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上党攻略(1 / 1)

在上党郡治壶关城,张扬一共呆了十日。其实等到了壶关的时候,整个上党张扬已经看得差不多了,还留在壶关的目的,无非是为了给高顺和刚刚召唤出的狄仁杰撑腰。高顺还好一些,手下有着大军,谁都不怕,但是狄仁杰却是毫无根基,身份也只是寒门士子,毫无可以依仗的地方,上党这个地方的人又十分的排外,张扬留在这里的目的,无非是告诉上党所有的世家大族,高顺和狄仁杰是他张扬的人,别想着欺上瞒下,否则的话,他张扬手中的刀可不是吃素的。不过,张扬除了前两日一直呆在郡守府内,听取众人禀报公务、接见各级官员之外,其余时间都在壶关附近巡视,或者说游玩。狄仁杰已经正式成为上党郡丞,经过几日的熟悉,也开始接手上党的政务,不亏是能够当一朝宰相的人,只不过几天时间,便已经比来了几个月之久的高顺要强上不少。张扬也是甩手掌柜当惯了,随意宣布了一下狄仁杰的任命,他便什么都不管了。张扬在上党的时间并不长,但也不算短,程序上和之前也并没有什么差别,先是接见了一些郡中的官吏,算是认认下属,外加稍微考量一下才干,大多是一些走马观花的事,所以说,能给上司留下一个好印象绝对无比重要。其中的重点还是和高顺、狄仁杰两人商谈一下上党郡的具体事宜。和张扬所看所想的差不多,上党的情况算不上好,但也没有多坏,半死不活的,就如同上党官场上表现出来的死气沉沉如出一辙。生平第一次如此详细地听取一郡的政务,又是上党这么一个特殊的地方,张扬很快便发现了其中有趣,或者说无趣的地方。听起来有点矛盾,但事实就是如此,上党的官员、豪族还能屹立不倒的,或多活着都有着逃脱兵役、劳役、欺压百姓的情况。换句话说,这个年头,遵纪守法的人已经不存在了,剩下的都是有着各种各样办法的“幸存者”,虽然算不上光彩,也这也是事实。虽然大汉已经名存实亡,但不管是在董卓统治并州的时候,还是张扬占据并州之后,兵役、劳役都少不了,所能减免的,也就只是赋税而已。也就是说,如果是在太平盛世的话,上党郡豪族有一多半都得出现在追缉的名单上。说有趣,那是因为张扬头一次发现在一郡之中能有这么多这种人,而无趣的是,他在考虑,是不是他发布的兵役、劳役也会被这种家伙逃避。其实仔细看看就能发现,能够逃役的人都不是普通人家,这些家伙本来就掌握着比普通百姓更多更好的资源,所以逃脱起来也颇为轻松,最后受苦受难的还是那些平民百姓,这也是为什么有越来越多的人家逃到山里的缘故。这么想一下,张扬的心里就很不舒服了。作为并州之主,张扬自然不会希望自己的治下出现这么一种情况,否则的话,不仅仅是百姓受苦受难,只怕他张扬的脑袋上也会被安上一个残暴不仁、荼毒百姓的恶名,反倒是造成这一切的世家大族,却根本没人去理会他们,就仿佛他们什么都没干过一般。而且,上党兵也是并州大军中非常突出的一部分,民风彪悍同样也意味着战力的强悍,只要稍加训练便能成为一支精兵。可现在的情况是,张扬的麾下根本就没什么上党兵,就连新征兆的士卒中,也少有上党人的存在。上党其实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因为良田的不足,所以很多的上党人都靠游猎为生,这自然也就锻炼出一手很好的箭术,因此,上党是出射手的地方,是整个并州精锐弓兵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是上党山多,经常跑山路造成了上党人的腿比较短,多数并不精于骑术,硬碰硬的话会比较吃亏。当然了,说这些也没什么用,张扬此时根本无心在上党征兵。本以为召唤狄仁杰之后,耳根子能清静一些,但令张扬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却好像更乱了。高顺想要放手剿匪,但狄仁杰却并不同意。而且狄仁杰的理由也毕竟充分,他认为上党的匪患不是一天两天,最早能追溯到秦朝的时候,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些盗匪和当地的大族根本脱不开关系,内外勾结之下,贸然如山剿匪,不容易建功不说,还很有可能会损兵折将。高顺当然也不是脑袋一热便想进山剿匪,他也不是不了解上党的情况,但他觉得凭借自己手下的精兵强将,剿匪自然不会有什么问题。更何况最近征兆了不少新军,不让他们见见血怎么成?到时候砍几个盗匪首领的脑袋传令各县,能震慑众人不说,还能顺势牵连出一些勾结乱匪的人,可以说是一举两得。