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就这样得道了。
他的壮举,将会持续激励无数人,他的道统,也会不断地在华夏大地之上发散。
而在灵霄宝殿,此次朝议也算是“圆满结束”,玉帝宣布退朝,众神各自归去。
很快,灵霄宝殿之中,唯有老君与玉帝两人尚在。
两人心照不宣,都没有离去,也都隐约知道对方心中想的是什么。
半晌后,玉帝先开口道:“今孔子立礼于人道,虽尚无人敢去效仿,但想来总会有后来者。请问道祖,若当真有斯人,届时,要如何应对之?”
老君目光平淡,并没有丝毫神动,道:“人道渺渺,能立于天地之间,亦大造化也,与天心相合,未必是一件坏事,望陛下深思之。”
玉帝闻言,沉默良久。
良久后,他点了点头,道:“如此,便看一看也好。只是,过刚易折,为了避免良莠皆焚,希望这把火也不要太旺盛了。”
……
……
苏寻骑着白牛,出了鲁国。这一次他见了孔子,内心的道已经逐渐清晰。
他的道不是天道,也不是人道。他的太极,是介于天与人之间,存于天与人之中,包含天与人的道。
既有天,也有人。更有超出于天人之外的“大势”。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苏寻已经能知道了自己的道在何处。更知道,这无名古碑之上要刻下什么字了。
只不过,他还需要一个契机。
这个契机,便是“人”。
想要立人道,总归是要借助于人的。而苏寻自幼便西出函谷,直到如今回来,虽然天下或许还有听闻过“苏君子”的名声,但也绝对达不到能够与孔子相比的程度。
更不要说,是理解苏寻的“道”了。
原本这个契机,说难不难,但也不容易。要是让苏寻自己去做的话,至少也需要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且天地之间有规则,有限制,苏寻即使化身,也难以将一个道统长久的为续下去,说不定反而会让他深深地困溺于其中。
但是现在,恰好,这个契机就摆在苏寻的眼前。
那便是,尹喜!
在如今这个时代,关尹子的大名,绝不在孔子之下。甚至,犹在孔子之上!
他一生传播道德,也将老子的“造化大道”带到了南瞻部州,扩散到了人族之中。虽然,曲高和寡,能够理解者少之又少,但关尹子也不是一个只干虚事的人。
他通坟索典丘,擅岐黄之术,布道天下,亦行医于天下,一生传奇,为人更是高洁之至,深得赞誉。乃是名副其实天下大贤。
若能有他相助,苏寻必定可以事半功倍。而他助苏寻成道,苏寻同样也是在助他成道!
想到这裏,苏寻不禁更加对恩师老子感到崇拜。
一切,都在老子的掌握之中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