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成章被刺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光复会和同盟会正是决裂并公开宣扬要弹劾孙文,同时支持章炳麟当大总统,南京局势瞬间变得动荡不安,原本就让财政问题搞得焦头烂额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此更是无能为力,别说准备北伐了,能不能继续维持现状都是个问题。
对此,孙文等人让伍廷芳等和谈代表进一步放松各种条件,尽快达成和谈。北洋代表唐绍仪也按照袁世凯的吩咐积极和谈,并迅速的就一系列问题达成了双方的决议。但是和谈的双方还有很重要的一条没有解决,那就是清帝的退位问题。南方自然是坚决要求清帝退位的,如果北边不答应的话那么和谈就无从谈起,到时候就算南方各省有意见但是依旧会组成联军北伐。总之清帝退位这一点上,不管是孙文还是黄兴或是宋教仁,甚至是各省都督陈敬云,蔡锷之流几乎都一口咬定要清帝退位,如果不退位的话就继续北伐,打到北京把溥仪拉下皇帝的宝座。
对于清帝退位这点上,袁世凯也是想的,并且一直在为此努力。从这一点上来说,袁世凯和南方革命党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想要拉清帝拉下马来,至于后续的权力斗争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不能混为一谈。
袁世凯同意,也就代表着北洋军同意,也代表着北中国的士绅富商阶层的同意。按照这样说来,南北和谈应该是没有什么分歧的了。
但是这和谈有时候并不是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就能独自决定的,这事还得清廷点头。而当清廷的权贵们听到要皇帝退位这种条件后是坚决不答应,尤其是良弼等人为首的年轻一辈更是组建了一个宗社党,号称用尽一切办法也要保住帝位,甚至不惜继续打下去。
清廷权贵的这种态度让袁世凯恼火之余也只能继续拖着,一方面是暗示前线的段祺瑞继续拉上将领上书请求共和,而另外一方面也让一干心腹大臣们不断的或明或暗逼迫紫禁城主动退位。
袁世凯甚至都想着,如果继续这样僵持下去的话,那么他就得命令北洋军从湖北撤军,然后在徐州前线也进行收缩,他就不信了到时候北京城里的这些人能不害怕。
袁世凯用着各种手段企图逼迫清帝退位,但是却没有用军事强行推翻满清。这解释起来也简单,做人做到袁世凯这份上,已经是位极人臣,下一步就是大总统了。权势到了这种地步,很多时候考虑的都是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比如名声。
反正袁世凯是不愿意让自己背上一个活曹操的骂名,所以拿枪逼着孤儿寡母退位这种事他不想干,至少暂时还不想干。
袁世凯有着诸多的顾虑,同盟会的人可就没有这些顾虑了,为了让这些满清权贵当中的顽固派闭嘴,他们用了最直接的方法:暗杀!
于是乎,在南方陶成章被杀了四天后,同盟会再一次干起了起家时期的老买卖,天津同盟会的彭家珍身藏炸弹于二十六号向宗社党的领袖人物良弼行刺,并以自杀炸弹的模式把清廷权贵中顽固派首脑良弼给炸成重伤,他自己也以身殉弹。良弼重伤连忙被送往洋人医院救治,可惜终究是没救过来,刚到不久医院就宣告不治身亡。成为了清末民初时期被暗杀的众多政治人物当中的一员。
良弼一死,满清权贵上下震惊,这个比他们听到陶成章死讯的时候还有震惊,尤其是那些顽固派们,更是痛心疾呼:“良弼一去,国亡乎!”
这下好了良弼这个宗社党的领袖都死了,剩下的那些宗社党成员也是害怕被刺杀不敢出门,偶尔有几个骂骂咧咧但是地位低说话也没什么人听,至于那些老一辈的权贵比如庆亲王一个月前就开始转移财产了,现在都已经把家财转移了个七七八八,家人也都送到了天津租界那边,他自己现在是不上朝,不问事,就等着什么时候天塌下来,自己尽到了保衞朝廷的最后一份责后就立马飞遁天津租界,有着富可敌国的家财,没了这朝廷他照样能活的滋滋润润,犯不着和那些命贱的乱党拼命。
宫外头如此,宫裏面的隆裕更是感受到了凄凉的气氛,重臣们已经不怎么来宫中商量事务了,偶尔来几个都是劝退位的,说什么保全皇家血脉。原本还有良弼那一群宗社党的人时常进宫,虽然只是空谈但是听着多少也是点安慰。现今良弼一死,宗社党瞬间崩溃,一连几日都没有人进宫,这还不算,就连宫里的太监宫女们都觉得大清已经要完蛋了,偷古玩书画出去变卖的一天比一天多,京城里的古玩市上天天都能见着往日绝对不能见到的宫中珍品。
再这一片凄凉的气氛下,隆裕也顾不上什么祖宗基业,也不管以前良弼等人说的什么顽抗到底了,妇人的小心思一起就想着,你们这帮子大老爷们都不保着大清了,难道还要我孤儿寡母去保吗?万一南边的党人北伐打到北京城下到时候自己岂不是更凄惨。
天地良心,黄兴的北伐军要能打到北京城人家早打了,还和袁世凯讲什么和谈哦!
眼见着那些帮子权贵大臣,贝勒王爷都不官这宫中的母子俩了,隆裕一狠心一咬牙就给袁世凯送了个口信,说是退位也不是不可以商量,只是这退位后如何安置,皇室地位如何,皇室奉养等问题如何解决到底是个什么章程!
袁世凯一听这消息,当即就是面上带笑,对徐世昌道:“看来太后她老人家已经是下了决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