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偃月大阵(2 / 2)

耳边只听那“赵奸”张耳说道:“此处故老相传,百年前崖上本来直通井陉口北面的抱犊寨,有身手矫健的猎户在崖顶居住。后因山洪暴发,有大石被大水冲到这裏,堵住了道路,这裏便没有人烟,只有野兽出没。而那去往抱犊寨的道路,也被荆棘灌木所掩盖,不能通行。”

韩淮楚沉思一阵,问道:“这断崖既如此险峻,山中猎户如此上得了崖顶?”

张耳的回答让韩淮楚眼前一亮:“据说是悬绳上下。因年代久远,那绳子早已腐烂不见矣。”

猎户既然能上下断崖,只要那绳子足够结实,数量足够的多,汉军当然也可以上去。

一连串的方案直在韩淮楚脑中闪烁。

“先用细绳子从崖顶垂下,拉那粗绳子上来。再放保险绳下去,栓住将士们的腰,之后一个个汉军将士沿着那绑牢在古树躯干上的绳子爬到崖顶,然后分一拨人去披荆斩棘开辟道路,余者轮番上阵,把战马一匹匹地吊将上来。最后沿着那条路神不知鬼不觉直插抱犊寨,见到赵军主力尽出,待赵军去远,便吹响冲锋号,洗劫赵军大营……”

三万大军一起搓绳子,绳子绝对不是问题,大大的有。

这裏有个麻烦,就是那战马太过沉重。吊一匹两匹汉军将士可能扛得动,要是吊几千匹战马上那足有五十丈高的峭壁,估计个个都要散架。还谈什么去开山辟道,突袭敌营?

“要是有几台电动绞车就好了。”韩淮楚心裏嘀咕道。

绞车不可能有,办法还是可以想。韩淮楚便想到那物理课上学来的省力机械——动滑轮。

用动滑轮拉战马上崖,虽然距离翻番,但用的力却轻了一半,肯定轻松得多。

下面的问题便是参与战斗的骑兵的数量。

这个山路早被那荆棘灌木覆盖,就算是有马也不能骑,只能牵着马一路摸索前进。骑兵只是用来突袭敌营造那气势,并不能节省多少时间赶到抱犊寨。而且多一匹战马,汉军拉那战马的时间就要多上一刻。他心中的计划是两千骑兵配上三千步卒,足以夺取赵军大营。

偃月阵的月轮由步卒组成,那狭窄的战场并不利于骑兵驱驰。韩淮楚手中共有五千精骑,剩下的三千,他将用于在那背水一阵,在赵军大营被夺慌着退兵时,对赵军作致命一击。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蓄起来关键的时候用。

试想一下,待到赵军知道老家被抄,一个个急着去夺回大营。身后有一支一直好整以暇待命的精锐骑兵突然从菱形的战场居高临下生龙活虎地杀将出来,谁能抵挡的住?赵军就算有二十万之中众,崩盘也可预计得到。

那纠结的疑问一个个解开,这场仗如何去打方案已经在韩淮楚脑中呼之欲出。只是那最后挡在汉军上悬崖路上的大石,依然是必须搬除的拦路虎。

那大石恐怕有几万钧吧。就算那力能拔山抗鼎的项羽来,恐怕也要四五个项羽才能撼得一动,更别说把他推下悬崖。

在韩淮楚心中,压根就没有硬碰那大石的意思。脑子已被现代科技知识灌输过的他,只想到用巧力。

异日的战场,他不会有时间来对付这块大石。

“用一个巨大的杠杆,塞入大石的底部,合自己与张耳之力,说什么现在就要撬动大石,把它推下悬崖!”韩淮楚暗下决心。

杠杆从哪里来?伐树。劈下一根大小合适的树,裁去那枝叶只剩树干,在大石的背面掘开压在石头下面的泥土,找一个小一点的石头放在大石附近作支点,用那树干插入石下,杠杆就做成。

说来简单,这可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好在韩淮楚有的是时间,就埋头苦干他一日一夜,不信做不成那杠杆。

只是那大石太过沉重,而树的长度有限,韩淮楚依然没有把握能用一根杠杆去撬动大石。

“除了那杠杆,还有什么办法好想?”韩淮楚眉峰紧锁望着那大石,苦苦沉思。

随着他目光的移动,就看见大石附近二十米外,有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

这小溪本是从更高处汇聚雨水流泻下来,水量并不甚大,但也不小。

韩淮楚脑中霍地闪过一念,手在那百宝囊中一掏,已多出了一条飞爪。便见他手臂用力一掷,飞爪已吃在五丈高那光溜溜的岩石缝隙中。韩淮楚右手一用劲,双足在崖壁频点。已借那拉扯之力直飞而上。一到那岩缝之处,韩淮楚左手五指箕张,牢牢地抠入岩缝,稳住身形。

那张耳在下面啧啧只赞:“大将军的轻功真是越来越高明了。末将与大将军比起来是望尘莫及。”

韩淮楚呵呵一笑:“宣平侯稍安勿躁,等会本帅下来,背你上去。”

话一出口,刹那间昔日的一幕印在韩淮楚脑海。韩淮楚身躯一颤,那插在岩缝中的左手差点松脱。

那是在项羽戏下分封之时,韩淮楚在那渭水北岸的高陵,带着那旷世佳人攀援那同样是人迹罕至难以攀登的星星崖。

那时佳人负在他身后,他用这飞爪与鱼肠断魂剑交替轮换,硬是一步步艰难地爬上了崖顶。在那星星崖上与自己心爱的仙子,共度了几个月的美好时光。

而今又要背人上崖,情形是多么的相似。只是要背负的人,不是那魂萦梦牵的佳人。

他在这裏为汉王刘邦开疆拓土实现人生的辉煌与自己的抱负,手中握着那决定汉赵两国万千臣民生死的兵符,却不能决定佳人的命运。任他在战场千军辟易叱咤风云,佳人却难逃在垓下随那暴君项羽一起殉葬的命运。

想起那昔日的往事,韩淮楚恍如隔世,禁不住泪眼蒙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