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徐荣中伏(1 / 1)

天色昏昏沉沉,浓重的乌云将残月遮蔽,天地间除了一片黑暗,再无其他颜色。众将虽然都已经离去,但徐荣却并没有安歇,长安附近百姓繁多,如何能在短时间内将这众多百姓全部安然迁徙到骑兵无法攻击的城中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百姓恋家,非到迫不得已,肯定不会愿意迁徙,而徐荣也不太愿意用大军强行驱赶百姓。所以,怎么让百姓能够自己迁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正在徐荣想得出神的时候,一员小校疾步入帐,抱拳道:“将军,派出的斥候已经返回大营。”徐荣头也不抬,随意问道:“可有异常?”“并无异常。”小校说到此处,稍微一顿,略带犹豫道:“只是派往华阴东郊的斥候还没有返回。”“东郊?”徐荣皱眉道:“东郊不就是我们的来路?若是有埋伏的话,大军不可能没有发现,怎么还没有返回?莫不是在哪偷懒了?”“这...”小校一头冷汗,不知如何回答。其实,小校的心里和徐荣想的一样,只是他不敢这么说而已。正在小校不知如何回答的时候,徐荣突然侧耳倾听半晌,问道:“你可曾听到什么声音?”小校心里一直在担心徐荣怪罪,哪里有心思倾听什么动静,抱拳道:“禀将军,没有。”徐荣松了一口气,只当是自己听错了,随意挥了挥手道:“把斥候都派出去,看看是不是出现了什么情况。”“遵命!”小校见徐荣没有怪罪自己的意思,马上大步离去。就在这小校前脚刚走,盔歪甲斜的李据疾步奔入大帐,惊慌失措地大叫道:“将军,大事不好!”“慌什么!”徐荣脸色一沉,喝道:“只要本将在此,天就塌不下来,慢慢讲,营外发生了什么事?”李据喘息两口,颤声道:“大营外突然出现大量敌军骑兵,我军士卒大多在安睡之中,根本来不及组织防御,如今大营外围已被敌军攻破了。”徐荣面色铁青,额头青筋直跳,强忍住满心怒火,向李据问道:“敌军有多少人马?”徐荣不愧是百战宿将,虽然满心怒火,但还是保持着该有的冷静,越是这种危急关头,拥有一个清醒的头脑就越是重要,比如现在,徐荣一下就切中的问题的要害。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没有弄清楚敌军有多少兵力之前,做出的任何决定都是草率的、危险的。如果敌军只有少量骑兵,那就只不过是骚扰而已,完全可以从容地调兵遣将,布置反击,如果是足以覆灭自己大军的大量骑兵,那就只能壮士断腕,以牺牲大营外围的各地郡兵为代价,来保全内营的精锐铁骑了。当然,哪怕牺牲外营郡兵也绝对不是因为他怕死,相反,如果敌军白天敢出现,堂堂正正一战的话,徐荣求之不得。但现在情况不同,天色昏暗,外营已被攻破,哪怕他徐荣现在出现在战场上也没把握能够挽回颓势,而且现在的局势也根本不允许他留在这里和张扬殊死一战。董卓几乎将所有能够调集的大军全部调往了洛阳,凉州又是董卓的根本,不能轻动,所以留在并州和三辅的军队少得可怜,可以说徐荣手里的精兵就只有这些西凉铁骑了。如果这支精锐都在这里拼光了的话,他还拿什么守住长安?并州已经无可挽回,长安却无论如何都不能丢,所以,哪怕牺牲所有的郡兵,徐荣都必须将这支仅存的西凉铁骑带出重围,只要这支精锐还在,长安便还能坚守。只要熬过这段艰难的时间,等到董卓击退关东联军然后率军回援,消灭张扬只不过是举手之劳罢了。李据楞了一下,道:“黑暗中看不真切,不过至少也有上万骑兵。”“上万骑兵?”饶是镇定如徐荣,此刻也不禁眸子一紧,这可是足以覆灭他手下大军的力量。军情紧急,已经没时间去思考这支敌军到底是从哪来的,更没有时间犹豫,徐荣当机立断道:“传令外围各营,就地死守,没有本将的命令所有人不准擅自后退半步!”“遵命!”一旁的亲兵答应一声,领命而去。徐荣又对后来赶来的李据、李别、李暹三人一字一顿道:“立即点起本部精骑,随本将向东突围!”“突围?”“向东?敌人不就是从东边杀过来的吗?”“是啊,要突围也是向西吧?”李据等人毕竟年轻,虽说跟在李傕后面打过不少仗,但何尝遭遇到如此凶险的状况,此时见徐荣下令向东突围,不由赶到疑惑不解。“军令如山。”徐荣却根本没有要给他们解释的意思,断然道:“立即执行!”“遵命!”