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关中局势(1 / 1)

与混乱的河套草原相比,关中显得十分平静,但这平静表象下涌动的暗流,却颇为汹涌。长安,李儒府邸之中。李儒正襟危坐,他的对面,坐着一个七尺上下,文士打扮之人。经过这大半年的时间的混战,凉州各部乱军的实力迅速消亡,甚至比张扬和刘伯温预料的还要迅速。到了建安二年十月底的时候,董平麾下已经只剩下两万人马,暂时驻扎在长安城,其余像赵岑、樊稠等人更惨,多的还有七八千人,少的则只有三四千人了。也好在中原各诸侯都在混战,袁术正在和刘繇大战,荆州牧刘表经过袁术那一下,也龟缩了起来,根本不敢出兵关中,否则的话,关中的局势恐怕会更混乱。赵岑和樊稠联合,却被董平、李儒打得大败,董越联合杨奉猛攻张济、张绣叔侄,张济不敌,所部只剩两千残兵,不得不投入了董平的麾下暂且栖身。战败后的樊稠和赵岑率率军撤回了函谷关。不过凉州乱军劫掠而来的粮草辎重已被众人过分完毕,两人军中缺粮,每日都有士卒哗变叛逃,到了十月底的时候,也只剩下了七八千人。而退回凉州的李傕和郭汜也并不好过,两人先是混战一场,两败俱伤,随后在凉州大肆征兆男丁,比之当年的董卓更甚,造成各部羌人不断叛乱。无奈之下的李傕和郭汜暂且罢兵,只不过到此时的时候,两人的实力已经大损。凉州乱军的败亡已经在所难免,董平虽然占据了长安,但在他不断剥削之下,每天都有大量的百姓逃出长安,前往并州、荆州和汉中,短短数月的时间,长安城原本二十万百姓,如今剩下的,已不足十万。一盏孤灯,满室幽幽。李儒对面的文士正襟危坐,向李儒道:“先生乃智谋之士,董太师在日也以先生为智囊,不可能看不清当今天下的大势。如今汉室衰微,天下群雄并起,大丈夫当择主而事,建功立业正当时也。董平将军困守关中只能是死路一条,唯有引兵向东投效我家主公,才是坦途,方为明智之举。”没错,此人正是刘备的同乡,如今刘备的谋士,简雍。李儒不阴不阳地说道:“听说司隶校尉大人经常当街贩卖草席,不知可有此事?”简雍正色道:“确有此事。”李儒大笑道:“似这等胸无大志之人,如何成就大事?董平将军若是投了这样的主公,才真的是死路一条。”简雍也不着闹,微笑道:“先生不闻假痴不癫乎?”“哦?”李儒虽早有猜测,但还是颇为惊讶道:“这么说来,刘备大人是在装疯卖傻喽?”简雍面有不豫,反问道:“先生以为呢?”“也罢,就当是如此。”李儒点了点头,又问道:“先生刚才也说了,如今汉室衰微,天下群雄并起,正是大丈夫建功立业的大好时机,不过还请先生明言,刘备大人麾下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关张,如何称得上明主?而董平将军麾下大军数万,若是依附于刘备大人,岂能相容?”“先生此言差矣,我家主公现在虽然只有数千精兵,武不过关、张两位将军,文不过在下和孙乾先生,但谁又敢肯定,数年之后,不会有精兵十万,良将千员呢?那并州张扬在四五年前也不过一介黄巾贼寇,如今已为并州之主,我家主公乃汉室宗亲,岂能不如一介贼寇?天下大势,唯大义方能服人,我家主公虎踞洛阳,执掌天下权柄,各路英豪必闻风来投,何愁大业不成?”“哈哈哈...”李儒仰天大笑,不屑道:“区区一个司隶校尉也敢说执掌天下权柄?冠军侯虎踞并州,打得鲜卑人狼奔豚突,区区刘备也敢和其相提并论?岂不是让人笑掉大牙。”“李儒先生。”简雍长身而起,一脸冰寒道:“你可以不相信在下所说的话,但请不要侮辱我家主公!”李儒也沉下脸来,毫不客气道:“简雍先生还是请回吧,董平将军断然不可能投靠一个贩夫走卒,言尽于此,来人,送客!”“李儒,尔乃何人,胆敢为董平将军做主?”简雍面色大变,怒道:“我要去见董平将军!”“董平将军军务繁忙,没空见你这闲杂人等。”李儒冷冷一笑,沉声道:“趁我还没后悔,速速离去,否则的话,小心你项上人头不保!”