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为斩魄刀,一段为斩魄匕首,斩魄匕首附着在斩魄刀之上,并将大部分的刀魄凝练到了斩魄匕首之中,只将小部分刀魄凝练到了斩魄刀之中,只要将斩魄大刀分开,这把灭世神兵永远无法发挥它真正的实力。
斩魄匕首之上还有着鸿川道人凝练刀身时留下的天罡封印,封印大大的限制了斩魄刀灵气的溢散,但那些妖邪还是顺着刀魄散发的独有灵气找了过来,等鸿川道人感知到它们时,已在数百里之外,其中还不乏一些千年大妖的存在。
当时的星象早已变成了众星拱月之象,还在龙虎山的时候,鸿川道人便观测到星象的变化,众星的分布已经有着众星拱月的趋势,只不过当时星象还未转变完成,不能确定就是众星拱月,但眼下四方妖魔的汇集和已经成型的众星拱月都告诉龙虎山众人他们已经八方受敌,若没有其他道门佛门的救援,几乎没有活下来的希望。
鸿川道人精通占星卜算,自然知道这个结果,但看着手中的斩魄刀觉得这天象之局似乎有转机,便命众人带着斩魄刀朝西南方向厮杀出一条血路,保护斩魄刀不能在赤峰山下落入妖邪之手。
西南方向在感知中,汇集的力量是最为薄弱的,而且那个方向有着众多佛门道门,集龙虎山所有的力量定能冲出妖邪的包围。
定要将斩魄刀远离赤峰山,越远越好,如果冲出赤峰山之后,在到达其他道门之前无法守住斩魄大刀,那便弃刀自保,保留龙虎山的实力比斩魄大刀更为重要。
鸿川道人则是带着两位长老和斩魄匕首,朝着赤峰山东北方向一路斩妖诛邪,正面抵挡围过来的妖邪,厮杀之中,其中一位镜缘长老,为了能让鸿川道人带着斩魄匕首冲出妖邪的包围,付出生命的代价施展了八大神咒中的百雷诛邪神咒,斩杀了数个千年大妖之后给鸿川道人和另一位镜泽长老杀出了一条血路,自己则魂基重创身死道消,永远留在赤峰山下。
在鸿川道人的感知中,带着斩魄大刀的龙虎山众人已经杀出了妖邪包围,朝着西南方向越来越远,两人日以继夜没有一刻停歇,杀出了赤峰山,直到感知不到斩魄大刀,鸿川道人才让镜泽长老离开,去和龙虎山众人汇集。
镜泽长老离开时鸿川道人将掌教天师之位和天师信物一并交给了镜泽长老,自己则独身一人带着斩魄匕首朝北面大明王寺赶去。
当时镜泽长老并不知鸿川道人为何传位于他,等他想通反应过来时,为时已晚。
鸿川道人是要将斩魄匕首和斩魄大刀彻底分开才这样做的,但这样做迟早这件亦正亦邪的神兵还是要落入妖邪之手,只有永远封印了斩魄匕首,即使落入妖邪之手,斩魄刀和斩魄匕首合二为一,也无法再施展它的所有实力。
龙虎山的道术中能永远封印法器神兵的只有灭灵咒,此咒以施咒者魂魄为献祭,将魂魄注入法器神兵之中强行压制法器神兵的灵性,来达到永远封印的目的。
这世间炼化的厉害法器不少,只要施术者魂魄够霸道,魂基够雄厚,就算永久封印施术者也不会死,但这斩魄匕首是天地灵气化生,几乎大部分的刀魄都被附着在了这把匕首之中,器魂强大到令鸿川道人都感到恐惧的程度,想要完全封印必定付出生命的代价。
镜泽长老想到了这结果,却又是两难的抉择,不去阻止鸿川道人,他必定身死道消,去的话鸿川道人掌教天师所托付的龙虎山,在这种千钧一发的危难时刻群龙无首,恐有灭门的危险。
为了顾全大局,镜泽长老决然选择了去和龙虎山门众汇合,如他所想,他赶到时龙虎山伤亡惨重,为了保住斩魄大刀一大半的同门已经身死。
镜泽长老没有任何犹豫,命门下所有弟子弃刀,赶往附近的华严寺以防邪魔拿到斩魄刀之后屠戮同门,到时候恐怕就没有龙虎山了。
弃了刀后邪魔没有那么容易找寻到他们,剩下的同门活下来的希望就大了很多。
鸿川道人独身拿着斩魄匕首到达大明王寺后,方丈已经带领法僧做好了抵挡妖邪的准备,虽然鸿川道人颇为惊讶但也在预料之中。
大明王寺的方丈法号净空,也是法僧出身,不止精通佛门术法,佛法修为更是到了普度万象的境界,净空方丈早已感知到了大量妖邪的靠近。
鸿川道人和净空方丈简单讲述了妖魔横行和往这里靠近的缘由,净空方丈便命所有法僧誓死将妖邪抵挡在大明王寺之外,由会武禅师和上善禅师陪同鸿川道人,一起进入了位于大明王寺地下的转轮殿中。
殿中存放着历代佛法大能的舍利和金身,如果他们封印失败,有这些金身和舍利也能抵挡大部分妖邪的入侵,净空方丈则凭借着摩诃法相金身和金刚不坏之体死死镇守着进入转轮殿的入口。
随着时间的推移,抵挡妖邪的法僧体力不支很多法僧被破了金刚法相金身,危在旦夕,但进入转轮殿中的三人迟迟没有任何回应,净空方丈遂命弟子进入转轮殿查看,得知三人已经封印完成,但三人都已涅槃羽化,净空方丈才恍然这封印之物为何能使妖邪团团围住大明王寺。
为了不让三位高人白白的付出性命,也为了保存转轮殿中的金身舍利和封印之物,净空方丈命所有剩下的弟子撤出大明王寺,自己独身一人留在大殿之上,斩杀了数不清的厉鬼大妖,在即将耗尽真元和魂魄之力的那一刻,净空方丈用摩诃金身强行击碎了明王殿中的六根经文立柱,整个明王殿轰然倒塌,将转轮殿死死的压在了废墟之下,净空方丈也随着大殿的倒塌被废墟掩埋。
喜欢妖魔当道请大家收藏:()妖魔当道更新速度最快。(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