥讽的语调说:

“美国人怎么会走在我们的前面,先到东部前线来了?”

说着,他便把枪口贴紧了赫尔利的胸膛,就在赫尔利紧张地看着这个俄国军官时,他突然笑了起来,一把拥抱住赫尔利。

“好了!现在你们自由了!”

“自由了!”

躺睡在躺椅上的赫尔利想到三个月前,那个叫斯托维耶夫的俄国军官对自己说的话,然后又朝周围看了眼,空地里的盟军战俘们正在踢着球,这是他们发泄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他们虽然离开了战俘营,但是却被投入了一个由集中营改成的“临时看管营”,中俄两国并没有和美国达成战俘归还协议。

至少在协议达成之前,他们依然被限制在这裏,享受着所谓的“自由的阳光”。

“乔治,你觉得,中国人什么能和我们达成协议!”

“我觉得至少要等他们打下柏林,才有可能!”

穿着身美国军装的乔治早都忘记了自己原来的名字,现在党衞军的保罗中尉已经不存在了,只剩下了乔治·F·霍夫曼这个人。

这并不是他最初的名字,在遭遇俄国先前部队之后的第二,一架小型俄国直升机在附近一块空地降落,飞机上走下两个军官,索取村里所有等待归队的盟军战俘的名单。他们告诉美国人,与他们同一部队的十名美国军官。已经前往奥德萨准备遣返。其中有一个人叫乔治·马尔鲍尔,正是他们过去的看守兼翻译保罗冒名顶替的那个人。

而赫尔利立即给保罗改名为乔治·F·霍夫曼,下士,军人号码:0-1293395,并让他记熟他的新简历:曾在佐治亚的本宁堡就读,又到弗吉尼亚军官学校受训,后来在赫尔利的第109团参谋部服务,在里昂战役中被俘。

也就是从那天起,赫尔利不断地提问保罗,常常把他在梦中叫醒,要他背诵自己的履历表。但不管给他纠正多少遍,最初保罗总是说他是在本尼堡上的学,而在总三个月后的现在,乔治反倒想不起自己在本尼堡上学了。

“我听那些中国人说,他们在北方碰到了一些麻烦,停止了进攻,如果不打下巴黎,他们恐怕就不会进攻柏林!”

赫尔利将手中的信塞进口袋里,这是妻子和女儿寄来的信,虽然没有达成协议,但是中国人却准许他们给家人写信,只不过邮费却需要自理,他的第一封信,是用自己的毛呢军装,从一个中国士兵的手中换到邮票,然后妻子给他寄来了一笔钱。

钱在监管营里非常重要,根据人道主义原则中国人提供给每个人配给食物和基本医疗,但是烟、酒、邮票却需要用钱来的购买,更何况无论是军官或是士兵都需要额外的食物,就像小食堂里的那些欧洲风味的美食一样,那绝对比中国人的“杂粮饭”要好上许多倍,只不过和烟酒一样,价格非常高。钱的用处就显现了。

“长官,如果那样的话,这场不知道还会继续到什么时候,毕竟……”

乔治没有继续说下去,虽然现在已经适应了美国军人的身份,但在潜意识里,他依然是一名德国军人。

“打不到柏林,战争就无法结束是吗?乔治下士!”

身后的一个声音,让赫尔利和乔治两人一愣,回头一看,一名中国军官不知道什么时候站到了他们的身后。

“是……是的!长官!”

几乎每一次,只要一看到赵长荣的那双眼睛,乔治就会心中一种莫名的恐惧,似乎他早已经识破了自己的伪装。

相比于乔治的紧张,赫尔利显得非常镇定,他站起身看着这位临管营的最高长官。

“当然,打不下柏林,战争有可能会结束吗?”

“哦!如果是那样的话,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赵长荣的脸上挤出笑来。

“今天早晨,联军中央集群已经越过奥得河了!”

“什么?”

赫尔利和乔治两人同时一惊,只不过前者的惊是喜,至于后者嘛,恐是悲喜交加,联军越过奥得河意味着什么?无论是赫尔利或是乔治都非常清楚,这意味着中俄联军很快就会打到柏林。

“那么巴黎呢?”

惊喜之后,赫尔利突然反问了一句,即便是在临管营中,他也可以看到报纸上提到的巴黎噩梦,按照中国人的宣传,巴黎之所以遭受战争的毁灭,根本就是美国人和英国人的阴谋。

甚至于报纸上还不点名的怀疑发生在比利时与荷兰的破坏行动,可能是一些高唱着“反法西斯主义”国家的阴谋。

“巴黎!”

听到这个名字,赵长荣无奈地笑了下,中央集群突然越过奥得河,根本原因就是为了缓解北方集群可能遭受的压力,利用兵带柏林的态势,迫使德军不敢进行军事冒险,切断北方集群的后路。

“那座城市,我想美国人应该比我们更清楚不是吗?毕竟你们距离巴黎只有不到四十公里,而我们呢?距离却很远,我并不清楚那里发生了什么,但是至少有一点我是知道的,是你们!”

赵长荣的下巴轻轻一扬,似乎指着眼前的两人。

“巴黎的毁灭你们美国人需要负上直接责任。”

“谁知道呢?你们可以碰到麻烦,我们当然也会出现问题不是吗?”

耸耸肩膀,赫尔利一脸无辜地说道,他的确很无辜,因为他并没有参加这场静坐战争。

“更何况,连贝当都不心痛,为什么我们要过问呢?”

“贝当,贝当如果可以发挥作用的话,恐怕他早就向巴黎进军了不是吗?”

摇了下头,赵长荣替贝当可惜着,贝当是想保护巴黎,可是他的军队根本没有保衞巴黎的能力,他所拥有的法兰西国民军,不过只是一支装备着轻武器的保安队罢了。

面对英美的决定他又能做什么。

“是的,就像你们在波兰、捷克、匈牙利做的事情一样,他们又有几个人可以为自己做主?”

对于眼前的这个中国少校,赫尔利并没有任何恶感,他又笑了一下。

“不过!在你们越过奥得河的时候,我还是表示由衷的感谢,你们的行动将会结束欧洲的这场战争!”

“至少不会再有第二个巴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