李据等人也知道这个时候情况危急,来不及多问,随意一抱拳,领命而去。与此同时,刘伯温在方悦以及数十名亲兵的护卫下出现在距离徐荣大营不远处的一座小土坡上。放眼望去,徐荣的大营已经成了一片火海,五千乌桓铁骑正分为数十个三角小阵,在火海之中来回纵横,将惊慌失措、四处奔走的各地郡兵分割斩杀。徐荣大营外围已经完全陷入混乱之中,不过战火暂时还没有波及到内营,万余大军扎下的营寨方圆足有数里,再加上大营内帐篷林立,道路曲折,乌桓铁骑想要突进内营还需要一段时间,也就是这段时间,给内营中的凉州铁骑赢得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喧嚣的大营中,突然杀出了一支兵甲齐备的铁骑。两个小阵的乌桓骑兵正好挡在这支西凉铁骑的路上,霎那间便撞了个正着,经过短暂的交锋之后,乌桓骑兵立马便发现遇到了难缠的对手。两名百夫长一声令下,乌桓骑兵迅速后撤,没有过多纠缠,向着这支西凉铁骑的两翼和侧后迂回,远远地骑射扰敌。但这支西凉铁骑没有任何要停顿的意思,径直向着东方扬长而去。“好一个壮士断腕!徐荣不愧是董卓麾下第一大将,行事果然果断,竟然真的敢于舍弃外营的步卒,而仅仅只想保全那支西凉铁骑。”刘伯温忍不住赞叹道:“在如此不利的情形,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徐荣能有如此决断,倒也配得上西凉名将的称号,只是,他以为我军就这么点能耐吗?”徐晃也赞道:“若末将处于徐荣的位置,只怕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还是军师厉害,用兵神鬼莫测,徐荣虽然厉害,但也不免落入军师的算计之中。”刘伯温笑着摇摇头,道:“主公的用兵才当得上神鬼莫测,基和主公相比可就相差太远了。”徐晃向刘伯温抱拳道:“既然徐荣已经率西凉铁骑突围,那末将也该下去准备了。”“嗯。”刘伯温点了点头,欣然道:“祝将军马到功成,基便在这里静候佳音。”“末将告辞。”徐晃翻身上马,率领十余名亲兵径直离去。...两河口,并不是一个专有的地名,大多两河交汇的地方,都会有一片宽阔的冲击河滩,而当地人十有八九会称之为两河口。兵荒马乱之中,侥幸突出重围的五千西凉铁骑乱哄哄地冲到了河滩上。严格来说,这里并不是华阴的东方,而是位于华阴的北方,左冯翊境内。徐荣不是傻子,率人向东跑出数里之后便发现了不对,向东是潼关的方向,过了潼关便是洛阳,与长安背道而驰。在徐荣看来,张扬一定是想把他赶到洛阳,然后去和高顺回合,从容攻下长安。所以徐荣当机立断,折道向北,进入左冯翊境内,准备从背后偷袭高顺。天色渐渐亮了起来。徐荣举目四望,只见一片浩瀚的河滩沐浴在薄薄的晨曦之中,河滩上长满了茂密的芦苇,芦苇丛在晨风中轻轻摇摆,一切都显得如此地宁谧和祥和,但常年征战形成的直觉却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徐荣,芦苇丛中有杀气!至于刘伯温为什么能猜到徐荣会来这里,也很简单,人在慌乱之中思虑难免不周,往往会根据意识中的本能来行动。徐荣虽然不同于一般的庸人,但也违背不了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若是换成一般人,在遭遇夜袭的时候,定然是向追兵相反的方向突围,但这样难免会被敌人尾随追杀,所以徐荣选择了向东突围。但徐荣的目的地是长安,是西方,这个时候再向西折回去是不可能的,剩下的就只有向北和向南两条路可选,向北会直接进入左冯翊,向南则有太华山阻隔,所以徐荣能选的路也只有向北一条而已。“吁!”徐荣勒住战马,猛然抬起右臂,身后跟进的李据、李别等将也慌忙跟着勒住战马。传令兵立刻将徐荣的军令如流水一般传他下去,乱哄哄的凉州铁骑逐渐减缓速度,停在了河滩之前。钟繇凑到徐荣马前,喘息道:“将军,这里停不得,小人屠的大军很快便会追上来,还是及早前往长安方位上策。”徐荣目露凝重,沉声道:“芦苇丛中有埋伏。”徐荣话音刚落,前方不远处猛然响起一声沉闷的战马响鼻声,马蹄声响起,浓密的芦苇丛中转出一骑,金盔金甲,手中一杆宣花大斧,就如同战神一般拦在了官道中央。“不愧是西凉第一大将,竟然能识破本将的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