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3章 震惊全球的效率(二)(1 / 1)

在这样的解释之下,夏国的网友也不再质疑盘古科技的做法,反倒是对未来对了几分期许。要是夏国所有的城市都采用这种垃圾处理方式,我们生活的环境应该会好很多。站在全球这个角度,盘古科技今天的做法也一定会被历史所铭记。有夏国网友就谈道:“大家能不能不要谈什么利益,至少盘古科技的行为能够帮助那些被人类垃圾破坏了家园的动物们,我觉得这件事就是功德无量。”南安非大型垃圾处理场的建设也有利于夏国环保和生态的建设。……江城大学内,翠微湖边,树林。“是的,我也不知道有这件事。我现在仅仅是自然科学院的老师,并没有进入他们的实验室。我所掌握的所有情况都已经按照时间报了上来。但是关于集团重大决策和实验室的数据,我肯定是拿不到。”四周无人的树林里,苏一接到了上级的电话。苏一有些焦急又有些无奈,说道:“希望你们能够耐心,我正在取得实验室相关负责人的信任,我现在和她是很好的朋友,只要条件成熟,我随时能够进入实验项目组。”挂掉电话之后,苏一将电话卡从手机里拔出来,掰断后扔掉,随后又拿出一张电话卡插进电话里。高思绮十分看中苏一的才能,希望苏一能够进入盘古科技的实验室,但是这件事向萧铭汇报之后,萧铭只是笑了笑不给答复,事情就一直搁置在那里。萧铭也不止一次谈道很欣赏苏一的能力和才华,但是就是不用,高思绮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今天,米国国家生命科学实验室看到了有关南安非的新闻,盘古科技居然在那里搞出这么大的动静,这是要垄断全球的垃圾处理,掌握全球环保领域的最高话语权。几天时间,十万吨垃圾,这种速度让米国方面相当震惊,所以才会迫不及待和苏一联系,希望能够苏一这里取得一些成果。很可惜,苏一这里告知了米国方面垃圾处理的原理和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盘古科技论文公开的,并非机要数据。但是类似于吞噬II菌落和人工智能量子芯片一类的关键性数据没有在学校而是在盘古科技的实验室,这是苏一所需要却拿不到的。苏一在学校来徘徊着,准备正式向高思绮提出加入实验室的决定。欧洲,南安非那边的消息成为了各大媒体的头条。相比于夏国人建设了什么超级工程,欧洲人对环保类问题更感兴趣。过去几十年,欧洲人一直以环保人士自居,主动出台了许多环保政策,并且站在上位者的角度指责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夏国的环保问题。“你碳排放超标了!这个问题没有解决之前,你别和我谈贸易。”“你滥用塑料制品,你们是全球最大的塑料品生产国家,这个问题你们不想办法解决,XXX组织你们就先别慌着进来。”这是西方人一贯以来对夏国的指着,除了这些还有各类媒体的渲染,社交媒体的报道,也将夏国列入垃圾生产大国,最不环保的国家等等。长期的指责和报道让西方人产生了对夏国的严重偏见——夏国人产生很多垃圾,不注重环保,现在什么全球变暖,塑料垃圾影响生态环境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夏国人干的。今天,当被欧洲人横加指责夏国人创造了环保史上最伟大的奇迹,这种失落感和嫉妒感,真的让人非常不愉快。你说夏国是垃圾生产大国?很抱歉,夏国的企业在几天之内完全无污染处理了十吨垃圾,得到了当地人的赞誉。你说夏国是全球最大的塑料生产国?很抱歉,盘古科技的垃圾处理技术能够完美处理聚氯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等等塑料垃圾。曾经的环保卫士欧洲人看着盘古科技用超强的科技解决了人类环保史上最严重的问题,这种感觉非常不好受。特别是英国的民众,他们有意见了。作为曾经的英联邦国家,南安非居然能够获得盘古科技环保技术的支持,但是英国的城市垃圾却找不到处理的地方,最搞笑的是年初有50吨塑料垃圾被运送到菲国竟然又被退了回来,他们很不开心。“强烈要求处理掉我们的垃圾!”“利物浦的垃圾已经成山了,严重危害我们的健康。”“我是爱丁堡的住户,我们这里垃圾处理场的垃圾已经满了,现在垃圾处理场不再收垃圾,让我们自己处理垃圾,我的天鬼知道我们的垃圾应该怎样处理?自己吃掉吗?”“和楼上一样,我家花园已经变成垃圾堆了。”和爱丁堡的这名用户一样,英国有许多大城市的垃圾处理场都满负荷运载,他们不再收垃圾,给市民们带来无尽的困扰。南安非垃圾处理场的消息也的确引起了欧洲人的足够重视,英国、法兰西、德国等相关国家的垃圾处理公司在寻求是否能够将垃圾卖到南安非去处理。就有部分垃圾商人找南安非谈判,欧洲国家处理垃圾是有高额补助的,如果垃圾处理商将垃圾卖到南安非处理,每吨给处理公费5到15英镑,这些垃圾处理商人还有得赚。过去,夏国人是花钱买英国人的垃圾,现在是英国人主动出钱让别人处理垃圾。一来一去,英国的垃圾处理商赚的肯定少了,但是他们知道时代变了,能够找到地方处理垃圾都相当不错了。英国的部分垃圾处理商人启程赶赴南安非,希望能够谈成这笔生意,同时英国的民众们也呼吁将垃圾拿到南安非去处理。“那里曾经是我们的殖民地,是我们给当地带来了文明,现在是轮到南安非报恩的时候了。”骄傲的英国公民说道。“将垃圾送到南安非去处理,英国的国土面积有限,已经无法容纳这么多的垃圾,我们强烈要求将垃圾送到南安非地区!”大多数英国人强力呼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