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盗钱(2 / 2)

询君意2·宣帝篇 李歆 1742 字 6个月前

霍光不吝于对自己亲信的赏赐和提拔,但前提这人得是他的亲信,如果一个所谓的亲信不仅当着自己的面胡说八道,而且动不动就把自己出自某某门下的话挂在嘴边,这无疑是犯了霍光最大的忌讳。

“既然没有这样的事,你就赶紧出面澄清事实吧。”

但这个事实显然田延年没办法澄清得了。两年前他敢当着皇帝的面和严延年分庭相抗,有恃无恐,到了两年后的今天他忽然发现自己失策了。错不在于收没收这笔钱,而是他没当着霍光的面说实话。田延年是个聪明的人,他马上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但这时候心存芥蒂的霍光已经不愿意再见他了。

田延年这才有些慌了,赶紧四处托人走动,请御史大夫田广明替自己说情,田广明不便直接找霍光,便先去找了霍光信任的杜延年。

“《春秋》之义,以功覆过。当初废昌邑王时,若非田子宾之言,大事不能成。不就是三千万吗?天子赏赐何其厚重,就当是陛下自己出了三千万赏钱送给了他,不就完了么?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愚见,还请太仆转告大将军。”

杜延年将这话如实的转告给了霍光,霍光非但没有消火,反而更加火冒三丈——因为有了废帝的功劳,田延年这几年的轻佻嚣张,霍光不是不知道,但正是念着有这个功劳,所以他一直睁一眼闭一眼的替他遮掩。

但这一回,田延年未免太过胆大包天了,自己盗贪了钱财,不当回事也就罢了,居然让皇帝自掏水衡钱来补都内钱的缺。水衡钱是皇帝的私库,造陵用的国赋收入的都内钱,他堂堂大司农监守自盗不说,竟还轻描淡写的让皇帝用私钱贴补亏空的国库。

的确,他们现在有那个能耐可以令皇帝乖乖的掏钱,但即使皇帝肯当冤大头出这份钱,那也得水衡都尉赵充国乐意才行。

赵充国另一个身份是领兵的后将军,霍光虽然身为大将军,却并没有真正的军功,就军中的威望而言,根本及不上赵充国、韩增等人。

皇帝从水衡钱中拨出三千万来填都内的窟窿,难保赵充国不会发牢骚。

原本可以低调处理的一件事,却在田延年一再错误的失策后,变得异常棘手。霍光很直接的回复杜延年,让田广明转告田延年,让他自行去廷尉出投案下狱,等候公议裁决。

收到消息后的田广明马上悟出到了霍光的心意,田延年这颗卒子显然是保不住了。这回田广明没亲自去见田延年,而是派个下人把霍光的原话悉数转告。

得知一切努力最终竟是得来这样的一个结果,田延年惊骇悔恨到了极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思来想去了好几天,他没去廷尉投狱,但廷尉使者却还是找上门来。使者上门的鼓声在大司农府响起时,田延年用当初霍光赠给他的那柄剑自刎身亡。

“田子宾可有遗言留下?”田延年的死虽然也是霍光一手推动的,但死讯传到博陆侯府时,他仍有些感到悲戚难抑。

“去的很决绝,没有什么东西留下。”一旁的杜延年瓮声瓮气的答。

霍光似乎宽了心,欣慰的点头。

杜延年悄悄别过脸,心中却在微微发颤。

其实田延年去的并不甘心,他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手里拿着剑,踌躇的在方寸之地来回踱步,如此犹豫不决了好些天,最终才在使者临门时羞愤自尽。

田延年的确有话留了下来,他在死前曾写下帛书,“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短短十二字道尽了他全部的怨憎。

这件事只有田广明一人知晓,他后来悄悄告知了杜延年,二人推己及人,无不感到悚然后怕。

谁也不知道,自己将来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收场。

杨敞吓死了,田延年自杀了……下一个,又将轮到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