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5章 再见王邑(1 / 1)

弘农郡的郡治也叫弘农,这种情况在大汉并不多见,就如同之前张扬的封地,武威郡同样也有个县名叫武威,所以叫起来很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汉武帝时,弘农郡始置,所以这是一个年轻的郡,郡治弘农县是秦朝时函谷关旧址,就在大河的边上。张扬等一行自下船,没用了半个时辰便赶到了弘农县。弘农太守王邑亲自率郡中官员出城十里相迎,一般来说,要么就出城三十里,要么就在城门口,十里其实是一个很怪的距离,不过王邑只能这么选择,原因也简单,三十里连大河都过了,总不能让王邑带着人去河东郡迎接张扬吧?那一顶谄媚的帽子绝对跑不了,王邑作为晋阳王氏子,面皮多少还是要的,干不出这种事来。“多年不见大王,如今再见,不仅风采依旧,威严更胜往昔,可喜可贺。”该吹捧的却不能少,说话是一门艺术,论这门艺术,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能和大中华相比。不过王邑今日的话直白了一些,没有了语言的魅力,不过也完全能够理解。毕竟之前他不过是一介县令,能见张扬一面已经算是万幸,如今虽然已经升任太守,但能够见到张扬的机会依旧不多,这对于一个年轻,且已经只走到郡守这等高位的官员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缺陷。人嘛,总是希望往上爬的,以往还是县令的时候,看着的自然是太守的位置,如今已经成为了太守,那看着的自然是州牧和六部的位置。不过对于张扬麾下来说,州牧有些不太可能,总共就两个州,并州州牧还是张扬自己兼任,王邑可不觉得自己能够挤掉王猛的位置,虽然大家都姓王,但同人不同命,他这种降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到一郡太守已经是张扬麾下人才奇缺的结果,他可不觉得自己能和张扬夹袋中的王猛相比。但是这不代表王邑便没有了梦想,六部官员缺职那么多,如果不能成为晋王殿下的心腹,这些位置怎么会轮到自己?张扬同样能理解王邑的心理,除了王家家主之外,王邑是王家年轻一辈中官职最高之人,若是不想上进,那才是奇怪。而且作为一个旁支子弟,能压住主支无疑是一件很自豪的事,如果能当上一部侍郎,那可就真的扬眉吐气了。要知道王俭才不过是个侍郎,而且是礼部这个没什么实权部门的侍郎,如果他王邑能成为吏部、户部这等大部的侍郎,谁还敢拿他当旁支子弟看待?不止是王邑,在张扬称王之后,除了顾雍、鲁肃这等有着因果,或是和张扬关系不一般,注定会进入六部的人,或是刚刚投降不久,还没有成为心腹的家伙之外,其余人应该都是这么一种心态。主公已经称王,不管上次的封赏有没有他们,眼睛都会向上看一看,六部那么多的空缺,不就是天生为他们这些在地方上已经升无可升的家伙们准备的吗?不过和上次不同,王邑经过这些年的历练,沉稳不少,不会再来什么歌舞,给自己找麻烦。上次出了那事之后,高顺作为西河太守虽然没有收拾他,但是田丰的斥责信没用了多久便到了他的手中。若不是顾忌晋阳王氏和人才确实短缺,只怕田丰老头当场便能拿下这个谄媚的家伙。“子丰在弘农可有碍难之处?”张扬没什么兴趣听拍马屁,尤其是称王之后的这段时间,拍马屁的人络绎不绝,听得耳朵都起了茧子,你王邑能言善道的本事又比不过晋阳城中的那些家伙,便别拿出来显摆了。王邑明显领会了张扬的意思,开口诉苦道:“回禀大王,旁的倒还罢了,只是人口短缺实在有些严重,弘农乃是大郡,大汉鼎盛之时,人口不下五十万,如今却只有二十万人,还是妇孺老弱占了大多数,青壮劳力严重不足,大片良田荒芜,着实让人痛心。”这个问题没什么新意,不过却是事实,不过如今整个天下都是如此,又不是只你弘农郡这样,他张扬也不是神仙,去哪给你变人出来?略微沉吟片刻,张扬问道:“百姓如何,可有怨言?”人口稀缺的事张扬自然知道,但他也没办法,其实他到这弘农来,为的自然不是解决人口的问题,而是看看这群刚刚从南阳迁徙来的百姓有没有心生怨言,有没有逃走的百姓。