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风云际会(1 / 2)

新纪元1912 无语的命运 1592 字 5个月前

上海租界的鸿运茶楼,是一座并不怎么显眼小茶楼。

不过这座茶楼的生意一直都不错,不仅是许多旅居上海的老广们喝早茶的地方,同样也因一些特色餐点,吸引了不少他地客人。

而在过去一个多月间,这鸿运茶楼的生意显然比过去更好了,原因无他,就是因为这地方有戏匣子,戏匣子故名思议,就是能传出戏声的戏匣子。

那戏匣子被鸿运茶楼的老方放在柜旁梁柱木盒内,戏匣子差不多有四块砖大小,黑色的人造象牙外壳,正面部分蒙了一层洁白闪亮的铝皮,然后又红色的指示针,看起来很漂亮,那里头传出来的声音,甚至比那唱片机还清晰、洪亮。

清晨时,吃着早点听着戏,会让人整整一天心大好,就是晚上劳累了一天,来到这鸿运茶楼,点了些餐点,听上一段戏之后,浑身的疲惫顿时消失地无影无踪。

悲壮激昂的河南梆子、平缓流畅的评剧,有时也会有京剧、黄梅戏、苏剧,甚至有时候还能听到洋音乐,可以说,这戏匣子远比唱片更精彩,而且时不时的还会有新闻,这可不就连买报纸的钱都省了。

“嘿,衞爷,您来了!”

一见着熟客,老方便连忙招呼起来,

“老方,今个演什么戏啊!”

“嘿,衞爷,您可是来配,再过袋烟的功夫,就上黄梅了,那可是名家唱的……”

“哟,那我得饱饱耳福!”

由不得老方不客气,虽说现在生意不错,可他却知道,现在这上海滩,一天可是能卖几十个戏匣子,当初自己这之所以有戏匣子,还是在德华读书的儿子从连云港带来的,那会刚一弄出来,这生意可是热闹了好一阵,可好景不长,现在有几家酒馆、茶楼没那戏匣子。

一个戏匣子30块钱,是贵,可客人多了,几天的功夫可不就挣来了。

“叮……”

又是清脆的报时声,听着那报时声,有几位客人便是一笑。

“听,连云之莺要讲话了!”

更有几个年青满面尽是神往之色的坚耳倾听着,打从有了戏匣子,随着戏匣子传来的恐怕要就数那“连云之莺”了,人家那声音美的……

“现在时刻,中原标准时间7点整,下面为您插播一条特别新闻!”

“特别新闻?”

原本不应该是先听十分钟的戏嘛!在熟悉连云电台广播的老人们看来,这可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昨日,经淮海经略使府外事长顾维钧先生与德国驻华代办马尔参先生会谈,德国于民国三年8月24时0时0分,正式向中华民国淮海经略使府移交胶澳,同时放弃……”

什么!

原本对新闻没什么兴趣的众人听着这报道,无不是为之一惊,他们中甚至有人被惊地站起身来。

“……淮海经略使李子诚先生就接收胶澳一事發表全国通电……”

“号外,淮海经略使李通电全国接收胶澳”。

此时,已经不再需要卖报人的呼喊声了,一大清早,随着京城那百多间有戏匣子的茶馆里传出的特别新闻,人们已经知道了这个新闻,可是在这个时候,依然有人争抢着号外,似乎是他们想从那号外上的通电全文上找出一些什么。

在通电上他们找到了一些内容。

江苏陆军第三师已经进驻胶澳,就在他们知道这个消息之前,胶澳已经由德国人的殖民地变成了中国的国土,前德国胶澳总督已经乘上火车,准备前往天津德租界。

“八嘎!”

在日本公使馆内,收到电报的日置益大声喝骂道。

从驻青岛领事馆发来的电报中才知道中国接收胶澳的他,甚至还没有京城的茶客们听说的早,而让他恼羞成怒的却是——那个袁世凯竟然像耍猴子一样把他给耍了。

若说那是淮海经略使的“个人行为”,他绝对不信,对于在通电里的解释什么中央为难,地方自当为国分忧,在他看来根本就是笑话,如果没有袁世凯的支持,他怎么敢,怎么敢挑战日本,连袁世凯都不敢,他……

“备车,我要去见袁世凯!”

“这可怎是个好啊!”

作为大总统的袁世凯,比旁人早知道一会,但也不过是凌晨四点多才知道这个消息,等过他回过神来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

该怎么办呢?

又能怎么办呢?

从接到连云港发来的电报之后,他整个人就一直在思索着这个问题,即便是把那些幕僚阁员们请过,大家依然是理不出任何头绪来。

“这李致远也忒大胆了!”

“胆子大了才好,这日本人为什么敢这么待咱们,还不是因为……”

“要是日本人强攻青岛怎么办?”

“怎么办,和他们打!”

“你说的简单,怎么打,拿什么和日本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