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以拳迎夏(1 / 2)

新纪元1912 无语的命运 2614 字 5个月前

战场总是以其瞬息万变的战机变化而让人对其敬畏。滑铁卢战役时,因为拿破仑浪费了争夺战略主动权最关键的7个多小时,最终导致了法兰西帝国的覆灭。

战机稍纵即逝,在瞬间万变的战场上,对于战机的把握,往往意味着着一场战役的胜利或者失败。

看了韩武发来的这封请战的电报,蔡锷立即意识到他和徐树铮原本制造的计划无法实施。原本按照他们的计划,无论是佯攻也好,助攻也罢,远征军都会像模像样的打上一仗,不论结果如何,总要打一仗,然后再用一些借口,把今年的战事结束掉,随后用半年的时间,在法国完成远征军的整合,至少完成远征军军级部队和军团的组建,以备明年春季作战。

但是现在情况已不允许了!

准确的来说,德军第17军的仓促撤防,使得德军前沿出现一系列的缺口和防御间隙,而这正是远征军一直以来,所苦苦期待的战机。

从1914年8月4日德国第一集团军和第二集团军进入比利时到1914年11月第一次伊普雷战役结束,连续几个月的激烈战斗让交战双方疲惫不堪。马恩河战役结束后,西线战场就形成了胶着对峙的局面。在你来我往的攻防中,双方都尤其加强了防御。交战双方纷纷深挖堑壕,加强掩体,设置带刺的铁丝网,以构筑固定阵地。

最初双方的堑壕就是草草挖出来的壕沟,但是随着战争的发展,指挥人员和后勤力量也深入到堑壕里,进行指挥和补给。因此,堑壕被不断地加深加宽,防御体系变得越来越发达。到第一次伊普雷战役结束时,从瑞士边界一直延伸到大海的六百多公里长的战线上,横亘着一条布满堑壕、隧道、掩蔽所和铁丝网的坚固防御线。

堑壕网的出现使得作战越来越有利于防守方,阵地之间荒凉的无人地带,被无数黑洞洞的枪口虎视眈眈地瞄准着,攻击部队只要出现在无人区,对方战壕内的敌人就能清楚地看见,那些埋伏在防御工事后面的机枪手就像狂风扫落叶一样,将进攻士兵的生命轻易地夺走。因此,夜晚成了工作时间,白天则被用于休息和恢复体力。

而英军在1号进攻时的六万余人的伤亡,更是再清楚不过的提醒着人们一个事实——堑壕和机枪彻底阻止了步兵的冲锋。

对于远征军而言,从派出直到现在,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成为列强手中的炮灰,也正因如此,徐树铮方才会千方百计的利用法军将领的一些微妙心态,避免联军拿着远征军当炮灰用,可是……拖,能拖到几时?

而且在另一方面,国家渴望着远征军能够扬威异域,不仅仅只是一场小规模的战役,而是在一场战役中发挥出决定性的作用,通过让整个世界为之侧目的军事行动,获得某种程度上的认可,从而为国家争取战后地位铺平道路。

换句话话而言,不论是否愿意成为炮灰,最终,远征军都需要用自我牺牲为国家的未来铺平道路,现在,在法国有十四个师、近三十万远征军,按照最坏的打算,最迟明年春天,远征军就会发起一次战役,即便是用人肉去堆,也要堆出一个让世人侧目的胜利来。

而现在,从刚刚收到的这封电报中来看,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摆到了远征军的面前,如果能够抓住这个机会的话,也许……血可以流的更少一些。

是抓住,还是……

答案已很明确……蔡锷清楚地意识到:决定远征军未来的时刻就要来到了……

早饭后,天已大亮,可是挂着厚厚窗帘的作战会室内里依然黑黝黝的。蔡锷正就着电灯查看联军根据情报和航拍照片绘制的德军防御地图,作战处长丁子茂走来,他交给蔡锷一份电报:

“长官,前指又发来一份电报。”

蔡锷接过电报一看,韩武在电报中要求远征军司令部把侦察机派出去,以确定敌纵深的敌情分配,看来韩武……和他想到一块去了!

放下手中的电报,蔡锷抬头看着丁子茂,这个江苏陆军参谋部出来的作战处长说道。

“噢,立即请徐参谋长过来,要快!”

几分钟后,徐树铮来到了这间作战室中,待他来到作战室后,蔡锷就立即把情况和电报和他勾通了一下,随后看着他说道。

“怎么样?又铮,你觉得这个机会如何?”

“机会,是个好机会!”

