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那有能代表什么?”
“主公,传国玉玺可是我中华正统的标志啊。”王鑫真的很紧张。
哈大全笑道:“从古自今,得到过传国玉玺的人有多少,他们的结果又都怎么样。不用我说,你也知道吧。”
“知道。”
“一方玉玺决定不了什么,想成事靠的不是一块石头,而是人。”
“主公教训的是。臣知道错了。”
“别慌慌张张的,你叫密探们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把玉玺偷出来。”
“这事恐怕不容易。”
“偷不出来就放把火,替皇太极庆祝一下。”
一番商议,换来沈阳大清皇宫的一场大火。得知真相之后,皇太极差点气死。当下就要发兵攻打朝鲜,刘芳杰第一次站出来阻止了皇太极的冲动。
刘芳杰很悲痛的说:“陛下,我们现在打不过朝鲜。我建议,陛下带兵出喜峰口,攻打大明。”
皇太极看向刘芳杰,感到十分的意外。按照以往的经验,刘芳杰每次都会鼓动攻打哈大全的势力,这次竟然转性了。
“您真的建议我兵出喜峰口,不去攻打朝鲜。”
刘芳杰点点头肯定的说:“是的。我建议兵出喜峰口。”
“为什么?”
“因为明军正在清剿国内的叛军,边境兵力空虚,这正是我们出兵攻打大明的最好时机。”
“好,就按卿的建议办。”
五月三十日,清兵入喜峰口。
崇祯九年(1636)五月三十日,请太宗派多罗武英郡王阿济格等统八旗兵十万攻明。六月二十七日,阿济格兵分三路入喜峰口(今河北迁西县境内)、独石口(今河北赤城县北)。明巡关御史王肇坤拒战,兵败而死,明军退保昌平(今北京昌平),清兵再侵居庸、昌平北路。大同总兵王朴驰援,击斩一千一百零四人,俘获一百四十三人。
七月初,清兵入昌平。
崇祯九年(1636)七月初,京师戒严。崇祯帝急令内臣李国辅守紫荆关、许进忠守倒马关、张元亨守龙泉关、崔良用守固关。几天后,又命成国公朱纯臣巡视边关。五日,清兵会于京畿延庆入居庸关,十七日,清兵自天寿山后突现昌平城下,攻昌平城。降人内应,清兵陷昌平,明总兵巢丕昌降,户部主事王桂、赵悦,判官王禹佐、胡惟弘等被杀。
七月,清兵攻顺义。
崇祯九年(1636)七月,清兵入京畿,攻陷昌平后,又相继攻下良乡(今北京房山)、围攻顺义(今属北京)。明顺义知县上官荩与游击治国器,都指挥苏时雨等拒城守。城陷,荩与国器、时雨等皆死之。清军乘势,又攻下宝坻(今属天津)、定兴、安肃(今河北徐水)、大城、雄县、安州等近畿州县。
在刘芳杰的建议下,大明王朝又经历了一场灾难。
关内闹腾起来了。
刘芳杰找到雷尔生说:“现在关内热闹了,哈大全的注意力一定被吸引过去了,这正是我们出海的好机会。我们赶紧跑吧。”
雷尔生说:“先生真是妙计啊。”
喜欢血染大明请大家收藏:()血染大明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