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郡中的官员们却基本全部站在了新来的狄仁杰身后,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上党的豪族基本上没有一个是屁股干净的,谁知道到时候捉住的是谁的人,若是牵连到自己身上...陷阵营可不是什么好惹的主。两人最后把官司打到了张扬这来,不过两人都算克制,高顺虽然是武将,但却不是什么咄咄逼人的主,自然不会强拿自己太守的派头来压狄仁杰。狄仁杰呢,初来乍到,也不想一下便恶了上官,总之还算和气。而在这件事上,张扬毫无疑问更倾向于高顺,因为够果断,见效也快,乱世已经到来,沉疴当用猛药,更何况张扬本人便是信奉武力至上的人,他需要一个稳定的并州来支撑他争霸天下,而不是一个由世家大族和地方豪族控制的拖油瓶。可他并没有急着做出决定,如今他在慢慢培养自己的习惯,什么事都要沉下心来思虑利弊,才会给出结果。狄仁杰可不是易与之辈,高达96的内政也不是看着好看的,虽说刚刚召唤,可能不太清楚当今的局势,但他说的话应该还是有一定道理的才是。而郡中官员,也将这件事当成了上党官场的主要话题之一,甚至有超过议论镇北将军性格喜好等的趋势。这其实也是一件比较奇怪的事,上党官员们其实并不欢迎张扬这个外来人,尤其是涅县那一战,以及襄垣、壶关的事之后,要知道,张扬的手中可是沾染了不少上党人的鲜血。可他们的适应能力也着实不错,用张扬的话来说,那就是生活就像那啥,既然反抗不了,那就躺下来享受吧。而且他们也不是傻子,在高顺刚刚露出一点杀意的时候,他们就开始在壶关城内宣扬着镇北将军的仁慈,于是乎,根本没用了几日的时间,刚刚杀得襄垣一片狼藉,进入壶关之后又把崔氏一家组咩的镇北将军,在这壶关城中,除了百战百胜的威名之外,居然又得到了一个爱民如子,仁慈宽厚的名声,这可是张扬根本没有想到的。不过仔细考虑一下的话,也算是能理解,这些人和那乱匪或多或少都有些联系,哪怕张扬真的杀狠下心剿匪,也要考虑考虑自己的名声,不会轻易对他们下杀手。而对于这件事,渐渐也有不少人开始给镇北将军出主意了。不过横竖也没什么新意,既然不能剿灭,那就只能招抚了。想想也觉得好笑,想他张扬刚起兵的时候乃是一介黄巾贼,后来得到灵帝刘宏的招安成了官军,没成想却能在上党这里招抚一下别人,这事办的,连张扬自己都感觉像是开玩笑。上党官吏的脸皮不薄,看着镇北将军的笑意,只是稍微有些尴尬,并没有什么压力,其实在他们看来,上党自古以来就是官匪一家亲的局面,谁来了都改变不了,当然,面前的这位可能得排除在外,这可是一位杀神,万万招惹不得。所以说,他们也就开始急着开始招抚,否则的话,真把这位惹恼了...简单得说,就是有很多人害怕了,张扬的凶名还是很能唬人的,若不趁此时表表忠心,献上一些功劳,今日的日子,恐怕就要不好过了。而且天下大势变化得这么快,前几日还是董仲颖,这几日又换了张子昂,谁知道以后怎么样,过得一时算一时吧...其实他们想的还真不算错,张扬心底的打算还真是想让高顺进山剿匪,在他看来,快刀斩乱麻无疑是最简单实用的一招,哪怕杀得上党人头滚滚他也不在乎,抄没的良田正好分给百姓,反正这次他又不是无故杀人,哪怕田丰、刘伯温等人知道了他也有话要说。不过上党的大族还算聪明,能不杀人的话,张扬也就不想杀人了,于是就有人进入山中去招抚贼匪了,张扬又开始在壶关附近继续游玩。壶关是必到之处,不是壶关城,而是那座年代久远的关隘,这里的守卫已经换上了高顺的部下,南边的长平关也是如此。说起来的话,上党的离石还算是丰富,比如说屯留城,在春秋的时候就做过晋国的都城,后来五胡乱华的时候也有人在这立都,至于晋国的都城,现在还留有不少的遗迹。不过真正令张扬纳闷的是,他不明白晋国的君主是怎么想的,像后来那些胡人他还能理解,底气不足,实力不够,选这么地方无可厚非,但晋国在春秋期绝对算得上一个大国,可选这么一个群山环绕的地方,难不成是想当山大王?陪同在张扬身边的上党官员很是讲了不少上党故事,这种若有若无的自豪感其实和之前的襄垣官吏很是相似,只不过没人敢再在张扬面前放肆罢了。张扬也可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当然,若是把上党看成是自家地盘,不把他这个并州之主放在眼里,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张扬可绝对不算大方,不会任由自己麾下的官吏任意妄为。游山玩水之间,张扬对上党的了解又增进不少,只是张扬的上党之行也来到了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