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无法进一步取得战果的时候,那么就的好好利用目前的优势结束掉这一场战争,毕竟自己不可能一直都要在沿海诸省部署上百万的兵力用来防备日本随时的登陆作战。
就在陈敬云考虑着该怎么结束掉中日战争好腾出力来收拾苏俄的时候,鄂木斯克前线再一次爆发了激烈的炮战。
鄂木斯克那边中苏俄三方是打的相当激烈,由于双方都有着坚固的防御工事,所以这打起来单靠步兵冲锋是无济于事的,每当进攻之前都要集中大量的大口径火炮进行轰炸,鄂木斯克战争上几乎双方都在玩命一样把大口径的炮弹扔向敌军,炮弹的密度堪比一战时期的欧洲西线战事,剧烈的炮战使得双方都装备了大量的大口径火炮,其中的中国陆军第六军更是中国陆军里头唯一装备了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的部队,而且在交战中发现105毫米的轻型榴弹炮射程太近而不实用。
中国陆军中的105毫米轻型榴弹炮是仿制法国的105毫米轻型榴弹炮,射程只有六千米。当初中国陆军选择大规模装备这款轻型榴弹炮是因为这款火炮的重量够轻,只有七百多公斤甚至比75毫米的野炮都要轻。基于国内交通和地形缘故,陆军当时就是更注重于重武器的重量而非射程。
但是这种做法在国内战场上甚至朝鲜战场上都有用,但是在俄国却是行不通。因为东亚地区多山,交通也不好,火炮需要的是轻便型,射程倒是其次了。然而这种情况就不太适用于驻俄部队了,俄国尤其是鄂木斯克前线的西伯利亚地区是广阔的平原,对于火炮的重量并没有太大的要求,这也是俄罗斯国防军和苏军部队都继续大量装备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作为师级部队的支援火炮的原因,要不然中国驻俄部队里的第六军也不会装备了大量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了。
在国家军事委员会制定了1922年编制,要求将师属炮兵力量从以前的24门75毫米野炮和12门75毫米山炮改为都24门75毫米野炮和12门105毫米榴弹炮。而目前中国所拥有的制式105毫米火炮只有两种,一种是1917年式105毫米加农炮,这个105毫米的加农炮并不是师级支援火炮,而是配属炮兵旅所用的远程压制用炮,是从法国1910年式105加农炮上发展而来,射程达到了一万两千米,而重量也是高达两千多公斤。而配属给师级部队所用的乃是1915年式105毫米榴弹炮,这款法国105山炮的轻型榴弹炮因为较轻的重量在陈敬云统一中国之前就已经是进口了不少装备部队,随后又自造了不少。
现在1922年编制要求师配属105毫米的榴弹炮,那么陆军也就直接用这款火炮了,这款火炮在朝鲜战场上也是展现出了不俗的威力,能够快速的伴随步兵行动,所以虽然有着射程上的缺陷,但是对面的日本师级部队装备的41式75毫米山炮射程也没缺多少,所以这射程上的缺陷也就不是缺陷了。
但是面对上大量装备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的苏军时射程上没有优势,威力上也没有优势,而105毫米榴弹炮最大的优势轻便型在鄂木斯克战争上更是一点也发挥不出来。
所以驻俄部队已经是要求获取一款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师级支援火炮。
对于军队发展的这些事情,陈敬云向来是很关注的,甚至比一些具体的战役更为关注,平壤战役那么大的规模,陈敬云也只是问了问大概的经过后也就没有再多管多问了,打仗那种事情他向来是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这脑子不可能比得过那些成千上百的参谋人员和军官们的集体智慧,这些作战计划可不是一个人拍拍脑袋就能够决定的,而是经过了大量参谋人员的出谋划策才决定下来的。
