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绝路求生(1 / 2)

血荐中华 西方蜘蛛 1575 字 1个月前

王竞尧起身说道:“以铁残阳为左军元帅,顾斌右军元帅,分两路对隆兴同时攻击。朕自领军三万为中军,随时支援诸路,那四百门火炮也都交由两位爱卿使用!”

铁残阳和顾斌才应了一声,黎师皱了下眉头说道:“陛下,我总觉得在江西咱们打得太顺利了些,鞑子的战斗力也不应该如此脆弱,万一其中有什么阴谋,只怕我们应对不及!”

王竞尧笑了下说道:“鞑子连肚子都吃不饱,又能有什么阴谋?这次北伐,我等准备良久,万事具备,以有心打无心,因此这仗打得顺利些也不足为奇。”

黎师皱了下眉头,但却没有说什么,只是盯着地图仔细研究着。但按照目前的战局,鞑子也的确没有什么更好的应对办法,也许正如陛下所说的,汉军连战连捷,是因为经过了充分的准备才造成的吧!

其时隆兴蒙古元帅为齐脱必达,这人是蒙古军中赫赫有名的大将,早年就跟随在忽必烈的帐下东征西讨,屡立战功,他麾下四万蒙古士兵又都是由他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之师,彪悍骁勇,闻听汉军十余万大军兵锋直指隆兴,为确保隆兴之安危,他留侄子霍衍驼把守隆兴,自己亲自点齐两万蒙古士兵,三万新附军亲自迎战,准备在离隆兴六十里之地截杀住汉军由王竞尧亲自率领的中路军。而后转头迎击汉军左军,只要将这两路主力击溃,江西战局便会发生根本的转变!

对于齐脱必达的挑战,王竞尧非常重视,他也听说过这员猛将的威名,而且蒙古人的拦截之处为中路军必经之路,要想顺利经过,非击溃当面之敌不可,当下召见心腹如何才能突破蒙古人的堵截。

小将池文隆说道:“齐脱必达此来,兵锋甚锐,风头正盛,我军不可与之正面争锋,硬碰硬的打法其结果只能是两败俱伤。《孙子兵法》说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以小将的看法,陛下可以率主力以正兵当敌,与之两军对垒,堂皇列阵,取佯攻稳守之势,让齐脱必达以为我军是在以常规战法与之交锋。小将愿意带领一枝精锐,从西南深山密林之中,绕道到鞑子背后,以奇兵偷袭之。待我从敌背后发起攻击之时,陛下再挥师猛攻,前后夹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必能大获全胜!”

以前王竞尧虽然喜爱池文隆,不断给他进官,但总以为他还是个孩子,还需要多加历练,但这时池文隆提出的以正隐奇,出奇制胜的打法,王竞尧颇为称许,但他却不无担心地说道:“西南一带岭峻涧深,自古无行人之路,大军恐怕难以通过。”

“正因为此处穿山越涧,道路险峻,有些地方连飞鸟猿猴都为之发愁。蒙古人才想不到我军能从那里通过。到时大军只需化整为零,多带绳索软梯,只要能临机决断,这世上没有走湖通的道路!”池文隆显得十分自信地说道。

王竞尧想了会,点了点头,让池文隆自行在军中挑选五千精锐,自己却亲领大军迎击蒙古军队。

这裏是一片广袤开阔的黄土地,除了这裏那里偶然矗立起的一个个不甚高大的土坡和几道千百年来因洪水流泻冲出的深土沟,到处都是坦荡无垠的黄土地,这裏既不长庄稼,而且居然也没有树木,只有一些耐旱的生命力极强的小草和荆棘丛,在热风中挺立着瘦削而又倔强的身躯,给这片昏黄的世界点缀上一点点绿色。

这是一个古老的战场,一个可供大军团作战的天然战场。

王竞尧命令大军在一条南北走向,约有五六丈宽的大壕堑以东安营扎寨,分上、中、下三军,列成品字形阵营。并且在壕沟上面搭建了十几座临时木桥。进攻时人马可以由桥上通过,拆除后又可以凭沟防守。

每天到了深夜,王竞尧都派出数十股人马,去蒙古军营骚扰,也不求必胜,得手时,便斩杀其有生力量,纵火焚烧其粮草。一旦形势不利之时,立刻退回大营,待蒙古人追来,立刻以强弓硬弩将其射退。

到了白天时候,齐脱必达率领大军前来挑战,要与汉军刀对刀,枪对枪决一死战,但任凭他大呼小叫,骂不绝声,直喊到口干舌燥,王竞尧却深沟强栅,坚守营寨,拒不出战!

齐脱必达直气得暴跳如雷,那齐脱必达本就性烈如火,怎耐得住这种泡蘑菇似的打法,便率着一万人强行攻寨。当蒙古士兵漫山遍野,如汹涌的海水呼啸而来的时候,迎接着他们的,却是蝗群乱蜂,急风骤雨般的箭矢。那些箭矢拖着白色的箭羽,狭着尖利的哨叫,在陈河山的指挥下,像是长了眼睛,专往马胸人脸上射去。

兵卒、战马一排排倒下去,又一排排涌上来,那些侥幸冲到寨前的却被一条大壕沟迎面挡住。冲得急的,来不及收住缰绳,轰然撞入三四丈深的沟底,顿时颈折骨断,顷刻毙命。

就如此往来攻守,两军对峙了十日上下。齐脱必达不知道汉军葫芦里卖的是啥药。正在狐疑不定之间,却收到了王竞尧以长箭射来的战书,约定五日后列阵决战。

王竞尧的估计是,池文隆的奇兵,此时已经应该差不多饶到了敌人身后,用不了五天肯定会发起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