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域广阔,相应的部队驻地也是天南地北那里都有,南边的一直远到海南岛,乃至南海上的部分较大的岛屿上也有少量的驻军,这些南海上的驻军自然是天天被太阳晒着被海水泡着。
西部的川藏地区也有着不少的部队驻扎,这些部队的士兵们都要忍受高原反应。
而在西北地区的哈萨克斯坦地区以及鄂木斯克地区不但有着大批步兵,同样还有着众多的骑兵和装甲部队,中国的装甲和骑兵等机动力量除了部分部署在东北以及华北地区外,剩余部分基本上都是部署在哈萨克斯坦以及鄂木斯克地区了。其中鄂木斯克地区地处极北地区,每年的冬天可都是零下数十度的,这裏的严寒对于当地驻军而言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由于南部和北部地区都有着庞大的驻军,所以中国的后勤供应上一直都是多样性的,对于部队御寒的衣物甚至烈酒可都是储备的极多。而由于常年驻扎俄国极北地区,所以对于如何进行冬季严寒条件下作战,中国陆军也是深入研究了十几年,可以说中国的驻俄部队对于冬季作战的技能丝毫不弱于俄罗斯国防军以及苏俄红军。
如此的中国陆军面对东北地区以及朝鲜地区的冬季作战,自然是没有太大的问题,部队的御寒衣物以及冬季作战的其他装备都是提前配发了下来,哪怕是最先入朝的第四十七师的士兵们也是人手一件白色披风,这种披风并不是用来御寒的,而是用来当迷彩服所用,套上这么一件披风后,趴在雪地里敌人就很难发现了,而这种装备还是驻俄部队那边开始装备的,后来由于东北地区的部队也是面临着雪地作战的情况,所以也是给东北以及蒙古等北方地区的部队都是准备了不少。
如此,朝鲜安州东北八公里之外,一队两百多人的部队正悄无声息的行走在雪原上,队伍的前头是那三十来个朝鲜人,他们虽然穿着不少,身上也背着枪支、腰间挂着手榴弹,但是这全身上下的装备和中国士兵就没发比的,中国士兵们穿着的是统一的棕绿色的冬季作战服,外头还披了件雪地作战披风,脚上穿着的是长筒作战鞋,头上戴的是1923年中日战争期间才开始装备的钢盔,而身上的装备除了标配的1916年式步枪外,还有木柄式手榴弹,弹夹,水壶等一系列单兵装备。
甚至不少士兵还装备了自掏腰包购买的1911年式手枪(元年式手枪,美国M1911),这款手枪乃是中国军方唯一正式列装的手枪,不管是军官还是炮兵、机枪手都是装备这一款步枪,当然一些军官们由于个人喜好问题会装备自购的手枪,不过这子弹就得他们自己解决了。虽然军方不给普通士兵配发手枪,但是多一把枪多一份安全,所以很多士兵都会选择自掏抱腰买上一把M1911年式手枪带着,虽然绝大部分时候都用不上,但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啊!
和这些全服武装的中国正规野战军士兵比起来,这些朝鲜游击队自然是寒酸无比,不少朝鲜人看着旁边这些中国士兵的装备都是大流口水,那些单兵个人装备还不算什么,但是那些机枪和迫击炮则是让他们看了羡慕不已。按照1922年编制,中国的正规野战部队里,每个连都有着三门60毫米的迫击炮以及九挺轻机枪,这等连级火力放眼全球,那也是一流水平了,更不要说王上尉的这个步兵连还得到了营部派遣的两挺重机枪的支援。
虽然这支步兵连的火力放在中国陆军里头也就是轻装步兵连的水平,但是对于连重机枪都没见过多少的这些朝鲜游击队来说,那已经是重装部队的水平了。
这两百多人了约莫半个小时后,才在一个山头下的林地停了下来,而在这片小林地的南方,则是一片开阔地,而开阔地之外则是宽阔的清川江。
很快,潘中尉就是带着人和那些朝鲜人一起把藏在岸边草丛林地里的那些小木船给陆续抬了出来。
这个时候,王上尉心情有些紧张地看着正在准备渡江的部队,心中暗自祈祷着,这个时候可不要出现什么日本人,要不然这前后的努力可就白费了,他还指望着这一战能够立下功劳,为自己捞上一枚勋章呢,他要求也不高,白银双剑勋章估计是没啥指望了,但是青铜双剑勋章总得捞上一枚吧。
只要立下了功劳,获得了勋章,那么对自己以后的从军之路而言是好处非常大的,再熬多几年晋升少校应该是没有问题,再混多个十几二十年到上校军衔退役也不算太难的事情,至于能不能当上将军,那就要看以后的运气和机缘了。
而现在来说,就是要立功,然后朝着校官的方向而努力,他知道,自己和那些权贵子弟不同,自己和他们虽然说都是武汉军官学校毕业,但是那些人晋升速度远远不是自己能够比较的,他这一届同学裏头,晋升为上校的已经有好几个了,恐怕这一次大战过后,冒出一个将军来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而他自己呢,出身于河北保定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乃是保定市政府里的一个科长,虽然在官场里混,但是大半辈子也只混上了一个地级市的科长,这辈子算是没有继续往上爬的可能性了。如此家庭出身的他比起那些穷苦家庭出身的虽然要好很多,但是绝对也和大富大贵扯不上什么关系。
这样的家庭自然不可能给他带来什么助力,从军之路就只能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