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毕利安躲藏处(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骨架运输机上并没有带满炮塔和动力装甲,还带了几个装运装备的集装箱——肯特其实并没有特意挑选运输机上带些什么东西,也没那个功夫让他去挑,他只是在机库里找了这架已经整备好了的,上了就能跑的——其实也不是他自己找的,是奈琪姐妹黑系统时帮他挑选的。

总之就这么耽误了差不多十分钟,疑似毕利安、维罗妮卡逃脱的飞机早就一头扎进海里不见了踪影。

而这时巨大的主力舰,或者说主力舰的一部分已经完全升了上来,海水还在哗啦啦往下涌着,明明离海面至少一公里了,看起来却依然仿佛贴在海平面上一样。

老板:“想不到我还有机会再看一次主力舰升空……”

大家都搭乘上动力装甲,然后挂上运输机吊架,这次则换蜜蜂来驾驶了。在往主力舰飞去的途中,众人开始聊天——众人使用动力装甲自带的终端机,搭建了战场局域网。

微笑:“怎么说呢……感觉没想象中的大啊。”

毒果:“嗯嗯,比我们的……要小?”

老板:“这个不一样,蜜莉忒斯号是在轨道通道失重环境里的,这个是在行星环境,大质量物体运动,其动能、势能、带来的引力效应,会造成星球自转乃至公转轨道的变动,进而破坏生态……所以像是这种放在星球上就是一块大陆,比平了能看出星球弧度的战舰,都是分成大量小段小段安置的……”

微笑:“啊!你这么一说,我也想起来了,我们那艘蜜什么号的,也是分了几段的,还专门在托尔图加外面停了一会儿进行组装。我还一度担心这么零零碎碎的,一个不小心,就被大黑洞吸进去了呢!”

对这个邱枫烈再清楚不过了于是简单说明了下:“是蜜莉忒斯号……拆分质量是其一,其二主要是为了贴合轨道通道的圆弧形状……你没发觉,我开出来的蜜莉忒斯并不是瓦片那样的一个弧啊。”

哪有外形是纯粹瓦片的飞船的?

“瓦片是?”结果微笑的疑问居然是这个,然后他自己就搜索到了答案,“哦,还真是,你直接说拱顶不就得了嘛!”

蜜蜂:“看上去没有防空力量?”

老板:“好了,闲话到此为止,我们到了,打起精神来!”

毒果:“……是座城。”

骨架运输机抵达了这个从海底升起,宽达二十公里,长看不到头的,不知道是主力舰哪一部分的,巨大金属“天空城”。

距离拉开,回眼看去,陆地上的星际通讯器建筑群果然没有任何升高趋势。看起来毕利安还真是没有考虑到羲俞昊直击毁灭星域的可能性,不然他一开始就直接在掩埋的战舰上经营他的阴谋不就好了吗……

而不在战舰上搞动作,恐怕也是因为太过敏感,毕竟有各种去武装化条约、和平公约什么的,毕利安也不能过早暴露。

动力装甲中,邱枫烈调整机体的取景设备,看着脚下飞快接近上升掠过的巨型悬浮物,高高看着其表面还真有点像座城。

这主要是因为那些四四方方凹凸而起的方块、矩形结构,造成的视觉效果——毒果生活的地方在空中看去,城市就都是这样林立的方块,唯一的区别就是这里没有街道,所有方块都是紧密贴合的,是方形的山脉。

这算是直观观察了近代、现代战舰内部结构。完全不需要人去维护、操作什么的,高智能、高自律化,战舰内部空间自然用不着什么人员通道、区域,截面完全就是一块拼接玩具一样,如同中华古代木工的榫卯一样,嵌合上即可。

想来蜜莉忒斯号也是如此一段段拼接好的,只可惜那时是处于黑洞引力范围内,无法进行外部光学观察,看着奈琪露蒂展示的全息示意图,完全没有现在这样来得直观。

而且“嵌合”也不是简单的物理拼到一块,这又跟现代制造技术,是从小往到加工息息相关,并不是把一个毛坯打磨成形,然后一部分一部分焊接到一起的古代建造方式,如果要一点点焊接组装,6500公里得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时间上的花费都相当可怕。

所有承重结构,也就是所谓舰船的“龙骨”,主装甲等等,都是提供十级基础物质,然后由“纳米机器人”,由小往大凭空生成一般塑形出来。

就如同再生奈琪露蒂的右脚一样,提供基础物质,然后医疗纳米机器电磁、力场控制它们,根据蓝图,变形成为跟原来一模一样的小脚丫子。

而眼前这个“城市”每隔一段空间,就会有个一个巨大的,足球场面积的方形结构物,那应该就是连接的龙骨,战舰的脊梁。

跟其它部分对接上之后,两截龙骨之间缺失的部分,会被重新生成,如同缺失的人体部位长回去一般……而制造现代战舰的纳米机器人,小到波波球,最大则可以大到一个太阳——星球级船坞。

在船坞制造区里,那真是从零开始,连续不断的漫长闪光之后,一艘崭新的战舰就被从原子级别“拼”出来了。

目前最大的星球船坞,就在帝国皇帝所在的行星系里做着轨道运转。

……之前就有讲过,这是一个人人凭着兴趣、爱好工作、生活、行动的时代,有人而且不止一万个,曾经想以人工模式制造出一艘战舰来……结果他们都只制造出了星系级的民用飞船而已。

这里碰到的技术瓶颈,最大的就是质量越大引力效应越大,如果存在连续的、大面积的中空空间,也就是人员通道,大质量舰船会自我崩溃——如果用现代制造技术还是可以支撑得住的。然而人工模式,就意味着要用“焊接”,即使是拿十二级斩舰刀原理的工具来“焊”,依然会产生接缝痕迹。

有焊接痕就意味着这里是结构薄弱环节,放大到舰船规模,那就是千疮百孔。即使古代钢铁造舰,也是能用整块钢板就用整块的。海洋航母飞行甲板,就基本是整块钢。飞机起降的巨大应力,对钢材屈服度有着严格要求,是材料科学的一道门槛,被称为特种钢材,属于战略资源。

而现代这种“特种钢材”就是九、十级材料,生产原理什么的都是公开的——战争了那么多次那么多年,这些都是公开秘密……但虽然理论知识大家都懂,但其中的工艺、技术却是只有国家级工业体系才能实现的。

从第二次新旧人类战争开始,所有战舰从里到外就是“天衣无缝”的了,武器系统又不存在古代的“炮管”结构了,因此看着红狐号的全景,手掌大的影像时,外观上感觉就像是一个魔法道具、法器、神器,完全没有战舰的感觉。

蜜莉忒斯号也是如此,外观难以用简单的几何形状进行描述。

建造模式上其实可以钻钻空子,你人拿着纳米工具去建飞船那也是“人工的”。但人工模式另外的一个瓶颈就大了——飞船得建得老大老大,主力舰别看只6500公里长,但里面却集合浓缩了相当于一个星球的工业系统。舰内光电站,每隔十公里就得有1到20个,具体视舰船立体结构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