“你...哼!”简雍感觉到了李儒话中的杀气,只能冷哼一声,拂袖而去。目送简雍的身影消失在茫茫夜色之中,李儒正了正衣冠,换上一副和颜悦色的面庞,向门外的下人吩咐道:“有请镇北将军使者,吴用先生。”没用了片刻功夫,吴用翩然到来,和李儒密谈一宿,待到天明之时才散去。不等李儒歇息,董平匆匆来到,神色阴沉地望着李儒,问道:“姐夫,听说你将司隶校尉刘备派来的使者奚落一顿,赶出了府门,又以大礼款待那小人屠的使者,可有此事?”李儒坦然点头道:“不错,确有此事。”董平眉头紧蹙,问道:“姐夫,你究竟是什么意思?难道真的要本将去投奔那小人屠?”李儒反问道:“难道你要去投奔刘备那厮?”“投奔刘备总比投奔那小人屠要强些吧?且不说伯父之死,凉州军之败便是由那小人屠攻打关中所致。只说那小人屠麾下兵强马壮,马腾、杨业、高顺、徐晃、林冲等都不是易与之辈,就连那刘伯温和吴用也都是智谋之士,你我去了未必就能得到重用。可刘备则不同,他现在麾下兵不过数千,将不过关张,谋士不过简雍、孙乾,如果你我前去投奔,必为其倚重,姐夫以为呢?”李儒淡然道:“平儿你错了。”闻听“平儿”两字出口,董平怒火上涌,想他现在也算一镇诸侯,但李儒却明显没把自己当成主公,但还是忍下心中怒火,问道:“姐夫此言何意?”“如果投奔小人屠,平儿你就算不受重用,至少还能为一郡太守,和段煨一般,若是投靠刘备,我自是无恙,但你却有性命之忧。”董平不敢置信道:“刘备正是用人之际,敢图本将性命?”李儒冷笑一声,问道:“如果你和刘备调换一下位置,你敢接受刘备的投降吗?”董平略一思忖,旋即脸色一变。如果两人换一下位置,董平还真不敢接受刘备的投降。道理也很简单,刘备麾下只有数千人马,而如今的董平还有数万大军,如此主弱仆强之势,是极其危险的,刘备肯定会担心董平取而代之,而董平想要投靠刘备,也未尝没有这种想法。李儒继续道:“而且,就算刘备没有这种想法,只怕也不能投降于他。洛阳乃四战之地,西有关中,北有并州,东有兖、冀,南有荆、豫,还有吕布那头猛虎在一旁虎视眈眈,如何能成就大事?”董平不解道:“既然如此,那刘备又为何派人前来招降?”李儒冷然道:“刘备需要的是咱们这数万精兵,而不是平儿你。姐夫并不带兵,在军中也无甚威望,就算是去了刘备麾下,也还能混个一官半职,可如果平儿你去了,那就必死无疑!试想一下,如果平儿你不死,刘备如何收拢这数万精兵?你莫以为姐夫劝你投靠小人屠是存了什么私心,这都是为平儿你考虑,否则的话,姐夫在哪里,又有什么区别?”李儒这番话,不能说没有私心,但也确实是在为董平考虑,再就是他真的不看好刘备,或者说是不看好洛阳这块地方,四战之地不说,周围还都是强敌,如果董平投降刘备的话,刘备确实能多个关中,但那有什么用?关中已经没有百姓了,而且张扬也不能眼睁睁看着刘备占据关中,刘备的前途实在堪忧。董平恍然大悟,道:“明白了,幸亏姐夫考虑周全,否则的话,本将性命休矣。”李儒道:“既然平儿已经拿定主意,那姐夫这便去转告吴用先生,如何?”董平道:“有劳姐夫了。”李儒躬身一礼,转身翩然而去,董平也回到了自己的将军府中。只见董平刚刚进入大堂,一人便迎了上来,只见此人容貌儒雅俊伟,不是昨日还在李儒府中的简雍又有何人?简雍装出一副淡然的样子,向董平问道:“将军,李儒先生怎么说?”董平默然无语。简雍心中一喜,冷然道:“看来让雍不幸言中了?”看董平还是不说话,简雍继续道:“那小人屠乃是嗜杀之人,远的暂且不说,前些时日坑杀鲜卑四五万俘虏就在眼前。原来在幽州之时,乌桓、匈奴各大小部落投靠于他,可那小人屠只接受了部众,却将大小头领,各族贵族全本斩首!”董平相信简雍不会拿这个来骗他,因为在并州的时候,已经投降的李堪等两将同样被杀了,虽说是死在乱军之中,但董平知道,那就是张扬动的手。董平一脸犹豫,陷入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