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李傕来袭(1 / 1)

富平县,其实在历史上并不出名,虽然后世同样有一个富平县,但两地却并不相同。在东汉的时候,有个富平三迁的事,原因嘛,也简单,在光武帝刘秀定鼎天下之后,北地郡其实已经成为了羌人的主要居住地。这些臣服于汉人的羌人人口众多,但地位却十分低下,这就导致叛乱不断。后来汉和帝早亡,邓太后亲政,有感于北地郡战乱频发,富平又被羌人占据,便将富平县给迁到了池阳。大概的意思就是,东汉朝廷无力镇压羌人叛乱,又不愿意承认疆土被攻占,便想了这么一个办法自欺欺人。纵观二百年东汉,羌人总是在叛乱和降服中摇摆,迁到池阳的富平并没有安稳多久,羌人又爆发了第二次大规模的叛乱,不仅凉州战乱频繁,甚至一度波及到了三辅之地。无奈之下的北地太守又将富平迁到了左冯翊。后来董卓招降韩遂之后,羌乱平定,富平县这才迁回了原址,也就是张扬刚刚攻破的这座城池。富平由于是边塞,城墙很高,足有五丈,十分坚固厚实,若不是傅燮倒戈的话,张扬想要攻破富平还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说起傅燮,此人其实并没有投靠张扬,当内应也不是为了张扬。而是贾诩深知此人的脾性,提前向刘辩讨了一道圣旨,命马岱亲自潜入城中去见傅燮,这才说服他投降。不过此人的脾气是真硬,根本没给张扬好脸色,见面第一句话就是,他只降刘辩,不降张扬...对于此事,张扬也只能苦笑一声,答应了下来,毕竟人家刚刚帮他夺下富平,总不好卸磨杀驴。而且对于这种真正心存汉室,而不是沽名钓誉的人,张扬的心中总秉持着一份敬配。这群人是大汉最后的卫道士,他们迂腐,刚直,你可以不喜欢他们,但是却不能不佩服他们,为了大汉,他们是真的能够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不过佩服归佩服,对于这种人,张扬无论如何都喜欢不起来,现在的他总算是体会到了历史上曹操那种不只要和外敌作战,还要顾忌内部的感觉。不过张扬和曹操和还有一些不同,张扬麾下像傅燮这样的汉室老臣并不多,而许昌城中却很多。最重要的一点是,许昌城中有着许多打着汉室的名义,妄图自己独揽大权的人,而并州没有。傅燮是真君子,不会如同历史上董承那种小人一般,暗地里使一些阴谋诡计,否则哪怕张扬再佩服傅燮,也不会将他留下。现在的张扬没有太多闲心考虑这些,站在富平的城楼实质上,张扬遥望着远方天际荡起的滚滚烟尘,一抹带着嘲讽的冷笑挂在了他的脸上。李傕终究还是回来了!张扬的心中思索始终没有停止过,但是脸上却没有丝毫表情,只有那一抹冷笑挂在嘴角,仿佛天下没有任何事能让他动容一般。这天下间能逃过刘伯温、贾诩、法正三人联合算计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李傕绝对不在这个行列当中。其中早在这场大战之前,凭借着贾诩对李傕、郭汜二人的了解,以及刘伯温的推断和法正搜集的各类情报,三人一致断定李傕和郭汜两人断然没有和解的可能。这其中,哪怕是有了卫觊的联合也是如此。原因也很简单,为了利益,让李傕和郭汜暂时联合在一起并不困难,但那是在利益的面前,毕竟谁也不会跟好处过不去。可是当他们面前的肥肉有毒呢?只要不是傻子,只怕都不会再吃,而且还会埋怨将自己忽悠来的人。这其中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点是外人所不知的,郭汜的婆娘善妒!这件事其实很隐秘,知道的人不多,但却瞒不过贾诩的双眼。其实李傕和郭汜之间从蜜里调油到剑拔弩张,郭汜的这个婆娘在其中占了很大的功劳。事情还要从李傕和郭汜两人刚刚返回凉州说起,那个时候两人的关系还很好,李傕也经常请郭汜敷衍,期间还送了郭汜不少年轻貌美的小妾。郭汜的独子郭皓死在了张扬手里,便打算再生上那么几个,而是郭汜的婆娘却生不出来,于是乎,郭汜便对这些小妾十分宠幸。郭汜的婆娘担心这些小妾抢夺了自己的地位,便调拨李傕和郭汜的关系,说李傕送给郭汜饭菜中的豆豉是毒药。有事没事便说两句李傕的坏话,李傕对此事一无所知,继续宴请郭汜。