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0章 西川局势(1 / 1)

西川偏远,这不是什么新鲜事,作为大汉的西南一隅,西川的地理位置从古至今都不算重要,而无数人在得到西川之后,往往都安于一方。可以说,西川就是为偏安一隅,无进取之心的人准备的,像刘邦和刘备这种占据西川,却想着攻伐天下的人才是异类。但是,这不代表西川可有有无,如今的西川局势可以说牵连到了整个中原。天府之国不是吹出来的,虽然不能说得益州者得天下,但得了益州之后,便无需为粮草所担忧,这确是肯定的。更重要的是,西川的人口很多,若是能夺得西川,至少无需再为兵源而担忧。在这个历经黄巾之乱和诸侯混战的时代,若是能夺得西川,那在粮草和兵源上将占据极大的优势。不过到目前为止,天下诸侯都在采取着观望的态度,西川虽好,但若是不能速取,将会变成一个泥潭。而且与西川相邻的诸侯只有两位,一个是刚刚占据汉中的张扬,另一个则是荆襄的刘表。刘表是因为实力不足,张扬则是受困于道阻难行,再加上如今西川的形势复杂,现在出手,远远不如先等刘循和刘阐兄弟俩互相损耗,再捡漏来得容易。到靖平十月六月初,西川的大战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刘循集重兵于涪陵关下,和杨怀之间已有数次交锋,但涪陵关却依旧屹立于成都之前,阻挡着刘循的道路。刘循军大营主帐之中,冷苞大声开口道:“大公子,若是再这样下去,情况对我等不利。若是不能尽快攻破涪陵,等到二公子和庞羲平定蜀中,我等将死无葬身之地矣!”冷苞今年二十六七,正是血气方刚的年纪,而且他兵法韬略无不精熟,**马,掌中枪,不敢说在蜀中没有敌手,但至今也没遇见过能正面击败他的人,最多不过是平手罢了,还只有寥寥数人。吴懿瞥了冷苞一眼,沉声喝道:“冷苞,大公子面前,休得无礼!”若是一般人说这话,冷苞必定勃然大怒,但吴懿却有这个资格。吴懿是兖州陈留人,身高八尺,身材雄伟。他的父亲当年在幽州时便是刘焉的好友兼部将,不过在吴懿很小的时候便殪于战阵。吴懿十三岁时在刘焉麾下效力,至今已有二十余年之久。不过刘璋在世的时候,吴懿并没有受到重用,原因也简单,因为吴懿之妹嫁给了刘璋的兄长刘瑁,有这么一层关系在,刘璋要是重用吴懿才是怪事。冷苞虽然狂傲,但起码的轻重还能分得清,在吴懿面前,他无论如何都不敢放肆。闪身退到一边,但冷苞还是喃喃自语道:“末将说得可都是实话,我等起兵一月有余,却被阻挡在这涪陵关下寸步难行。大公子此时应早下决断,这个时候怎能心慈手软?若是再耽搁下去,不谈庞羲老贼和二公子能花多长时间稳定成都局势,收拢大军,只怕杨怀和高沛这两人也不会甘于寂寞...”“冷苞,闭嘴,再敢多言,按扰乱军心处置!”冷苞不甘心地闭上嘴巴,吴懿这才转头对刘循道:“大公子,冷苞的话虽然不好听,但说的话却没什么错。一月的大战,虽然双方的损伤都不大,但您难道还指望与那庞羲老贼和解不成?二公子年轻,受那老贼蛊惑,难以明辨是非,可若是任由其肆意妄为,则益州迟早为庞羲老贼所掌控,二公子不过一傀儡耳。若真是如此,大公子可有颜面去见主公,可有能力看顾二公子和夫人?”说实话,冷苞说的没错,长达一月的征战让刘循有点畏战,倒不是说他怕了庞羲,而是如今的形势对他并不算有利。一月的时间,他被阻挡在涪陵关下寸步难进,但庞羲等人却能趁着这段时间安定成都,收拢大军,更别说庞氏的手中还掌握着整个益州大军的虎符。虽然刘循得到了大部分蜀中将领的支持,但随着时间越拖越久,那些本来在观望的郡县被庞羲所拉拢的话,这战的胜负还真不好说。杨怀和高沛也不是废物,他们把守的涪陵关可以说是毫无破绽,这让刘循看不到胜利的希望,这才心中犹豫。不过吴懿的这番话却让刘循下定了决心,一咬牙,沉声道:“子远所言甚是,唯有尽快攻破涪陵,我等才有一线生机。”说到这里,刘循的眼中又闪过一丝无奈,问道:“可问题是,涪陵关并非什么小关,杨怀、高沛两人勇武非常,若是涪陵关这么好攻破的话,我等又何必在这关中僵持一月之久,敢问诸位,可有破关良策?”