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6章 其心歹毒(1 / 1)

“孤明白了,那小人屠这番谋划端得是狠辣异常。”而诸葛亮和郭嘉两人似乎也看出了不少的端倪,点点头,苦笑道:“一步领先,则步步领先,小人屠这一手玩得够险,不过却也符合他一贯的作风,刘伯温还真是算无遗策,如果此计成功,只怕不只刘景升,甚至是连孙伯符的后院都别想安宁。”“小人屠的目的为何?”荀攸有些疑惑,看着恍然大悟的曹操三人,开口问道。曹操和郭嘉没开口,诸葛亮解释道:“公达先生,如果我没猜错的话,那小人屠是想在建宁郡打开一条通路,一路经五溪蛮的地盘,打到交州。”荀攸看着面前的舆图,沉思片刻之后,开口道:“想从建宁郡一路打到交州?只怕是没那么容易吧,旁的且先不说,这段路得有千里之遥,粮草如何补给?没有充足的粮草辎重,哪怕这条路能够走通,总不能让将士们空着肚子攻打交州吧?”“再者说,哪怕那小人屠的陷阵营再强,南蛮也不是什么乌合之众,他们是建宁的土著,而且人数众多,哪怕是在大汉鼎盛之时,都没能解决南蛮的问题,张扬纵然再强,和南蛮一战就算是胜,只怕也是惨胜,兵力消耗不在少数。以一支残破的疲兵去攻打交州,可能吗?”“更何况五溪蛮同样是大患,当初伏波将军马援便是在征讨五溪蛮的途中病逝,那里瘴毒密布,土著彪悍,小人屠凭甚以为能轻易攻破?”郭嘉突然开口道:“如果小人屠能够收服南蛮和五溪蛮,又当如何?”“啊?”郭嘉的话跳跃性太大,让荀攸有些没反应过来。“莫以为不可能,匈奴、乌桓、羌人包括那些西域小国的民众,如今不都在张扬的麾下过活?至于鲜卑...那是张扬根本就不想让他们投降,否则的话,公达以为在小人屠的屠刀面前,鲜卑可有选择的余地?既然这些胡虏都能投降张扬,还给他取了一个神将的名头,那南蛮、五溪蛮为何不可?”“若得南蛮和五溪蛮的支持,这条路并非不能走通,再加上天府之国的粮草,一支奇兵顺着红河可以直达交州,从此以后,刘景升、孙伯符后院不稳!”荀攸本身就是三国时期顶尖谋士之一,之前虽说没想到,但经过诸葛亮和郭嘉的解释,他已经明白了过来。这个计谋,并非没有可能,但成功的希望却有些渺茫,暂且不说平定南蛮需要花费多久的时间,只是这个疯狂的想法,就不是普通人能够想出来的。曹操一脸的阴沉,感叹道:“小人屠用兵不拘一格,喜好行险,当初诸侯攻并州时是这样,其攻打汉中的时候还是,攻打益州依旧是,不过这些都还算有迹可循,但这一次,却是胆大包天,着实狂妄!”话虽然是在骂张扬狂妄,但所有人都能听得出来,曹操的语气中竟然带着一丝恐惧。“大王,此计难成,暂时无需担心。”“孤知道。”曹操点点头,但还是立刻道:“立刻派人前往江东,给孙伯符传信,让他小心交州的安危,莫要真被那小人屠得手!”就凭这句话,就说明曹操真的相信,张扬有可能完成这个计划。不过也容不得他不相信,张扬的战绩摆在那里,好行险是不错,但最后的结果都证明,张扬行险的大部分结果都是以他的胜出而告终,如果这一次再让他成功的话,只怕是...诸葛亮和郭嘉的脸上都闪过一丝凝重,他们都是顶级谋士,同样也对自己非常自信,说上一句心高气傲也不为过,但这一次刘伯温的谋划,却让他们自叹弗如。本来作为对手多年,他们以为自己认清了刘伯温会有什么手段,但这一次,刘伯温着着实实给了他们一个惊喜,只是他们不清楚的是,他们对刘伯温的研究确实很深入,但这一次的计划,却并非是以刘伯温为主导,而是以贾诩为核心,刘伯温只是从旁辅助。从归降张扬之后,贾诩一直执掌情报部门,很少以张扬军师这个身份存在,而张扬领兵作战,也更喜欢把刘伯温带在身边,以贾诩留守后方,这就导致,所有人都以为贾诩只是一个情报头子而已,但当他真的出谋划策之时,曹操麾下众人这才赶到一种陌生之感。沉吟半晌,诸葛亮缓缓开口道:“大王、诸位,刘伯温确实为智者,这不假,但其用计,喜欢奇正相辅,并非只是一味弄险,此计,亮觉得并非出自刘伯温的手笔。”曹操开口道:“不是刘伯温,还能有谁?田元皓智谋不差,但为人刚直,用计也是堂堂正正,这等一味弄险的计谋不会出自其手,其余人,似乎并没有这个资格让小人屠言听计从。”这个问题虽然是诸葛亮提出来的,但他却没有答案,只是本能地觉得并非那个老对手,那具体是谁,他却说不好。荀攸突然心中一动,道:“大王、诸位,我等似乎忽略了一人。”“何人?”曹操闻言立刻开口问道,这个答案看似无关紧要,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若是连对手都不知道是谁,如何研究,如何针对?