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章 影响(三)(1 / 2)

新化城,因为冬天的临近,而变得空前繁荣起来。

许多来到怀化淘金的人,都因为冬天的到来,而回到了新化城,准备过冬。

而来自燕赵甚至齐鲁的商人们,也像闻到了血腥味的鲨鱼一样,迅速的聚集过来。

淘金客们,背负着一袋袋,自己辛辛苦苦掏出来的金砂。

然后,为了换取生活所需,不得不将其中部分拿出来,换取过冬必须的粮食、柴禾以及被褥和其他生活必需品。

在这个过程里,新化的金价,当然是跌到了一个惨不忍睹的局面。

物以稀为贵嘛。

当新化城里瞬间聚集了数万金甚至十几万金的黄金后。

黄金价格就瞬间跳水。

在中国腹地,金一斤,至少抵一万钱!

而且还是信誉极高的五铢钱!

若是三铢钱,四铢钱,则起码还要翻上一番。

甚至,根本无法买到!

而在新化城,黄金瞬间涌入太多。

奸商们自然坐地起价。

钱,还是给你金一斤,值钱一万的价码。

但,货币单位,却自动变成了三铢钱。

然后,新化城内的一切物价,包括柴米油盐,立刻狂涨不休。

短短几日内,一石粟米的价格,从原先的六十多钱,狂涨到三百钱一石。

而且,还看不到停止增长的趋势。

至于油盐,则是一个时辰一个价格。

可能你前脚买到的东西,后脚就增值了好几成。

就连新化本地的特产鱼干的价格,也从十几钱一斤,瞬间暴涨了三倍。

好在,这样的混乱局面,只持续半个月。

在入冬之前,新化城的安东都护府出手了。

都督薄世果断采取了行政干涉。

他在新化城内设置了一个主爵都尉的衙门,用于管控新化物价和商业秩序,同时大量无限制的以一万五铢钱一斤回购金砂。

而在另外一方面,安东都护府行文所有治下城市,宣布,即日起粮食、布帛和柴禾以及石炭进入管制范围。

学习关中的物价保护,对所有涉及商品,列出一个最高价格。

当然,这些价格相比长安,自然是高了许多。

粟米的最高价格,就被规定在了一百五十钱。

这样的高价粮,相对于关中,自然是天价。

但对怀化郡的淘金客们来说,却是便宜的很!

过去的那个夏天,所有活下来的淘金客们,基本都赚的盘满钵满。

哪怕是所得最少的人,兜里也有个半斤金砂。

至于多的那些家伙……

淘金数百斤的人,不在少数。

当然,他们用的手段,就不是那么善良了。

拉帮结派,敲诈勒索,收取保护费。

游侠们将他们在家乡的规矩,搬到了怀化的广阔天地中。

但,这同样也带来了混乱和厮杀。

为了一条富金河段,常常会有几个游侠派系,打个你死我活。

死在荒郊野外和斗殴中的人不计其数。

活着回到新化城的人,都是胜利者。

但,这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夏天,单单是那条金沙河,就有上万人在那里淘金。

能霸占住某个河段的游侠派系,常常都能日收保护费数十金。

如此巨大的利益,当然就引发了无休止的纷争。

但,在这个淘金浪潮,赚的最多的人,却并非游侠和散兵游勇的淘金客。

而是一个让所有人都大跌了眼镜的人——当今天子的小舅子,怀化郡西北都尉,隆虑候陈娇。

此时此刻,陈娇就坐在自己在新化城里的官邸中,看着堆满了自己身前的那些黄橙橙的小可爱。

他前后拢共就淘金淘了两个月。

但所得,却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此刻,在他面前,就有着满满数个大箱子的金子!

足足有着超过一千金的金砂!

而这,仅仅是他淘金所得的一半不到!

“唉,为什么冬天来得这么快啊……”陈娇揪着自己的头发,埋怨起来:“要是一年四季全是夏天就好了……”

他淘金的手段,简单而原始。

就是拿人命填!

但,他的成本是其他所有人都远远不及的!

倭奴列岛上,怎么抓都抓不完的倭奴,为他提供了廉价到让他都不敢相信的劳动力。

整整一个夏天和秋天,他的船队往来倭奴之国四次。

不仅仅建立起了航道,港口和中转站。

更重要的是,抓回了超过一万的倭奴。

这些倭奴,一半被他拿去给自己的西北都尉治所修城寨,另外一半,则在卖掉了一千多人套现后,剩下的全部拉去了那条金砂河淘金。

陈娇用自己的家臣和家兵做监工,用粟米饭和麦饼当奖励,用皮鞭当惩罚,奴役着那些倭奴。

他甚至发明了一个业绩考核指标。

按照淘金的多寡,对倭奴们进行奖惩,还创造性的引入了分级制度。

淘金多的倭奴,可以根据业绩,提升自己的地位。

给他掏满五十金的倭奴,就可以获得自由,成为监工,甚至能得到汉家户口本。

为了汉家户口本,倭奴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被充分发挥。

于是,他所得的黄金,又多又好,倭奴们还特别听话。

尤其是当他们亲眼看到,业绩突出的部分同胞,得到了每日加餐,吃上香喷喷的粟米饭和麦饼,甚至还有肉可以吃的时候,更是疯了一样,每天清早,不用监工用皮鞭叫醒,他们就自己醒来,主动开工了,一直干到晚上,月亮都升起,也不肯睡觉和休息。

更关键的是,他们的要求极低,而且特别容易满足。

一碗粟米饭,就能让他们跪在地上感激涕零。

前不久,陈娇生怕自己的这些会走路的财产冻着了,于是,大手一挥,从燕国的官仓里低价弄来了一批衣物和被褥,分发给这些倭奴,还命人在他们的屋舍里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