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革鼎机构(1 / 2)

龙天羽听过萧何的政论,神情大慰,想不到这萧何对从政治国还真有一套,在古代重农抑商的时代,真正的大儒学士、名望贵族,都瞧不起商贾,有钱无爵,而且战国时期各国从政者认为如果都去经商言利,不切实际,谁来耕作种粮,良田荒芜,一旦出现大旱之年,粮食减产,经商人多,便会使物价大幅度提高,超出了朝廷的控制。

要是寻常儒生贤者,想都不会想如何扩展商业,而萧何却懂得变通,举一反三,可见汉初三杰,张良萧何韩信三人没有一个浪得虚名的!

龙天羽接着道:“不错,想要逐鹿中原,问鼎天下,没有民心的向背,没有长期的准备,没有经年累月的经营积累,没有稳固的根基,没有世家大族的支持,没有百家儒士文人的投效,根本就是一个笑话,但要打稳根基,得到民心,就是让百姓都过上好日子,衣食充足,民心才会靠拢过来,如今人口增长,发展经济,稳定物价,朝廷的宏观调控非常重要,尤其是一些重要经济命脉,比如铁矿铜矿等矿物资源、贩盐、马匹、兵器军械等,朝廷必须控制住,而且掌握大股权,才不会受制于民。”

百官听的七七八八,什么‘宏观调控’、‘经济命脉’词语,新颖独特,似懂非懂,觉得汉王学问之高,还在丞相之上,难怪事事惊人,纵横天下游刃有余。

萧何又道:“自古以来,矿山之利尤厚,朝廷可公布檄文,许可富民贵族用钱粮购买一些小矿山的开采权,但有权限期,如五年或十年,各地贵族商贾岂有不动心之礼?这样一来,在朝廷目前能力不足时可以得到一笔巨款和粮食,储蓄国库,二来当地的百姓也能被雇傭出工,赚到工钱,等到期限后,由国家斟酌收回或继续租赁,当然开采的矿石不允许外卖给敌对的国家,否则就以私通乱党罪诛杀九族,如此便可控制矿石资源不外流给敌国,还能促进经济。”

龙天羽以现代人的思想考虑,自然觉得萧何这提议虽大胆,却很合适,这就像改革开放施行的私有承包制,汉室初立,在人力物力财力精力等方面上都无法兼顾到,承包出去给个体,会经营的更好,而大规模的矿山资源和命脉,朝廷要牢牢把握住,这就是国企支柱。

萧何继续道:“朝廷开矿后不但满足了军械兵器的资源,还能大量铸造铜币,自从汉朝建立这半年来,西川仍以白银黄金为货币,由于金银较少,有的贵族甚至储藏起来,不外流出,导致货币流通起来不够使用,乃使物价上涨,百姓生活温饱尚且不足,却更加艰苦,臣建议,应当迅速制定钱币,流通于市,然后建立钱庄,发行大额银票,这样方便交易和货币流通,朝廷还可以用青铜钱币逐渐来代替金银,将金银储备在国库,无论任何时候,都不会贬值,也不会造成物价上涨。”

龙天羽眼睛一亮,这一招画龙点睛,非常关键,任你如何发展经济,最关键还是要流通,货币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想到古代的铜板,改朝换代都会更换本朝的货币,汉室建立后,就需要发行大汉钱币了。

他沉吟片刻,点了点头道:“丞相所言极是,关于矿山开放和铸造钱币的事就交给丞相府全力着手开办。”

“臣遵旨——”萧何躬身一礼。

这时翰林院一位大学士蔡闵之迈出一步道:“启禀汉王,萧丞相所言虽大有道理,可是矿山一事,颇为可虑,一是恐有一些别有用心者将来会私铸钱币,流通于市,致使钱币贬值,物价猛涨,实为一大患;二是以防日后有图谋者借此开矿屯兵,聚集流民武士,图谋不轨,乱法闹事,这些都不可不防啊!”

萧何转身回声道:“丞相府已拟定法令,除朝廷外,不得任何世家和商贾私自铸造钱币,也会制定相关举措来预防这些可能性,汉室初立,严肃法纪,至关重要,但如何施法?臣以为,治不如防,如果失去了约束监督,渐渐造成官吏腐败,政令不通,倘若对天下官吏仅以酷法制裁,伤筋动骨,却难以根治!新任官吏独揽地方大权之后,唯我独尊,失去畏惧之意,怀抱侥幸心理,贪赃枉法还会前赴后继,因此臣十分赞同汉王三权分立的见解,使立法、行政、执法分立开来,相互配合,相互监督,防止一权独大,地方拥兵自重、一手遮天的情况,各郡县三权各行其政,各行其法,遇到难题和阻碍可向各自上级文书禀告,地方解决不了,还有朝廷六部,还有枢密院、御史台、丞相府、翰林院,这一举措,更加明确了分工,必然使我汉室朝廷机构更加有效的运作起来。”

百官听到丞相所言句句妙语,对朝廷的治理深得其法,不禁都觉得大有道理,殿内这些文官武将,大多都是中原的俊杰雅士,不少人多有贤名,如今在汉中任官,不断听到汉王和萧丞相别出心裁,与秦国不同的治理之道,越来越对汉室的发展寄托厚望了。

龙天羽想的却更深一些,古代变法历来充满杀戮和血腥,说白了就是革新党与守旧党之间的争斗,战国时期李悝变法和吴起变法,都在邪恶残暴的鲜血中失败,李悝退隐,吴起惨死,后来韩国的申不害变法、齐国的齐威王变法、秦国的衞鞅变法,都充满了杀戮,韩国杀了几乎所有的权臣,齐国更是用大鼎烹煮官吏,秦国最甚,几次三番大肆杀戮阻挡变法的平民农夫和守旧贵族、秦老氏族,动辄上千人同时行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