“能让张扬言听计从之人,必定深受张扬信任,所以,这个人应该跟着张扬的时间不短,纵观整个晋阳官场,六部尚书跟随张扬的时间都不短,但田元皓、寇平仲两人为君子,不会弄险,刘伯温之前说过,同样不合适,钟元常军事虽然也有造诣,但并不算多么擅长,应该想不出如此奇谋,沈富和那何铁两人,定然没有这个本事,所以我以为,这个出谋划策之人,当是晋阳的御史大夫,贾诩!”“贾诩?”对曹操等人来说,这个名字并不算陌生,但要说有多了解,那也是扯淡,毕竟随张扬征战的一般都是刘伯温,谁会去关注一个不曾显山露水的情报头子?荀攸继续道:“早在董卓败亡的时候,贾诩便已经投靠了张扬,那个时候,弘农王还没有称帝,也就是说,贾诩已经跟随张扬十年之久,并且能为张扬掌控情报,必然极为信任。”曹操伸手揉揉眉心,问道:“这贾诩...可有人了解?”荀彧突然开口道:“此人,我见过。当年先帝还在的时候,当时我在洛阳为黄门侍郎,这贾诩在洛阳为郎官,若是我没记错的话,此人应该是凉州人,当年在洛阳,因为没有背景,郎官那点俸禄又不足以养活一家,其便辞官回了凉州...至于本事如何,我没有与他深交,并不清楚,依稀只记得此人十分阴沉。”十四五年前的事,也难为荀彧还能记得,不过这点消息却根本不足于让在场众人了解贾诩的性格和行事的手段...曹操转头看向荀攸,问道:“公达,可有此人的情报?”荀攸苦笑着摇了摇头,道:“关于他的情报不多,只知道其深居简出,一般商议大事之事,若非张扬亲自开口询问,他便不会开口出谋划策。”曹操眉头顿时皱了起来,不过倒不是怪罪荀攸,毕竟贾诩为张扬掌握情报,若是连自己都被人调查地清清楚楚,还有什么资格掌控情报?可如今两眼一抹黑的情况,确实对己方不利,而且如今开始重视贾诩、研究他的情报,明显已经来不及了。荀攸却突然开口道:“大王,目前的情况不明,是不是让二公子他们回来?若贾诩真的如此难缠,说不定他们已经被识破了身份,犬子倒还罢了,二公子却...”“不行...”曹操摇了摇头,否决了荀攸的提议,而从他们的对话中也不难听出,当初李元芳在三学中发现的荀攸的儿子荀适,程昱的儿子程延还不是全部,竟然连曹操的儿子也在晋阳!这件事其实得从很久以前说起,当年张扬兴办三学,听闻教授的并非都是儒家经典,还有很多实用的东西,而陷阵营早期的马鞍、马镫,后面的各种兵刃、铠甲,包括在西域昙花一现的铁滑车都十分的精良,曹操便想派人去三学中探听一下虚实,不管能不能成,反正不会有什么损失。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在家中不过提了一嘴,后来曹丕便联合程延、荀适两人偷偷去了晋阳。曹操发现之后,并没有派人把儿子接回来,反而听之任之。可如今...他确实是想儿子能平安回来,而且他的儿子也就罢了,他可不想程昱这个连命都给他丢了的谋士的儿子有所损伤,可问题是,这件事却并非那么简单。如果没被发现,那曹丕等人肯定不会有什么问题,可如果被发现了,他们一有动作,张扬也必定会动手。所以说,如今看来,老老实实呆在晋阳才是最合适的选择。还没来得及解释,堂外突然冲进一名浑身血污的小校,大哭着喊道:“大王,大事不好!”曹操没认出此人,只是皱眉问道:“何事如此惊慌?”那小校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哭嚎道:“大王,我父李通,战死疆场!”“什么?”曹操起身看去,面前的小校果然是李通的长子李绪,此事倒还罢了,李通虽然也算一员良将,但要说有多厉害,也就那么回事,不过李通镇守的地方却太过关键。自洛阳大战结束之后,李通便奉命镇守东郡白马县,防备河北的袁绍,可那个地方,能有什么大战,又能让李通战死?“怎么回事,速速道来!”李绪勉强止住哭声,黯然道:“启禀大王,我父奉命镇守白马,一直以来都相安无事,但十日之前,袁绍突然命大将颜良为先锋,强渡白马津,偷袭白马县。我父坚守城池,派人向东郡太守求援,但没想到直到白马城破,我等也没等到刘延狗贼的援军。我父在苦守五日之后,粮草断绝,无奈之下,命末将突围,前来许昌向大王报信,可不想刘延狗贼竟然投降袁绍,引兵来袭。我父力战敌将颜良,不敌,当场阵亡,而我们兄弟在突围之时,我弟弟为护我突围,同样战死,末将恳请大王为末将做主!”说罢,李绪叩头不止,不过片刻的功夫,额头上便一片血红。“狗贼...狗贼安敢如此!”曹操沉默片刻,大叫一声,一头栽倒在地,当场人事不知。