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游学伊始(2 / 2)

但是,任务2的内容,却是令陈舟眼前一亮。

陈舟意识到,系统随着他身份的不断转变,也在不断地调整任务内容。

完成了求学生涯的他,也终止了这一求学类的任务。

转而开始出现的是和数学物理学并列的学科类任务。

而且这类任务,所抓住的是他在之前课题中,灵感迸发的关键。

促使他去深入研究这其中的价值。

陈舟觉得这一点,是真的挺不错的。

陈舟默默看了看任务模板界面的三个任务,分别主导的是数学、化学、物理学。

嘴角露出一丝微笑,陈舟嘀咕了一句:“求学生涯的结束,也意味着我学术生涯的真正开始!”

这次任务的完成,也算是陈舟的一次转变,身份的转变,以及未来的转变。

没在系统空间再多逗留,陈舟直接退出了系统空间。

看了眼书桌上梳理课题方向的草稿纸,陈舟重新拿起笔,开始仔细规划。

数学的蓝图,被陈舟拓宽了边界。

这是为了他那只差一级,却横亘着10个哥德巴赫猜想级别难题的数学满级。

此外,关于任务2和任务3的规划,陈舟打算在游学开始之后,再视情况而定。

毕竟,任务3需要他加入课题组才行……

在陈舟和弗里德曼准备着学术交流事宜时,物理学界也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随着诺贝尔物理学家奖的评奖工作的开始。

引力波的发现者,雷纳·韦斯的名字,也开始再一次频繁出现在新闻之中。

如果说去年因为时间问题,韦斯教授没有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话。

那今年的他,是几乎可以确定的,将要拿下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人。

他的呼声,可以说是所有候选人中最高的。

当然,引力波的发现,肯定不止雷纳·韦斯一个人的功劳。

加州理工的基普·s·索恩和巴里·巴里什,在ligo发现引力波这一事实上,同样有着决定性的贡献。

尤其是基普·s·索恩,更是当今世界上研究广义相对论下的天体物理学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也因此,一个引力波的发现,促成了三位诺奖热门候选人。

此外,还具有诺贝尔物理学奖竞争资格的,就只有粒子物理学界的大发现——slac的胶球实验了。

胶球相关联的人,自然就是陈舟了。

作为slac最后的对撞机实验计划的“真正主导者”,陈舟在胶球的发现一事上,有着巨大的贡献。

在之前slac的那场报告会之后,有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披露胶球实验的部分细节。

这时,物理学界乃至整个世界,才真正意识到,陈舟在胶球实验中,到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更有不少物理学家直言,是陈舟以一人之力,为整个物理学界,找到了传说中的胶球!

故而,在引力波成为大热的当下,胶球成为了唯一的竞争者。

而陈舟,俨然成为了,除雷纳·韦斯之外的,诺奖第二热门候选人。

陈舟的获奖热度,甚至比基普·s·索恩和巴里·巴里什还要高上一些。

关于陈舟能否获得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话题,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议。

这里面,有一个观点其实蛮有意思的。

就是,有些人觉得陈舟已经足够幸运了,在21岁的年纪,便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解决了胶球实验的理论难题,发现了胶球。

他应该可以等一等,让那些也有着足够贡献的人,先拿一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毕竟,陈舟的年纪足够小,就算下一届再拿也一样。

只不过,这一观点一出来,就立马收到了大量的评论。

有人列举了每年诺奖得主的年龄,以及他们的获奖理由,再据此推算每位获奖者等待的年月。

也有人一上来就怼了回去,诺奖评的是能力,而不是年龄。

事实上,每年排队诺奖的人,远不止ligo的三位教授。

其后,有着许多在多年前就发表了一定份量的研究论文,却始终排不上的人。

而诺奖,也从来没有说,年龄小,就应该等的说法。

一切,终归还是凭实力。

网上的讨论固然热闹,物理学界的议论,也固然精彩。

但真正头疼的,却还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奖委员会。

此时,瑞典的皇家科学院里。

“卡罗尔教授,能告诉我你最终的决定是什么吗?”

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评奖委员会办公室内,委员会成员纳尔多·帕克教授,颇为头疼地问道。

本来,按照诺贝尔奖的评选流程,各诺贝尔委员会都会在每年9月前,发出征求提名推荐书,要求提名人在次年2月1日前,送回推荐候选人名单及其成就说明等资料和推荐意见。

然后各委员会就会开庭详细审议,在6月1日前,依据反馈的推荐信息,提出推荐名单。

再委托专家调查,审阅调查报告,认真讨论评比,严格筛选名单。

这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就表明了,诺贝尔奖候选人的筛选,是在2月1日前,就有了大致范围的。

新一届的诺贝尔奖,也将在2月1日前反馈回来的名单中,进行评选。

而陈舟和胶球实验,却是在2月1日后的。

偏偏胶球的发现还是粒子物理学界,极为重要的一件事。

更偏偏,陈舟还是几乎以一己之力,带领slac发现的胶球。

那这个成就和这个贡献度,自然地,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奖委员会们,就不能忽视了。

再加上,在陈舟发现胶球之后,评奖委员会连续地开始收到关于陈舟的推荐信。

他们更不能放任不管,等到明年了。

因此,本来已经有了大概名单想法的评奖委员会成员们,又得头疼的考虑,该不该让陈舟拿奖。

“我还是坚持我的看法,胶球的发现,值得一枚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奖牌!”被称为卡罗尔的人,认真的说道。

闻言,纳尔多·帕克教授看了卡罗尔一眼,没有说话。

……

在物理学界如火如荼的讨论诺奖归属时,陈舟也终于和弗里德曼教授,确定了学术交流的行程。

他们的第一站便是欧洲的cern。

对陈舟而言,毕业之后的游学计划,也算是正式开始了。

喜欢学霸从改变开始请大家收藏:()学霸从改变开始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