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识破(1 / 2)

第318章 识破

李唐和朱丽叶口头协议的达成,给双方都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于李唐来说,他担心人家看不上《开往春天的地铁》这部电影,失去进军海外市场的机会。这就好比每年电影的产量是一百部,但真正能上院线可能只有二十部,他需要的就是这二十部的名额,不管电影好不好,只要上了院线总会有人看,一切交给市场说话。

当然如果连市场都不买账的话,那么就活该你赔钱。

再通俗点讲,就是拿到一个上车的机会。

而对于朱丽叶来说,《第三个人》的成功,注定让MK2不能放弃李唐。原因很简单,在欧洲电影发行行业的竞争同样相当激烈。就比如说这次《小裁缝》的发行方法国BAC公司,旗下院线的规模要远超MK2,不过人家是以发行商业片为主,发行艺术片为辅,不像MK2是一家纯粹的艺术电影发行商。

但专门从事艺术电影发行的不止MK2一家,比如德国的军火库公司,还有上次在威尼斯和李唐接触过的德国AG公司,性质都跟MK2一样,甚至在欧洲德国军火库公司的影响力还要超过MK2。上次在威尼斯如果不是她当机立断给李唐开出优厚的条件,可能当时李唐就要跟德国AG公司签约了。

另外从文化层面上来讲,华语电影,确切地来说是华语艺术片,是他们这些欧洲艺术片发行商不可能忽视的。

法国虽说是新浪潮电影的发源地,但对于艺术电影来说讲究的是多元化,所以占全球使用人口20%的华语电影是绝不能忽视的。

之前代表华语电影的往往是湾湾电影,但随着改开之后,越来越多的西方观众希望能够通过电影来了解这个曾经神秘的国度。

曾经张一谋的电影,包括现在贾科长的电影为什么会在欧洲艺术电影圈受欢迎?为什么现在MK2会如此捧着贾科长?

那是因为他们的电影拍出了欧洲老爷们想要看到的中国,而且他们电影传递出来的价值观正是他们奉为圭臬的普世价值。

没错,欧洲的艺术电影的观影人群绝大部分都是那些可笑的所谓的“白左”们。

当然这种说法他们肯定不会承认,因为这种观念早就刻在了他们的骨子里,从潜意识里就认为类似贾科长拍的那故乡三部曲就是艺术。

这也是为什么楼烨的电影在海外市场始终干不过贾科长的电影最主要的原因。毕竟楼烨拍的都是城市,而且电影中所刻画的爱情、人性,以及他那炫技般的镜头语言,说白了都是人家玩剩的。

《第三个人》的成功也许是个偶然,因为这部电影的题材完全不同于贾科长的电影风格。就是凭借精妙的情节设置、非线性叙事,以及风格化和精致的镜头语言来吸引观众。

但不管怎么样只要能挣钱就是好的,MK2可不是推广多元化文化的使者,他们捧着贾科长是为了挣钱,如今捧着李唐同样也是为了挣钱。

既然是挣钱嘛,无论干什么都不寒碜。

……

“哗哗哗……”

戛纳电影宫,德彪西大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灯光亮起,在掌声中主持人邀请电影主创戴斯杰、李唐和周讯走上舞台。、

《小裁缝》的首映相当成功,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德彪西大厅几乎座无虚席,而且至始至终中途离席的人也很少。

《小裁缝》大致还原了戴斯杰本人在特殊年代里亲身经历,李唐不知道现场有多少人能够看懂这部电影,但是在电影放映过程中,当看到山区的村民听罗明念菜谱时咽口水,看到村长不认识小提琴,小裁缝甚至连闹钟都没见过,还想拆开来寻找闹钟里的公鸡时,现场时不时就会发出阵阵笑声。

可能他们把这部电影当成了一部荒诞的喜剧,而喜剧的主角正是那些愚昧的中国人。

是!李唐自己也承认电影里以汪双宝饰演的村长为代表的那些从未走出过大山,没有见过世面,啥都不知道的村民确实很好笑。因为信息差,闹出了很多笑话。

但是当他听到那些老外的笑声时,心里很不舒服。这种心态就好像是自己的母校只有自己能骂得,别人骂不得。

当然你也可以说李唐很虚伪,既然不舒服为毛还要演这部电影呢,还人五人六地盛装出席戛纳影展,接受那些享受完他国的愚昧,优越感十足老外的欢呼呢?

这完全是又当又立嘛!

没错,李唐不是圣人,他只是一个演员。冠冕堂皇的说法是,这是艺术,艺术本身就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更何况当年的现实可能比电影里所表现的要更加夸张,因为至少他们还能吃饱饭。

推卸责任的说法是,演员的职责就是塑造角色,把人物活生生地塑造出来,自己不过是履行一个演员的职责。

如果说是心里话,那么就是李唐渴望成功,他需要这个角色。什么自曝家丑也好,讨好老外也罢,说到底还是自己不够自信,总想在老外面前展现好的一面,把不好的隐藏起来。

其实这不过就是历史的进程而已,难道法国大革命时期发生的种种,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就不可笑吗?

说白了,就是现在这些优越感十足的欧洲老爷们只不过比我们提早发展了一两百年而已。

但是谁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毛爷爷就曾说过,各领风骚数百年!

好歹咱们祖上也是阔过的,当你们还在饮血茹毛的时候,我们早已进入了文明社会。只不过是近代以来出了些小问题,被你们赶超了而已。但如今我们又重新站起来了,追赶和超越不过是时间问题而已。

李唐只是把这个角色当做成功的一个手段,而不是什么狗屁的反思,所谓的艺术,或者价值观的信仰什么的。

所以尽管心里很不舒服,但他依旧保持着微笑,迎接台下欧洲老爷们的欢呼。而且在回答问题时,还对导演戴斯杰进行了一番大大的吹捧。

在这一刻,他甚至还有种打入敌人心脏的成就感。

没错,他就是这么自我安慰。可能所谓的“曲线救国”、“身在曹营心在汉”,大致也是如此吧。

首映礼结束后,李唐婉拒了周讯约他一起去戛纳城里逛逛的邀请,还想让自己给她当翻译,没门!

回到酒店,洗了个澡,泡了杯茶,静下心来翻了翻今天的报纸,大部分都是法文的,他现在只能说还不能看,有两份英文报纸上倒大部分都是有关电影节的新闻,只是除了在某一篇报道中提到了贾科长的《任逍遥》之外,几乎没有看到有关华语电影的内容。

没啥意思,他拿出自己带的笔记本电脑上网。

果然,一打开某门户网站娱乐版时,满屏都是有关戛纳电影节的各种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