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兵行神速(1 / 2)

赵高送给心腹杨甘的胡亥密旨,被早有准备的楚军截获。那传旨的信使,也被妙虚宫公主英布一刀送上了黄泉路。

范增手捧那密旨,笑道:“有了这道密旨,便可说降那章邯。”

但随之棘手的问题又出来了,那便是缺少一名说客。

那秦营便如龙潭虎穴,搞不好说不动那章邯还要弄得身首异处,哪是一般人能够去得?

上次纵横家弟子周叔去秦营邀请章邯商谈和议,已是勉为其难,只因周叔在鬼谷学的是兵法,虽然也涉猎了一点诡辩之术,但到底不是专攻。而锺离昧,韩信也是学的兵法,不擅那诡辩之道。要想说服章邯投降,还是要靠一名口才好的辩士。

但纵横家门下那些辩士,不是随刘邦去了南阳,就是人间蒸发了。四十万联军,竟找不出一个能逞三寸不烂之舌的人物。

那项羽正为此事烦恼,忽然守衞来报,营门外有昔日魏国太仆陈平求见。

项羽在万载谷中也未与陈平打过交道,对他曾任魏王咎太仆一事不甚了解,便问左右:“陈平何许人也?”

有知情者道:“那陈平曾是魏王咎殿前太仆,后来去赵国请求救兵未果,就此失踪。”

项羽不屑道:“为人当有始有终。那魏咎还对他抱有指望,岂能搬不来救兵,就不告而别。此等宵小,不见也罢。”

锺离昧急忙道:“那陈平是末将师弟,曾随家师学习诡辩之术。如今招降章邯,正好派上用场。”

项羽“哦”了一声:“陈平也是你纵横家弟子么?他可有真才实学?”锺离昧傲然道:“我鬼谷门下,个个都有一身本领。陈平既被家师收入门墙,怎会无真才实学。”

又有人哂笑道:“那陈平既有真才实学,魏王咎怎只让他做一个太仆?他出使赵国,怎请不来救兵。听说他人品可大大的有问题。”

项羽便问陈平人品有何问题。那人答道:“听说他极其好色,与他家嫂子私通。”

项羽怒道:“如此一个品质低劣的小人,也敢来见项某,轰出去!”

军师范增捋须道:“乱世当择才而用,不可拘泥小节。那盗嫂之事恐怕是捕风捉影,不足信之。锺离将军说陈平有真才实学,想必不会差到哪去。就容他进来,查看一下。”

项羽听了,便道:“传陈平。”

※※※

风流倜傥的陈平入到帐中。参见毕,项羽傲慢道:“听说太仆曾是鬼谷门徒,不知学了哪些本事?”

陈平挺直腰杆,说道:“陈某的本事,摇齿弄唇,便可抵十万雄兵。”

项羽嗤笑道:“你既有如此本事,为何去赵国搬不来救兵援救你家国君?”

陈平早有对词,说道:“赵王歇鼠目寸光,之所谓夏虫不足言冰,不能与语。巨鹿之围正是他咎由自取。更何况赵军黯弱,纵陈某请来援兵,也不足挡强秦锋芒。前国君之亡,实乃天数也,非人力能回。上将军英明神武,以一支孤军救赵,披坚持锐兴义师西进灭秦,海内归附,有志之士莫不以追附上将军骥尾为荣……”

那陈平还欲滔滔不绝地说下去,项羽已经不耐烦,挥手道:“够了。今有一事,不知你能否完成?”

陈平精神一振,说道:“上将军但有差遣,陈某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项羽道:“不要你赴汤蹈火,只要你去秦营说降那章邯。若能成功,便举荐你到大王殿下为臣。”

陈平一听咋舌不迭,心想刚刚见到项羽,便接了这么一个高难度的差事。但大话说在前,也不能不去。

陈平便道:“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只须上将军答应我一件事,陈某此去必马到功成。”

项羽闻言,对陈平有了那么一点兴趣,问道:“你说的是什么事?”

陈平道:“那章邯手拥二十万重兵,若要他归降,他必提出诸多要求。若上将军答应,不管那章邯提出什么要求,陈某都可允从,便可说动章邯来降。”

项羽哈哈一笑:“这有何难。那章邯便是提出要封王,也可答应与他。”

范增急忙道:“话虽如此,但你此去须便宜行事,不可贸然答应他的过分要求。”

陈平点头道:“陈某自知。若能成事,陈某不求在楚王殿前为臣,只求跟从上将军,为上将军牵马坠蹬做一阵前小卒。”

花花肠子的陈平,早就对时局深有研究,知道跟着那空有其名的楚怀王混,还不如跟着手握重兵炙手可热的项羽前途光明。

项羽含笑道:“此事容后在说。”

※※※

那陈平果然有两把刷子,去到秦营,穿了一件道袍,打扮得道貌岸然。不说是楚军使者,却诈称是终南山修道之士,来助章大帅破敌。

章邯正为联军之事忧愁,一听有高人到来,便恭恭敬敬请他入帐,问道:“道长有何计教我?”

陈平故作神秘道:“吾之计不可为外人得知,只可与大帅一人言讲。”章邯乃屏退左右,独留陈平一人。

陈平便道:“大帅死期将近,汝可知否?”章邯怒道:“本侯青春正盛,怎会就死?哪里来的野道人,满嘴胡言!”

陈平嘿嘿一笑,从怀中掏出胡亥那封密旨,呈给章邯。

章邯一看那密旨,冷汗涔涔。嘴中却道:“圣上受奸人蒙蔽,待本侯去到咸阳辩说,洗刷章某不白之冤。”

陈平放声长笑道:“大帅以为去到咸阳,就可洗刷汝之冤屈么?”

章邯心中也没底,兀自强横道:“本侯为朝廷戎马倥偬,忠心可鉴,岂会背叛朝廷与贼党勾结。此去吾去联合众臣,金殿鸣冤。”

陈平冷笑道:“这密旨既是赵高唆使秦帝而下,赵高谋害大帅之心昭然若揭。那秦廷满朝文武俱是赵高一党,何人会为大帅仗义执言。恐怕大帅去到咸阳,落得与贤相李斯一般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