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洪基哈哈大笑,拿着小刀,拔刀出鞘,在空中比划几下,斜着眼望了耶律燕哥一眼,笑道:“说吧,燕哥你送这么名贵的宝物给朕,想要朕赐你什么?”
耶律燕哥谄笑道:“陛下说笑了。陛下富有四海,做臣子的只愿陛下万寿无疆,哪里还用得着别的什么?这些东西,其实是魏王耶律乙辛所贡,魏王说这些东西非人臣所应当有,只有陛下才配得上,因此特意托臣贡上。”
“好、好!”耶律洪基笑道,“难得他有这份心思。”
耶律孝杰趁机道:“魏王对陛下的忠心路人皆知。当年重元作乱<span class="notetext" data-note="耶律重元之乱,发生在辽国清宁九年秋七月,宋仁宗嘉佑八年。当时耶律洪基在太子山,皇太叔重元与儿子楚王等人作乱,犯行宫。当时耶律乙辛为赵王,与叛军战有力。后因功晋魏王。"/>,魏王披甲执刃与逆贼格斗,已可证其忠节。这次罢为中京留守,魏王亦毫无怨言,只说恨为小人构隙,使君臣有间。魏王起于贫贱,富贵全赖陛下赐予,又何曾敢有二心?”
“孝杰说得有理。”耶律洪基叹道,“乙辛的忠心,朕是知道的。明日便让他复任北枢密使吧。叫他暂时留在中京,好好辅佐太子。”
“陛下圣明。”耶律孝杰与耶律燕哥顿时喜笑颜开,齐声拜贺。萧忽古恶狠狠地瞪了对面笑眯眯的萧十三一眼,悄悄退出帐外。
萧忽古出来后,围着金帐巡视一圈,见左右无人,纵身闪入一个帐篷中。帐中两个侍衞正在喝酒,见有人闯进来,唬了一跳,慌忙抢过炕上的兵刃戒备。萧忽古皱皱眉,大步走了过去,笑道:“阿萨、剌葛,有酒没?”
二人这才看清楚是萧忽古,连忙放下兵刃,笑道:“原来是萧大人,正有几袋美酒。”
萧忽古走到近前,抓起一袋酒,低声道:“皇上要让魏王复职,留守中京辅佐太子。”一面喝了两口,高声笑道:“果然好酒,可惜还要值日,我先走了。”
阿萨与剌葛会意地点点头,一起将萧忽古送出帐外,躬身道:“送萧大人。”
萧忽古出得帐来,正待返回金帐,忽然瞥见帐角微微抖动,再望夜空,却无一丝风意,他心中一动,朝阿萨、剌葛努努嘴,二人立时会意,忽地往两面窜出,直抄帐后。二人方动,便见一个身影从帐后逃出,萧忽古冷冷望了身影一眼,忽然拔出兵刃,大吼一声,掷向黑影。但听“卟”的一声,黑影倒在地上。萧忽古快步上前,翻过黑影的身体,见他一息尚存,连忙弯了腰,厉声问道:“是谁派你来的?”
那人却瞪着萧忽古,却不答话。萧忽古正待再问,便听阿萨在身后低声道:“萧大人,有人来了。”萧忽古脸一沉,抓起刀柄,猛地拔出,反手一刀,便把此人的头砍了下来。也不管血溅得满身都是,一手持刀,一手提着头颅,大步往金帐走去。阿萨与剌葛连忙紧紧跟在他身后,一道往金帐而去,任由那些闻声而来的侍衞去处理尸体。
守在金帐外的萧十三见萧忽古如此模样走近,心中一惊,正要拦他,却见他手中人头形状,不由惊唤道:“这是蒲哥!”
萧忽古一怔,问道:“你认得此人?”
“他也是护衞,最近方调进来的。”
“原来如此。”萧忽古点点头,冷冷道:“他在金帐后觑视,我到阿萨、剌葛帐中讨酒喝,正好看见,追他不住,被我掷刀砍了。”
萧十三愕然道:“他怎会做出如此行径?”
萧忽古双目瞪圆,勃然作色,厉声道:“怎么?你以为我撒谎?”
萧十三知道萧忽古勇猛过人,怒则杀人,心中先怯了,哪敢再和他争辩,连忙放下脸来,笑道:“谁不知阿斯怜是我们契丹人中的英雄?小弟绝无此意,绝无此意。”阿斯怜是萧忽古的契丹字。
萧忽古脸色稍霁,将刀和头颅递给阿萨,进帐禀报。
耶律洪基正在喝得开心,见萧忽古满身是血走了进来,心中一惊,以为哪里造反了,顿时连酒也醒了几分,坐稳身子,厉声问道:“阿斯怜,怎么回事?”萧忽古躬身禀道:“护衞蒲哥觑探金帐,意图不轨,被臣给杀了。”
耶律洪基听说不过是一个侍衞不轨,立时放下心来,笑道:“这等小事,杀了便杀了。”
“陛下,臣以为但凡谋反行刺,必有同谋……”
耶律洪基摆摆手,不以为然地笑道:“区区一个护衞又怎敢来行刺朕?无非是来刺探点隐秘罢了。杀了便是,不必深究。朝中有多少人想知道朕说了什么,是怎么想的?朕可杀不完。”说罢,有意无意望了耶律孝杰、耶律燕哥一眼。
萧忽古心中一凛,这才意识到,这个皇帝虽然纵情酒色渔猎,不太把百姓朝政当回事,但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聪明人。他不敢再说,连忙答道:“遵旨。”
耶律洪基笑着倒了一杯酒,放到案上,笑道:“阿斯怜,你忠心耿耿,便赐你御酒一杯。这个金樽,也赏了你吧。”
“谢陛下。”萧忽古大步上前,接过酒来,一饮而尽,将金樽揣在怀中,退出帐来。一阵夜风刚好袭过,他竟不禁打了个冷战。他的父亲,本来是太子耶律濬的亲外公枢密使萧惠的旧部,当年辽帝亲征元昊,他父亲触犯军法,是萧惠念在他是随自己征回鹘阿萨兰的旧部的情分上救下。其后萧忽古跟随招讨使耶律赵三,因为勇猛过人而名闻三军,耶律赵三将爱女嫁给他,皇帝又手诏擢为护衞,宠信无比——当时萧忽古绝对想不到,自己会如此之深地卷入到宫廷的政治斗争中。但无论如何,自己的岳父耶律赵三已向皇太子效忠,自己的父亲又受萧惠之恩,兼之自己几年的护衞生涯中,随眼可见皇帝的昏庸、太子的贤明——最重要的是,萧忽古认为,帮助太子,不等于背叛皇帝,而是对皇帝的另一种忠心。因此萧忽古在岳父的劝说下,很自然地在皇太子与魏王中,选择了皇太子。
但今天晚上,萧忽古突然觉得,自己的皇帝,也许并不是那么好糊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