说到这事,王邑眼中升起一丝得意,道:“大王放心,之前承诺的都已经兑现,每户人家都按人口多寡分有良田,春耕的粮种也已经到了百姓的手中,草原的耕牛和驽马也已经到位,不少百姓已经开始春耕,下官并没有听到有任何的怨言,反倒是不少百姓夸赞大王言而有信。”前面的话,符合张扬这一路走来看到的情况,最后一句,听听也就罢了,张扬可不会当真。“很好,将郡中的官吏们全部派下去,百姓有何碍难之处,当先解决,莫要耽搁,若是缺少什么,立刻给户部传信,平仲自然会给你解决,孤只有一个要求,那就是让弘农的百姓忘记他们是被强行迁徙来的,好好在这安居乐业,可能做到?”和甘宁这等武将不同,张扬在和文官说话的时候自称都会换成孤,也不会让张征上来喊什么叔父。武将们吃这套,文官们却不行,你这样做不仅不会让他们觉得你平易近人,只会觉得你毫无威严,这可不是什么好事。“大王放心,郡中还有各县的官员每日都会出去,就在田间地头,若是何人敢不尽心,不需要大王吩咐,下官定然不会放过他们。若是有人胆敢欺压百姓,下官亲自摘下他的脑袋,再提着自己的脑袋去晋阳向大王请罪!”忠心表的很聪明,经过这么多年的历练,王邑明显清楚张扬在意的是什么,没给自己留任何余地的同时也确实讨得了张扬的欢心。“好!”张扬一脸欣赏地拍拍王邑的肩膀,赞道:“孤王要得就是如子丰这般愿意为百姓做事的官员,安心做事,孤王必然不吝赏赐。”“多谢大王。”之后的事也简单,时间还早,张扬在王邑的陪同之下就近查看了一下春耕的情况,还亲自接见了一些百姓,确保王邑所说的话没有任何问题之后,心中对王邑这个降人真正升起了一丝欣赏之意。看来老罗那本三国演义还是漏掉了不少的人才,像王邑这等人,虽然和荀彧、诸葛亮这等顶级人才没法比,和董昭、辛评这等高级才人也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却也不应该是什么籍籍无名之辈。也不知是自己的到来使他有了用武之地,还是被老罗漏掉了。不过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现在在他晋王殿下的麾下,绝对不会再像原来一般,难以在青史中留下自己的姓名。一顿简单的晚饭之后,张征住进了王邑早就给他准备好的房间之中,父子俩并没有分开,张征虽然年近十岁,在这个时代已经不能算是孩子,但在张扬的眼中,自家小崽子还是太小,放他自己一个人住放不下心。不过父子俩没有马上入睡,张扬看着自家小崽子,开口问道:“征儿,你觉得王邑此人,如何?”若是换成后世,一个不到十岁的孩子能知道什么?但是古代人早熟的很,在这个时代,十二三成亲的都不在少数,十岁虽然不能说成年,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谄媚。”张征思考片刻之后,一脸肯定道:“此人言语之间喜欢恭维父亲,不是好人。”可能在孩子的眼里,只有好人和坏人这两种人?张扬笑了笑,道:“征儿,好人和坏人怎么界定?”这下可把张征给难住了,他只是按自己的感觉来说话,真要让他说出个所以然来,着实有些难为他。“征儿,一个人如何,不要看他说的话,而要看他做的事。”张扬语重心长道:“你说王邑不是好人,但他对百姓十分尽心,让百姓能够安心生活,这样的人不是好人,那什么人是好人?”“可是...”张征有些不服气道:“可是他谄媚!”“没错。”张扬肯定了张征的说法,继续道:“他确实谄媚,话里话外恭维为父的地方不少,目的自然是升官。但是,人都有欲望,哪怕圣人都不能例外,他想要升官无可厚非,如果不想升官,何必当官,只要他能真正的为百姓做事,何必去管他说什么?他说什么,最后还不是由为父来听,若是为父是个昏君,那并州的官员定然一心想着拍为父的马屁来升官,但为父看重百姓,他们想要升官自然是要看功绩,所以说,治下的官员究竟是什么样不只要看他们是什么人,还要君主如何,你可明白?”讲大道理,张扬不在行,但教育儿子,他自然有自己的办法,而且他觉得用这种办法更好,至少生动,不空泛,不是吗?张征点了点自己的小脑袋,若有所悟道:“父亲是说,君贤,则臣贤,君昏,则臣佞,可对?”这么有水平的话,张扬可说不出来,不过张扬明显不会承认这事。一拍张征的脑袋,张扬笑道:“孺子可教,且去休息,明日去见你小七叔父之后,我们便去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