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大败亏输的截教,一洲未得。三霄姐妹依然定居三仙岛,无当圣母落户于东胜神洲和西牛贺洲交界地翠屏山。
陆久门下三大弟子。闻仲定居天庭不提;杨戬携母亲碧瑶仙子和梅山六兄弟落户北俱芦洲青峰山;云中子则继承了他父亲留下的瀛洲岛。
除了各方练气士,还有亿万凡人被迁移至地仙界四大部洲。这些人凭借远高于四大部洲土着的文明,无可争议地成为世俗界的领袖。
短短二百多年发展,四大部洲大小国度林立。彼此之间,或征战不休,或相安无事,地仙界迅速繁荣起来。
封神过后,三百六十五位周天星君归位,天庭人才济济,一扫往昔萧条景象。一众星君在大战中多为殷商阵营,大致分为两股势力:一股为截教弟子,以赵公明为首;一股为殷商臣子,唯闻仲马首是瞻。金灵圣母隐居斗府,不问世事。
真灵封神者受封神榜节制,每日应卯,巡视周天星辰。肉身成圣者,对凌霄宝殿的命令,多是阳奉阴违,不理不睬。玉皇大帝自恃手下实力大增,一时意气风发,威临三界。帝诏所过之处,无不奉行。
在玉皇大帝睥睨三界地威势下,无数山精水怪,以及仙体未成的练气士被天庭招揽,任职山神、土地、河伯、灶君等小神。至此,天庭对地仙界的掌控严密到了顶点。
山野百姓多受这些牛毛小神的恩惠,几乎家家供奉。山神庙、土地庙、龙王庙……随处可见。各色人等供奉不绝,祈祷风调雨顺、家庭和睦、人丁兴旺等等。
各大教派中,只有佛教热衷于香火。他们需要海量地信仰,来构筑虚幻的极乐净土,掌中佛国。阐教、人教、妖教对于凡夫俗子的膜拜,皆不屑一顾。唯有大教兴衰气运,道统传承,才值得费心算计。
在凡人百姓……甚至是许多修炼者心目中,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就是三界最尊贵的神祗;西方佛祖,则是世间最强大的存在。
这种佛门和天庭二分信仰的局面,很快受到了威胁。各大教派迅速加入了争夺香火的行列。究其原委,引发这一切地,不过是一介小小星君。
这世间从来不缺乏天才。
殷寿,也就昔日的殷商纣王,被姜子牙封为天喜星,主掌喜庆吉日。
他从未修行过任何仙家法门,即便当年拜在闻仲门下,也只是学习治国之术,兵法韬略和帝王心术。
看着其他星君每日风来云去,殷寿心中说不出的羡慕,只是不好开口求教。因为他的昏庸暴虐,葬送了成汤的江山,连累无数将士战死沙场,甚至是他的老师闻仲。
无言面对昔日的老师、臣子,殷寿终日幽居于府邸。
凡人在喜庆的日子里,总是习惯祷告感激上苍,感激天神。命运注定了殷寿地不凡,因为他是——天喜星君。这个习惯,给他源源不断地送去了少许香火。往墨水中注入一滴清水,自然不会有丝毫变化。可是,如果换成了干涸地泥土,那就大大的不同了。
某一天,殷寿察觉到环绕周身地不知名能量。只因他浑身上下没有半点法力,故而能注意到着微弱的信仰。
殷寿立时大感兴趣,专心研究起来。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毫不气馁。他本就天资聪颖,经过十数日的研究,无数次试验过后,终于成功将一丝能量收入体内。
有了成果的殷寿兴致更高,日夜不休地吸取着信仰之力,足足持续了数年之久。当他停下来的时候,豁然发现,自己已经能够离地飞翔。
这一切,都看在时常关注着他的闻仲眼中。好奇之下,闻仲亲自来到殷寿府邸,详细询问了他修炼的整个过程。
殷寿见老师亲临,心中又悲又喜,五味俱陈。呜咽着一一禀明经过,无有丝毫隐瞒。闻仲听罢,沉吟不语,细细品味着其中的奥妙。
直到第二天,闻仲方才开口说道:“这法门中的奥妙,为师也不甚明了。你莫要急着修炼,待为师即刻去三十三天外,向老师请教过后再说。”
不复为君臣,香火之情犹在,闻仲便将殷寿重新收录门下。
听得闻仲自称“为师”,殷寿顿时跪地痛哭不止。似乎要将自己心中的悔意和委屈统统发泄出来。
闻仲好言抚慰一番殷寿,嘱咐他先去九天应元府等候。而后身化流光,直向三十三天外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