有一次,郭汜喝得酩酊大醉,便怀疑李傕害他,被逼无奈之下,只得用粪水来催吐。自此之后,郭汜和李傕两人交恶,郭汜的婆娘也如愿以偿地杀了那几个小妾。试想一下,郭汜有这么一个婆娘,何愁两人不反目?事实上也正如贾诩所推断的那样,满心以为能攻下并州的李傕和郭汜两人听闻董越投降,张扬攻破富平的消息后,一刻也没有耽搁,立刻率军赶回凉州。并且李傕还向郭汜表达了善意,表示要先合力击退张扬,之后的事再说。可是郭汜非但没有接受李傕的好意,还趁机劫掠了一把李傕的粮草,扬长返回了武威郡。李傕有心复仇,可却担心富平的安危,只好吃了这个哑巴亏,匆匆率军赶回了北地郡、如果这个时候,李傕和郭汜两人能够联手的话,此战的胜负还真不好说。毕竟张扬的兵力不多,不仅要分兵把守四方,还要去剿灭河东卫觊的叛乱。只要李傕和郭汜能够合兵一处,哪怕敌不过张扬,但自保却完全没有问题,甚至时间拖得越久,曹操和袁绍两人也越有可能出兵,到时候张扬也只能无奈退兵。可惜的是,郭汜在他那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婆娘影响下,从心底打定主意李傕就是要害他,任凭李傕磨破了嘴皮,也不愿接受李傕的善意。无奈之下的李傕也只能率领着他麾下的疲惫之师,匆匆赶回了富平。隔着很远,李傕便看到了富平城头上迎风招展的大旗,黑色的旗面上十分朴素,并没有多余的装饰,只有一个斗大的张字在猎猎飞舞。张字大旗的左右两边还各有一面稍小一些的旗帜,左边写着大汉丞相,大将军,右边则是陷阵营三个血字!这些字都出自当世大书法家,张扬的岳飞蔡邕,蔡伯喈。其实张扬的刑部尚书钟繇同样是一位大书法家,甚至在后世比蔡邕的名气还要大上一些,和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在王前,可见钟繇的名气之大。可惜的是,如今的钟繇还远没有达到那种高度,相反,他还经常去跟蔡邕清教,再加上蔡邕是张扬的岳父,谁的地位更尊崇一些也就不言而寓。张扬昂首立于大旗治下,在他的身后,马超、冉闵、典韦、裴元庆、马岱等将一字排开,压迫力十足。如今已经进入二月,虽然还没到开春,但天气已经有了转暖的迹象,但在这凉州,却还早得很。地上的积雪丝毫没有要融化的意思,站在城头向远处眺望,入眼全部都是白雪皑皑,好一副北国风光!张扬身上没有皮甲,甚至连头盔都没戴,整齐地短发根根笔直,和这个时代格格不入。“李傕将军,久仰大名,今日一见,不胜荣幸。”没错,其实这是张扬第一次和李傕见面,在他的映象之中,李傕应当是一个奸诈小人,尖嘴猴腮应当是他的形象。不过现在张扬觉得自己错的有点离谱,这李傕的相貌和猥琐根本不沾边,相反,李傕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相貌有着凉州人的特点,虽然跟英俊不沾边,但绝对算得上威猛。张扬的声音十分洪亮,城下的二万兵马听得清清楚楚,本来还十分嘈杂的战阵,顿时变得鸦雀无声。小人屠的名声可不是如李应那般,随便给自己取一个外号就能传遍天下的。那可是靠着一场场血战,一次次杀戮,伴随着无数人的鲜血和头颅才能名扬天下的,到今日为止,天下还有谁人不知并州小人屠之名?简简单单的一句话,仿佛老友叙旧一般,没有丝毫的感情,但能凭一句话便让两万凉州虎狼之师鸦雀无声,这天下还有谁能做到?李傕从来没小瞧过张扬,但现在他才发现,小人屠如何重视都不为过。深吸一口气,李傕催动**战马,来到了距离富平城一箭之地的位置停下。“张...”想了半晌,李傕不知道该如何称呼张扬,毕竟张扬并没有开口大骂,话语间颇为客气,他也不想显得自己毫无礼数。“张将军,你我往日无怨,近日无仇,尔为何私自兴兵,夺我城池?难道就不怕天下人耻笑吗?”张扬仰天大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本将身为大汉丞相、大将军,前来取回大汉的城池如何是私自兴兵?天下人又为何耻笑?倒是你,身为汉臣,上不思报效朝廷,下不能安抚黎庶,只顾和郭汜争斗,弄得凉州战乱不断,死伤遍地,尔想死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