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化腐为奇(2 / 2)

韩淮楚离开平原津渡口,一路马不停蹄,回到琅琊郡楚军大营。

项梁一听章邯有伐赵之意,大为震动。

那赵国若是被秦军所灭,天下反秦势力又平空骤失一支劲旅,秦国势力便会暴增。山东各国唇齿相依,救援赵国事在眉睫。但要真想救赵国,却没有说说那么容易。

那赵地千里平原,便是无敌于天下的秦骑纵马驰骋,克敌制胜的最佳战场。秦国大马品级皆高出关东各国一筹,这等优势在地势多山的齐地不得发挥,换到了赵国立马彰显无遗。

到了平原不易设伏,两军交战只有凭硬弓硬马以实力对抗。而秦军的长弩在始皇统一全国之前便一直为各国诸侯所忌惮,自章邯戏水一战后,更是为秦军在关东战场频频得利建功不少。

自商鞅变法以来,还没有一国诸侯在平原决战中从秦军手中讨得了好。十几年前从秦楚大战中逃得性命的项梁更是深知其中利害。

秦军将战场挪移到了赵境,这粮草线便缩短了不少。再想要彭越从巨野泽搞那游击战术,从地理位置上看就不可能。秦军有了粮草的保障,胜算便会大增。更重要的是,楚军不能在齐地就食,而要将后勤补给线推进千里!

那章邯仅仅只将战场从齐境转到了赵境,秦楚两军的优劣情势便截然不同。而这会直接决定谁是战场的主导,谁会被对方牵掣,从而影响到最后的胜败。

待到从韩淮楚口中得知那章邯竟毫不讳言,临走还要大放狂言在邯郸恭候自己大驾时,项梁已感到这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就等着自己去跳。

但明知是陷阱,又怎能不跳下去?他项梁以反秦为己任,又怎能眼看着刚刚复立的赵国在秦军的铁蹄之下玩完。

项梁便召集众文武,商议出兵救赵之大计。

大将周兰道:“出师赵国势在必行。现齐境内乱不休,粮草难征,只得从东海转道齐地运来。我师一国之力,难保胜算,须邀约诸侯同襄义师,共谋破秦之计。”

这话说得颇有道理,在座者皆频频点头。

项梁却连连摇头,苦笑不迭。

原来周兰口中说的那些诸侯,现在是难以指望了。

先说那魏国。魏公子豹已奉计秘密潜回魏地,联络其兄长魏咎旧臣与三晋门魏盟豪杰。只是项羽的西征军正与秦将杨熊战得火热。项羽虽然连打了几个漂亮的胜仗,却还没有遇上杨熊的主力,伤及他的筋骨。有杨熊的数万秦军镇守陈郡,魏豹还不敢轻易打出复国的旗号,只能暗伏不动。

再说那韩国。靠着足智多谋的张良苦心经营,韩国终于能够复国。不料王离大军从长城南下,逼得张良带着她的主公韩王成在南山一带打游击。

最不受战火影响的燕国,地广人稀,倾其举国之力也只能凑成七八万军马。偏偏燕国与赵国刚刚交兵,结下深怨,焉知会不会以德抱怨,来救他赵国。

最大的盟友齐国,现在却最是指望不上。原来那齐国正闹内乱,在上演着自己人打自己人这场自古屡见不鲜的故事。

田荣田横兄弟想复立齐王田儋之子田市为王,而被章邯击溃的齐王田假的丞相田角又纠合旧部卷土重来,指望填补秦军退走留下的真空,重新让田假做回他的齐王。

按理说项梁与田荣兄弟走得近乎,该当帮他们这一边,把田角打败了事。可项梁也在犯难。原来田氏兄弟会耍外交手腕,攀上了项梁这颗大树。而田假更会耍手腕,攀上了一颗树上之树,那便是楚怀王熊心。

自兵败之后,田假便亲自逃往盱眙,在殿上嚎啕大哭,其痛苦涕零状可直比哭秦廷的申包胥,求楚怀王替他作主复他齐国。那熊心便质问道:“汝如何趁齐王助魏之时,谋变举事,自僭为齐王?”田假辩道:“吾乃齐王田建之胞弟,齐国为吾族社稷,吾即齐王之位,乃顺天从民,何言僭立?要说僭立的,倒是那田儋兄弟。”熊心暗使人察探,证实他所说不虚,遂留于身边,待遇甚厚。另派出使者,知会项梁。

那齐王之争,乃是他齐国内政,项梁也不便插手。只是不知这内乱何时能休,想要田氏兄弟在此时发兵救赵是万万不能了。

※※※

插播一下,说说那个曾经当过小诸侯的刘邦。

前日里项梁忽接到楚怀王旨令,云虑及秦嘉突袭盱眙之鉴,思都城守备空虚,着武信君派兵回守盱眙加强防守,以备不测。项梁正与章邯对持,只愁兵少,哪还有人拔往盱眙,便欲回绝。

也不知刘邦从哪里得知了这个消息,自告奋勇找上门来,说愿解项公之忧,去盱眙驻防。

项梁轻蔑地望了刘邦一眼,问道:“沛公莫非畏惧秦人么?”刘邦刚想慷慨陈词,说什么俺刘季连大蛇都不怕,照样提剑把它斩了。又想已在项梁面前泄过老底,这牛皮吹不成。便挺直腰杆高声说道:“俺刘季既然兴义师反秦,这性命早已置之度外。只是虑及前线战事固然重要,一国之君的安危却更重要。现项公兵精马壮,章邯已有退兵迹象,刘季思在此难为项公效力。他日若有战事,再为项公牵马坠蹬,作阵前一卒。”

他那表演的天赋又让他唬住了项梁,反而下座对刘邦施礼,说误会了沛公云云,公既有护王之心,项某乐得允从。

于是刘邦得了项梁调令,带了他旧部调防盱眙。

跟着项梁混,只会损兵折将,手下人越打越少。去楚王身边,可以保住手下这点兵马,还可以走走上层路线。那刘邦见形势对自己不利,赶紧离开琅琊,溜得比兔子还快。

※※※

再转回正题。

眼见秦军即将攻赵,其他诸侯毫无指望,唯有燕王韩广能助一臂之力。项梁便休书一封给韩广,云赵国若破,唇亡齿寒,他燕国也难保全。望燕王捐弃前嫌,发兵救赵。遣了一使,快马加鞭送往蓟城。也不知那韩广见了此书,会如何反应。

诸侯指望不上,项梁即自个筹措粮草军饷,修兵缮甲,调兵遣将,准备发兵赵国,暂且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