机会,有比现在这个机会更好的机会吗?这次是第一次,在欧战爆发两年之后,联军第一次有机会将从堑壕战的泥沼中解脱出来。趴在地图上,徐树铮只手拿着铅笔,随后在地图上划了一条线,似乎是在脑海中勾勒着战役的规划部署,慢慢的他的神情变得越发地凝重。

“如果能抓住这个机会的话,咱们就能用咱们熟悉的方式进行一场战斗,而不是成天窝在堑壕里,在那里拼消耗!结果拼来拼去,咱们除了防御,什么都没有学会!”

学习,这次来欧洲打仗,他们就是抱着学习的念头来的,可是除了挖战壕,直到现在,他们又学会了什么?当真打起堑壕战来,远征军甚至还不如英法军打得得心应手,对于中国远征军而言,他们有自己的习惯,有自己的战斗方式。

“三个师,估计在十号之前,咱们能投送过去的只有三个师!今天能投入一个师过去,可能都有些困难。”

现在最佳的突破口被法国人发现了,而且法国人正在错失机会,虽说在还有一些防御间隙,可那些间隙太过狭窄,并不适合兵团突击。

“如果分点突击呢?长官!”

这时丁子茂倒是在旁边突然插了一句话。

“哦,把你的看法说来听听!”

虽说对自己的话被人打断了心下多少觉得有些不快,但知道这件事关系甚大的徐树铮还是抬头看着丁子茂问道。

面对这两位将军的视线,丁子茂点了点头,表情有些局促。他是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能够出任作战处长,实际上是势力博弈的结果,表面上看似铁板一块的远征军,从组建直到现在,都存在着种种势力博弈,而其中很多军官的职务往往都是势力博弈的结果,他是、徐树铮也是、就连蔡锷亦是如此,尽管作为作战处长,和两人早就非常熟悉,但是丁子茂对某一个问题的看法还是第一次,并且他深知此事关系重大,因此神情不免紧张,甚至开口讲话时嗓音微微颤抖着。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只把目光局限在某一个防御间隙,远征军从组建至今,都从未进行过大兵团作战的配合,相比于軍团级会战,我们更擅长的是师团级作战,而现在,我们的正面之敌,应该是德军一线的8个遭受重创的师,他们正在仓促撤离战区,再考虑到德军的换防部队可能在3-5个师左右,这应该是第二集团军手中最后的预备队,如果我们将索姆河一带的德军前沿视为整体的话,那么就是一个不可攻克的防御堡垒,而现在,在这、在这……”

丁子茂接连在地图上划下了多个图点,那些图点无一例外的都是侦察部队发现的从数百米到公里宽的防御间隙。

“总之,德军的整体堑壕防御体系已经因17军的苍促撤退被局部瓦解,这意味着,原本的长蛇被切成了数截,当然,如果我们像法军一样,错过战机,这长蛇会迅速长成,可假如我们要是从这几个点,调动三至六个师猛的一下插过去……”

在说话时,他拿着双手比划着互相交插着。

“这样,第二集团军的预备队就会被分割成多个互不联系的据点,而考虑到德军第十七军业已遭受重创,否则德军统帅部不会冒着防线崩溃的局面命令后撤防,而其亦不会如此仓促的撤离,所以,至少在德军统帅部调动新的预备队之前,第十七军根本不可能对我们形成有效的防御,因此,在对其预备队实施分割的同时,我们可以调动六至八个师果断的朝德军第三阵地突破,并形成迂回包围的态度,以一计漂亮的左勾拳结束这场战役……”

在丁子茂提出他的看法时,无论是蔡锷还是徐树铮都惊讶了,从丁子茂的计划中,他们看到的是一场规模空前的赌博,和韩武提出的趁机推进十几公里不同的是,丁子茂是想在索姆河打一场“色当式”的战役!

对于远征军来说,这完完全全就是一场赌博,一但展开这个计划的话,那么意味着在未来的一个月内,远征军不仅需要投入现在的十四个师,就连正在海上的三个师亦将作为预备队,这是一场豪赌,而更为重要的是这场豪赌还有其它很多不确定因素,如果……

“咱们可没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

又点起一支烟,吐出这句话后,蔡锷注视着丁子茂,这位甚至连振武学堂都未读完的家伙。

“没有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是不假,可,不打,永远都不会有……”

丁子茂急促地说着,不由自主地抬手抹了一下额头上沁出的汗。

“当初我们在胶澳和日本人打仗的时候,甚至连师级演习都没进行过……”

“那是防御……”

徐树铮有些不耐烦随口说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