而对于军队的发展,尤其是一些高新武器的发展方向,陈敬云依靠着后世的记忆有着更多的优势,他虽然搞不懂坦克是怎么造出来的,也不知道具体的坦克战术,但是他只要知道坦克有用那就行了,剩下的造坦克,甚至制定具体的坦克战术都是下面人的事情,用不着他操心。
现今驻俄部队那边说105毫米轻型榴弹炮不够用,而装备部那边也是在分析了俄国和国内的地形和交通后,也是得出了同样的结论,那就是适用于国内的装备不一定适用于北方寒带平原地区,因为有必要开发出新一款的师级支援火炮用于平原地区的作战。
得知装备部要开发新式火炮,装甲部队那边也是来凑热闹,说装甲部队装备的105毫米轻型榴弹炮也是射程不够。装甲部队里都是汽车甚至半履带式装甲车来牵引火炮,而且装甲部队的特性就注定了这些部队不可能用于山地作战,所以装甲部队也就不用太注意火炮的重量,装甲部队甚至都考虑装备105加农炮。
有了这些需求后,装备部也是开始决定研制一款师级支援火炮,当然这只是个开头,一款新火炮的设计到测试再到大规模服役是需很长一段时间的。
而在这之前,装备部也是采取了应急的措施,那就是加大一百二十二毫米榴弹炮的产量,并对沙俄的老款1910年式122榴弹炮进行再设计,以求提高射程和减轻重量。并以独立炮兵团的形式大量装备驻俄部队,作为前线支援火炮使用。
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鄂木斯克那边打的是越来越激烈,而中日之间的战争却是随着朝鲜战争的结束而暂告一段落,朝鲜失陷后,日本方面担忧中国部队登陆日本本土和台湾,所以日本海军是倾巢而出防备着中国登陆部队出现对马海峡或者台湾海峡,而原本预备派遣到朝鲜的部队也是被派遣到台湾以及部署到了日本本土准备进行防御作战。这个时候的日本人还不知道陈敬云根本就没打算过进行任何的登陆。
而这个时候,已经坚守了长达三个多月的旅顺也是慢慢呈现出了失败的迹象,旅顺要塞虽然坚固,让中国的第三军无法短时间内攻克,但是第三军的梁训勤也是没有硬攻,而是采取了大规模轰炸和爆破推进的方式。如此过程是极其缓慢的,但是随着时间的过去也是慢慢一点一点的撬开了旅顺这个乌龟壳,而当日本第二军在朝鲜全军覆灭的消息传开了后,旅顺的日军也是士气有些低迷。
当朝鲜战事结束后,沈纲把大批的重火力和兵力调集到了旅顺,使得梁训勤手中的力量大为增加,而随着爆破进度已经开始深入到日本防御核心地带,梁训勤是认为总攻的时机已到,在经过多日准备后,预备在九月二号对旅顺发起总攻,彻底攻克旅顺。
然而就在全军上下都等着第三军对旅顺发动总攻的时候,日本那边却是传来了一个惊人的消息!
九月一号,日本关东地区爆发大地震,大地震不但造成了大量的房屋损坏和财产损失,更是让数十万日本人伤亡,不但有着这些平民的伤亡,就连日本海军在船厂改装以及新建的数艘主力舰都是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这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说实话死的人还没有朝鲜战役里死的日本军人多,但是两者造成的影响却是天差地别的,日本陆军在朝鲜战役里虽然损失了十几万人,但是除了让国内谴责和国民们咒骂外,实际上并没有太大地影响到日本的国内形势,然而关东大地震虽然死的人也才十万左右,总死伤连三十万人都没有,但是对日本国内造成的却是无比的震动,让原本就已经败坏无比的日本国内经济更是雪上加霜。
更重要的是,现在日本还在和中国进行着战争,这一场关东大地震也是让日本的战争潜力受到了极大的破坏,是全力救灾恢复国民经济还是硬着头皮继续打下去?这是一个摆在日本军政大佬面前的一道选择题。
日本关东爆发大地震的消息传到了国内,上海申报用四个大字的标题表明了此时此刻国人对日本关东大地震的态度:“天佑中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