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勇慢慢走回到了他空旷的办公室里,疲惫地坐了下来。来到这个时代有多久了?他自己几乎都忘记了。究竟是自己改变了这个时代,还是这个时代改变了自己?
门被轻轻地推开了,他的儿子李效挺走了进来。李国勇上下打量着他,自己的儿子穿着笔挺的国防军少校军服,肩膀上的一颗星星灿灿生辉。这身打扮,可比自己当年威风多了。
李效挺今年已经二十二岁了,李国勇忽然想起自己当初穿越的时候也就这个岁数吧?一转眼已经几十年过去了。
“你老子当年像你这么大的时候,都被那个老佛爷封为江苏巡抚了。”李国勇挥手让儿子坐下:“不过说句实话,我那个巡抚来得可有点不太光彩,是踩在维新党人的鲜血中爬上去的。光绪皇帝那双仇恨的眼光,我到今天还忘不了。”
李效挺以军人的姿态笔挺地坐在那,说道:“可是如果没有当年维新党人的鲜血,我们的国家也不会有这么强大。我始终认为这点并不是父亲的耻辱,反而是父亲最应该值得庆幸的地方,而这,并不因为您是我的父亲,更加不因为您的国家的元首我才这么说的。”
“这事过去很多年了,不说了。”李国勇笑了下:“不过你得明白,你这个少校并不是因为你在战场上立下了什么大功而得到的。其实你们这些新提拔上来的校尉级军官,都没有经历过战场的考验,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在我看来还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人。我知道那些军方的叔叔伯伯们都很器重你,但是我希望你牢牢地记住,只有战场上的铁血和刺刀,只有战场上的鲜血和死亡的洗礼,才能把你打造成一个优秀的军人。否则,光会书本上的那些东西,可不行!”
其实李国勇未免有点冤枉儿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才十几岁的李效挺就已经跟随着父亲远征战场。他曾经亲眼看到战争的残酷,亲眼看到那些在血泊中哀号哭叫的士兵……
不过李国勇担心的倒并不是自己的儿子,而是国家的军队。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在已经整整过去了六年,在这六年之中,虽然世界各国之间小的摩擦经常发生,但大型的战争却始终没有发生过。
而就算这些摩擦,中国也是以一种调停者的姿态出现。国防军和党衞军中那些新入伍的士兵,完全没有闻过硝烟的味道,完全不知道战场的可怕,他们狂热而有激|情,但他们却缺乏着某样东西。
自己手下的这支战无不胜的军队,是靠着一场又一场的战斗积累起来的,而要想永远保证队伍的战斗力,就必须充分补充进新鲜血液,而如何让这些新鲜血液保证最大的战斗力,是自己目前最关心的事情。
“父亲,这些我都知道。”李效挺不动声色地说道:“所以在我看来,您在次把我们拉到印度去,其目的恐怕也在于锻炼军队吧,不然,我想您不会将派出去的军队以新兵为主。”
李国勇微笑着点了点头,自己的这个儿子还是很善于思考的。
印度五国最近闹得有点不像话了。莫卧儿帝国最近连续对亚鲁纽曼王国进行武装挑衅,并于1924年爆发了最大的武装冲突。在这场冲突之中,共有两万多士兵,十余万平民倒了战争的血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