这话问出来,大帐内顿时一阵沉默,支持刘循的都是一些军中将领,而且大多为寒门出身,基本上没读过什么书。让他们提刀砍人,那是不在话在,但让他们出谋划策...有些难为人不是?而且大汉的城池、关隘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大汉有残破、矮小,易于攻破的城池,但绝对没有能轻松攻破的关隘。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所有能建造关隘的地方,必定是易守难攻的战略要地,而关隘作用本来就是为了防止敌军的攻打,哪怕是再昏庸无能的诸侯,也定然不会对这些关隘放松警惕。所以,对于一座雄关来说,若是有足够的粮草,数万人攻不破一座几千人镇守的雄关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事。若是守关将领安排得当,坚守个几年也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见无人说话,刘循不悦道:“都劝我奋力攻打,但却拿不出任何办法,难不成这涪陵关要我拿将士们的性命去填吗?若是真的如此,哪怕能攻下涪陵,我们手中的大军还能剩下多少,可还够攻打成都?”冷苞闻言大声道:“大公子,我有一策,不知...”“速速道来。”“大公子,那杨怀和高沛勇则勇矣,但却无甚智谋,更兼之两人性格暴躁,不如我军事先设下埋伏,然后由末将前去搦战,故意战败,引高沛来追...”话没说完,刘循摇头道:“杨怀和高沛虽然无智,但也不傻,他们最多由一人领兵来追,另一人看守城关,如之奈何?”“大公子且听末将说完。”冷苞顿了顿,继续道:“若高沛引军来追,那我军伏兵四出,将其包围,但却不杀,故意放人去涪陵报信。心急的杨怀定然会出兵救援,若是我军能够在涪陵关外埋伏,待杨怀出兵之后,趁势夺关,涪陵当下!”“这...”刘循考虑了半晌,觉得这个计谋不错,但他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像样的大战,一时有些拿不定主意,向一旁的吴懿看去,问道:“子远觉得此计如何?”吴懿略微思趁片刻,道:“大公子,值得一试,而且哪怕不成,我军也无甚损失。另外末将也有个办法,可以双管齐下。”“哦?子远快快道来。”“大公子可记得巴东郡太守为谁?”刘循不加思索道:“老将严颜为我蜀中第一名将,我怎么可能不知道?但其至今没有表明态度,既没有支持我,也没有支持二弟,如之奈何?”吴懿道:“大公子有所不知,末将与严颜有旧,至少有六七成的把握能说服其投靠大公子,若是能得其相助,与我军前后夹击,涪陵关旦夕可破。而凭借严颜在蜀中的威望,蜀中将领必然望风而降,破成都亦是不难。”刘循闻言一脸欣喜道:“既然如此,冷苞,就按你的计划,明日诱杀高沛...邓贤你率兵马埋伏于涪陵关外,只等杨怀出兵,你便顺势夺关。”“子远待明日天亮之后启程前往巴东,若是能说服严老将军,当为大功,事成之后,我必定不吝赏赐!”说完,刘循长身而起,目光灼灼地看着在场众将,沉声道:“诸位,我希望能在秋收之前率军进入成都,这场大乱已经持续了太久的时间,若是再耽搁下去,我怕荆州刘景升和小人屠会有所动作,到时候,川中的局势将会更加复杂,所以我军必须尽快结束这场大战!”“我等谨遵大公子之命!”众将齐齐起身,抱拳应诺。吴懿单独开口道:“大公子,事不宜迟,以免夜长梦多,末将这便连夜前往巴郡劝说严颜,否则若是被那庞羲老贼抢了先,后果不堪设想。”“子远一路小心,若事有不谐,当以自身安危为重。”“多谢大公子关心,末将告退!”待众将离去之后,刘循咬着牙,一脸狰狞地自言自语道:“涪陵关一失,成都门户大开,庞羲老贼,我看你还能有什么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